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身边有一些非富即贵的朋友,每次和他们在一块儿我就感觉比他们矮一截,我也想过上那种优越的生活,可没想到人一有贪心,这灾难人生也就开始了。1998年我和丈夫结婚后在娘家住了两年,2000年婆家给了4万块钱买房用。当时4万块钱买两室一厅是绰绰有余,但是我不满足,一心想和朋友攀比。就借了5万块钱,买了一个顶楼120平米的房子,住了三年又不满足了,我又借五万,换了一套在二层的、一百三十平米的房子,还带一个三十平米的车库,加在一起正好是一百六十平米。当时我还想,楼房是精装修,底下还有车库,这回这房子太好了,太随心了,我这一辈子都不换了,一辈子都不卖了,这一步都到位了。  相似文献   

2.
新近结识的朋友大钢问我:东冬,你最想要的房子是多大的?几个屋子?我不假思索:超过90平米的房子会让人孤独,所以不用太大。大钢却说他想要一个大房间用来画画。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6月 4日恩师卢嘉锡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我为一颗巨星的陨落感到无比悲痛。回忆三十九年前 ,由于对卢先生的人品和学识非常敬仰 ,我于 1 96 2年考取了卢先生指导的物理化学研究生 ,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 ,从此也结下了近四十年的师生情谊 ,在我人生道路出现转折的重要时刻 ,从读研究生到工作及出国进修和回国工作等一些事情 ,卢先生对我都十分关心 ,真使我终生难忘。 1 988年他担任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后 ,非常关心他创建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农工党发展工作 …  相似文献   

4.
活力在民间     
童大焕 《创造》2012,(8):85-85
趁着孩子暑假,回了一趟故乡小城长汀,不长不短一周时间。既感受到了城镇乡村的躁动与不安,也感受到了小城浮华背后的一些静水流深。初到家,却见城镇乡村到处热火朝天,各种房子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里的房价已经高达7千元以上一平米,还是毛坯房;乡下的小镇,则是一栋一栋新楼在你追我赶地从地上冒出头来。  相似文献   

5.
谈乐炎 《小康》2013,(10):7
房子在地球上,地球在房子里。儿时读这句诗时我有点不明白——当年艾青为何在智利的海岬上,给了巴勃罗·聂鲁达这一句中国式绕口令。地球塞得进房子吗?如果不能,诗人为何写的如此笃定?这种质疑有矫情之嫌。我想这不仅仅是个文字游戏。再次看到这句诗,是在《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这本书里——当原国民党将领文强再次推开文史专员办公室时,他已经步入耄耋之年,阳光与尘土交融那一刻,文强读懂了老朋友艾青。  相似文献   

6.
Q&A     
《民主与法制》2021,(1):62-63
编辑同志:2020年9月,我购买了房屋一套,拿到产权证的那一刻满心欢喜,但我突然发现“使用期限”一栏中显示:2020年9月7日起至2090年9月6日止。我自己买的房子,怎么还有使用期限?到期了还是我的吗?难道我还要再交钱吗?请问:房子产权到期了怎么办?房子还是我的吗?房子产权到期了,房子自动续期。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12)
正在民告官案件中,部委当被告的居于最高层次。国家部委居于行政管理系统的高点,他们被告上法庭,往往涉及某项行政执法规则或标准,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标杆意义。其中,涉及政府信息公开、拖延行政、违反程序审批败诉的最多。以内部信息为由不予公开,国土资源部败诉;超法定期限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国家能源局败诉;违反程序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水利部败诉……不久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了  相似文献   

8.
15年前的冬天,我从一个健全人变成了胸椎12以下横断性截瘫的残疾人。不能行动,并且褥疮严重,高烧不退。医生说,败血症威胁着我的生命。为了治病,我住到远离父母的农村。那天,女房东说:你找房搬家吧,要死在这屋里,以后这房子还让我怎么租? 我托人找了间9平米的小房搬了进去。正是寒冬腊月,屋里没火,我在高烧中昏一阵醒一阵。半夜,北风呼啸,刮得门窗吱吱作响。突然,哗啦一声,门窗大敞,狂风长  相似文献   

9.
房子     
《乡音》2007,(10)
久不见面的同学打来电话报喜,说房子终于买下了。同学说完,还长长舒了口气。放下电话,由衷地为同学高兴——为了能在繁华的大都市有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同学像很多人一样已经不懈地打拼了好多年了。寻求庇护几乎是一切生物的求生本能,鼠兔打洞,鸟雀筑巢,乌龟蜗牛们干脆就把房子带在身上了。我想,于我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4,(21)
爸爸是为了高山上那千万个贫困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我为自己有这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辛勤工作的爸爸而自豪!"——周国知的女儿周莉"他曾经说过:好多人瞧不起我们这些老高山的人,认为我们穷,我们土。他希望有一天让别人另眼看待高山人。"——周国知的妻子汪碧秀我因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友感到伤心;我也为有这样一位好友感到自豪!"——周国知的好友张斌平凡的事做得好,他因此而伟大。"——椿木营乡党委副书记黄长喜周国知好,比我亲哥哥还好!我亲哥哥也没像周国知这样为我的房子忙来忙去。"——长槽村村民彭雪…  相似文献   

11.
吴洁 《小康》2013,(12):76-77
60岁之前我养房,60岁之后房养我。人这一辈子似乎就和‘房”摞上了。年轻时为房子做奴隶,老年后以房子为靠山。房子不仅成了安身“立”命之源,还成了安身“保”命之本。  相似文献   

