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在这里,胡锦涛一连讲了三个必须去的地方,即:“最困难的地方”、“群众意见多的地  相似文献   

2.
汪金友 《新湘评论》2005,(10):64-64
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在这里,胡锦涛一连讲了三个必须去的地方。即:“最困难的地方”、“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和“工作推不开的地方”。相信每个领导干部读完这段话,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他不仅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而且指出了具体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1,(4):48-49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迫切需要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这既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又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要想听真言、察实情、求良策,必须彻底清除“官重民轻”“上智下愚”等陈腐观念,放下架子,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到群众中去,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面对面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5):49-50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是好的,但在少数领导干部中也存在着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的不敢面对群众,看到群众就“怕”,见了群众就烦、就躲,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  相似文献   

5.
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份;有的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在遭致群众反对时,认为是群众“胡搅蛮缠”、“不讲理”;有的领导干部遇到群众上访,不是主动接访.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而是用有事、外出、开会等借口搪塞群众。  相似文献   

6.
民利牵系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中国梦想。新形势下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面对这一重大政治课题,辽宁省纪委监察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解民忧、护民利”活动,到群众意见大、呼声大、怨气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集中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7,(11)
共筑反腐高墙反腐倡廉要多借助群众的力量,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为此需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群众了解政府工作以及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干部是腐是廉群众最清楚。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推行政务公开,但一些地方却流于形式,公开得不彻底、不及时,难以形成有效的群众监督。同时,要拓宽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通过他们了解群众意见;还可以建立干部考核、任用群众测评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共同筑起一道反腐败的高墙。(周久才)  相似文献   

8.
“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第一条这样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的纪检监察机构推行廉政质询。廉政质询,简言之就是廉洁问政,有的地方称之为面对面问政,报刊上称之为现场解决问题。所质询的问题就是涉及某个地方不力,某个地方出现问题,群众意见大;或许某领导到某地去上班,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或许某地"一把手"行政时出现问题等等。要求某地或者某个部门的"一把手"解释回答,换句话说,就是面对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临汾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了“两定一查三评”制度,其中“两定”就是乡、村两级党组织年初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当年要办的实事和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这项制度一经实行,就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由此联想到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经常有怨气,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不少工作,为群众办了不少事,却得不到群众的认可,觉得自己很冤枉。究其原因,一是这些事违背了群众的意愿。如有些干部为了自己的前程,大搞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他们“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群众当然不会买账…  相似文献   

11.
张树森 《前线》2016,(1):71-73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告诫我们,领导干部要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到工作难度大、情况很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实践证明,敢不敢触及和解决工作难题,考验着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与水平,检验着一个领导干部的心胸与境界。工作难题的破解可以磨炼领导干部的意志和作风,增强本领,提高威信。坚守正确的工作理念工作理念决定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决定领导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要在借鉴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做出自我批评,并剖解原因,提出应对之策。自我批评必须重点突出、触及思想、简洁明确。在批评他人时,要有理有据地指出问题的要害,克服好人主义思想,不要怕“引火烧身”。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摆到台面上,引起大家的注意,在群众的监督下努力整改,把自身言行和执政行为引导到“为民、务实、清廉”的正确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3.
"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  相似文献   

14.
一些地方以召开干部群众对话会的形式征求群众意见,解答群众的问题,但是有的对话会却存在着“对话”不“对等”的现象,引起群众的怨言。  相似文献   

15.
袁浩 《实践》2009,(2):56-56
某县一位主要领导有个“惯例”:每次下乡前先与信访、纪检、监察部门联系,了解近期哪些地方的群众意见最多。下乡时就专门到这些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地方去调研或现场办公。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笔者深为这种“惯例”叫好。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要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防止嫌贫爱富式调研。“四不两直”其中一条就是“不打招呼”。  相似文献   

17.
群众工作一直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群众工作效能是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华姝 《当代贵州》2022,(25):16-17
<正>贵州引导党员干部迈开步子,走出院子,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解决问题,还到群众意见多和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既身入,又心至,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  相似文献   

19.
近日,德江县委、县政府宣布:要大幅度精减会议、文件和领导干部的事务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使县、乡 (镇 )和县直部门的领导干部全年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   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好的举措。让领导干部少一些应酬,多一点时间去基层调研;少一些必要的这会那会,多一点时间用于学习提高;少一些无实际内容的汇报,多一点时间去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解放”,是实实在在地为领导干部“减负。这种“减负”,不仅领导干部自己感到势在必行,而且群…  相似文献   

20.
关注信访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我们实行科学与民主决策的“第一信号”。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第一信号”有一条绿色通道。即人民群众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是体察社情民意的“寒暑表”、执行政策的“调节器”、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窗”,更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应该而且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和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深刻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尽力消除人民群众的疑虑,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拳拳公仆心,增进新时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