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12月12日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协议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根据协议,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实践》2021,(1)
[原?文]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继往开来、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 [出?处] 出自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11月,叙利亚北部拉卡省,持续的干旱及政府的应对不力,导致大量农民沦为难民后拥入城市。如今的拉卡已经成为IS的实际控制区域。气候变化诱发叙利亚内战?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就在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前夕,英国查尔斯王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说,气候变化是叙利亚内战的诱因之一。在巴黎恐袭前后,美国国务卿和民主党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通过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其主要内容为:发达国家在今后3年内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100亿美元资金支持,不迟于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这是八国峰会的核心议题,在会议召开前就被炒得火热.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在本届会议上各方就2000年前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框架协议取得共识;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比1990年的水平降低50%、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8月4日,美国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退出意向书。美国的行为不仅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努力造成了巨大打击,而且对全球气候治理及其背景下的美欧关系及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社会在齐声谴责美国罔顾国际道义和大国担当的同时,也把领导全球气候治理的希望寄托于中国身上。这种突然变化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中国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知     
若再升温3℃全球30亿人将无水喝到本世纪末,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地球将因此失去一半以上森林,4亿人面临饥饿,30亿人将无淡水可喝。在详尽分析人为造成的气候变暖潜在后果后,英国科学家得出这一惊人结论。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马尔科·朔尔策博士研究认为,随着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气温上升,未来200年间,洪水、森林大火和干旱等灾害将更加常见。即使人类立刻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气温也将在2100年上升2摄氏度,欧洲、亚洲、中美洲和亚马孙河流域将失去30%的森林。一旦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3摄氏度,前景就更加可怕,淡水明显减…  相似文献   

8.
来洁 《党的建设》2014,(8):59-59
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全球二氧化碳的累积排放量。在高排放情景下,人类可能无法实现“比工业化前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的预期目标。如果将工业化以来全球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控制在1万亿吨碳(约合3.7万亿吨二氧化碳),人类有2/3的可能性能够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与1861-1880年相比);如果把累积排放控制在1.2万亿吨碳(约合44万亿吨二氧化碳),有一半的可能性能够实现温控目标;如果把这一限额放宽到1.6万亿吨碳(约合5.7万亿吨二氧化碳),实现温控目标的可能性则只有1/3。  相似文献   

9.
《党课》2020,(2):52-61
作为一种典型的全球公共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经历了一个从科学到政治的政治化进程。“今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这是各界对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共识,世界上并不缺少阻止气候问题进一步恶化的技术和经济手段,但真正缺乏的是政治意志。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上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代表出席此次会议,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从而使其成为自1997年产生《京都议定书》的京都大会后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一次有关气候变化的会议。  相似文献   

11.
谌力 《求实》2010,(Z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简称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中心开幕.会议重点讨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框架.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关键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会议很快在两大阵营互不相让的交锋对峙中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一周要闻     
<正>联合国公布2015巴黎气候协定谈判文本2月2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发布了201S年巴黎全球气候变化协定的谈判文本。文本涉及巴黎协定将要包括的一些实质性内容,如减缓、适应、融资、技术和能力建设以及采取行动和支持的透明性。谈判文本的发布拉开了完成新的全球变化协定谈判的序幕。美古举行第二轮会谈顺利完成当地时间2月27日,美国与古巴代表就恢复外交关系举行第二轮"历史性"会谈,美古双方都给予了积极评价。美助理  相似文献   

13.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1992年5月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正式签署,1994年3月生效。《公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让全球目光都集中在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最后一天,迫使美国签署了《巴厘岛路线图》。《巴厘岛路线图》为今后气候变化谈判指明了方向、设新时间表,商订了《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到期后各国在减少碳排放上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国际责任所需,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当前走低碳经济之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处,还受到诸如资金、技术、市场、发展模式等因素的制约。面对困难,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不断探索,努力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6.
谭扬芳 《党建》2010,(4):62-62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至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会议期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激烈对抗,并最终因意见分歧严重未能达成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和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仅由美国、中国、印度等五国签署发表了一份未获大会全面通过的备忘录《哥本哈根协议》,所有相关问题不得不延至2010年的墨西哥会议再做讨论。  相似文献   

17.
崔广志 《求是》2013,(3):45-46
在201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新天津生态城与美国洛杉矶县、法国南特市等6个城市一起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不到5年时间,在8平方公里的南部片区,生态城绿色建筑拔地而起,草木植被翠绿连绵,河流湿地相映成趣,风车光伏电池板错落生辉……昔日的盐碱荒滩悄然变成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生态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改善生态环  相似文献   

18.
吴金希在7月22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6月10日至14日,苹果公司在旧金山召开了第24届全球开发者大会。来自全球66个国家的5000名以苹果产品为平台的开发者代表云集硅谷,一起来体验苹果公司过去一年的新成就。早在两个月前,大会的5000张价格高达1599美元的门票在71秒之内被抢购一空。那些站在新技术与新消费趋势的交汇点上的创业者们往往能为人们指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杨艳新 《党课》2010,(3):82-84
2009年12月19日,被称为“二战后最重要国际会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曲终人散,但13天的漫长谈判只换回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把生态优势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将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加以培植,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道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至19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六项原则。其中,特别强调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强省级环保协作和国际开放合作,以"大开放"促进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助推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