12.
学会感恩     
经过八年的打拼,父亲终于在城里站稳脚跟,挣下了一套80多平米的两居室房子。那年春节后,我们随父亲一起从东北农村来到他打工的小城。我上高中,妹妹上小学,母亲则负责照料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原以为这样的幸福日子会伴随我们一生,没想到父亲却出了事。那天,在工地,他陪公司老总上楼检查,不小心从四楼钢架上摔了下来,从此下身瘫痪,卧床不起。突如其来的灾难对我们这个家的打击是致命的,一下子把我们从白天带进了黑夜。然而世间毕竟处处有真情。我们家的遭遇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关心照顾,他们给了我们太多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慢慢挺了过来。不久…  相似文献   

13.
李士杰 《北京观察》2003,(11):18-20
北京市政协九届委员、十届常委卢咸池先生是中共党员,原籍是台湾省台南市,1946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早就听人说,卢先生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担任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又是北京市台联会长,算是一名领导干部,但是从不摆官架子,待人真诚,非常有人缘。与他一接触,我就发现,他很平易近人,说话快人快语、乐乐呵呵,是一个典型的乐观主义者。在采访过程中通过朋友的介绍我才知道,卢先生的父亲就是受人尊敬的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已故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教授。熟悉他们父子的人都说,卢先生和他父亲很像。一是体形像,都比较矮胖;二是脸型像,都是圆脸、戴近视眼镜;三是说话像,都是直言快语、大嗓门,而且讲普通话带一点闽南口音;四是经历像,都曾经长期担任理科的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14.
陆晓娅 《中国减灾》2012,(2X):24-24
<正>我的朋友李四有个癖好,喜欢没事开上车到处看房,从公寓到别墅,有名有姓的楼盘他差不多都看过。其实他已经买了房,眼下也没闲钱重新置业,看房就是过眼瘾。有眼瘾可过,说明社会进步了。过去单位分的房子,模样都相差不远。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子还越盖越丑,上世纪5 0年代的房子还看得过去,到了70-80年代,就有些惨不忍睹——正应了阿兰·德波顿的那句话:"建筑师不能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正可以映射出我们在自己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亦无力寻到幸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资讯     
《民主与法制》2014,(33):60-61
【疯狂学区房:135万买4.4平米】在北京,有人花135万买个4.4平米的房子,每平米将近31万,根本不能住,只为给孩子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房难求。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而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却成冯“房坚强”。择校热变成择学区热,“拼爹”改为“拼房”,怎么破?  相似文献   

16.
于浩 《中国人大》2010,(6):33-33
“不要说困难家庭买房难,就像我这样的一家三口都在上班的,每个月的薪水加起来也买不起一平米的房子。”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社区虹储居民区居委会主任朱国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像她所在的虹储这样一个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小区,房价都涨到了每平米23000元,更不用说新建的商品房的价格会有多么高了。老百姓心里都明白,现在买得起早就买了,买不起就买不起了。  相似文献   

17.
婚姻圈套     
因为看多了言情小说 ,所以我曾对婚姻有着极浪漫的想法 ,我希望我跟我的女主角能经历一番惊心动魄的恋爱 ,然后披上婚装 ,戴上戒指 ,心里说 ,这是我这辈子的伴侣了。实际上 ,这是极普通的想法 ,并不一定跟读多了言情小说有关 ,也并不一定多浪漫。但真正结婚后 ,才明白当初对婚姻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不切实际的东西就是浪漫的。我结婚的动力来自于女主角单位里要分房子 ,女主角对我说 ,结了婚就可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了 ,这房子让我们神魂颠倒 :我们盘算着该怎样装修。当然 ,我们要先完成得到房子的必要条件 :结婚。世事难料 ,我们结婚之后 ,…  相似文献   

18.
1955年,在香港上小学一年级的我随父母回到祖国生活;34年后,我只身返回出生地香港“第二次插队”(又称“洋插队”,指知青后来出国出境打工“吃二遍苦”——笔者注),工作四年后置业。香港金融界闻人詹培忠说我是拿到遗产买的房子——身为名人之后,被世俗之见误解,在所难免,不必辩解,更何况父亲马师曾给我的遗产令小子受用终生?  相似文献   

19.
幸福很小     
一谌 《乡音》2008,(11)
朋友买了一间房,面积不大,80个平米。而且是尾房,房间布局不是很合理,采光也不是很好。我去玩儿时,朋友和他年轻的太太把我带到露台上,我看到露台上放了一张桌子,还有一些休闲椅,朋友把水果、瓜子从房里搬出来,还给我泡了茶。  相似文献   

20.
把"上环"作为上学前提条件的事,又有了新案例。近日有媒体报道,佛山市民卢先生的儿子今年秋季将入读小学,卢先生从学校领取了报名申请表,前往居委会盖章时却被要求提供孩子妈妈的上环证明。"没有上环就盖不了章,我们小孩就上不了小学。"卢先生很发愁。近年来,"开餐馆要办计生证明"、"上户口需要上环证明"、"跑上几个省办不下一张准生证"等新闻报道常见诸报端。面对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荒唐挂钩闹剧,人们不禁要问:明明白白的法律政策为何抵不过"土政策"?将孩子上学与母亲上环挂钩,既缺乏法律依据,也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更将相关部门的懒政怠政作风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