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近日,《四川省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规划》新鲜出炉,《规划》以“一廊、一心、三带”为依托,“一廊”即长江上游干流走廊,“一心”指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心,“三带”则为金沙江、岷江和嘉陵江畔的藏彝、藏羌和圣河旅游带。《规划》中备受瞩目的是,四川将构建大熊猫旅游品牌集群,以大熊猫基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建大熊猫生态旅游环线,该线路中既有熊猫小镇、熊猫森林,还有熊猫营地。值得关注的是,未来四川还将启动大熊猫申遗。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16,(4):11
宁夏构筑全域旅游图"十三五"期间,宁夏旅游规划的核心将围绕"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全域旅游展开,稳固发展现有的精品景区,整合全域资源。"一核"是将银川建设成为宁夏全域旅游核心区,发挥全区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城市的作用。"两带"是黄河金岸旅游带和古城历史文化带。"三廊"包括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廊道、清水河流域丝路文化旅游廊道、古军事文化旅游廊道。"七板块"包括大沙湖度假休闲板块、西夏文化旅游板块、塞上回乡文化体验板块、边塞文化旅游板块、大沙坡头度假休闲板块、韦州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旅游外交战略,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拓展与重点国家旅游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稳步进程中,采用旅游产业专业化指标、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以沿线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数和旅游总收入为研究数据,研究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非均衡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国家旅游经济和专业化水平发展突出的现象显著;二是其沿线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旅游资源、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基础设施和旅游品牌是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差异的因素。"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构建旅游带和旅游辐射区,扩大旅游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正刘锋不是贵州人,但和贵州的渊源却不浅,"我对贵州感情非常深厚,近十年时间,因为旅游产业,我前后80余次到访贵州。"刘锋长期服务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近十年时间,先后主持编制了《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2017)、《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与贵州相遇十年,  相似文献   

5.
正仁怀按照"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加快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游"旅游体系,促进酒旅、农旅、文旅、商旅、城旅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四月的仁怀,春和景明。茅台镇酒香四溢,1915庆典广场、杨柳湾街等重大项  相似文献   

6.
孙鹏 《奋斗》2012,(6):64-64
一、坚持规划引领地位,科学编制旅游名镇规划 我们依托沈阳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具有较高资质的规划机构,组成精干队伍,精心编制旅游名镇《城区总体规划》、《城区控详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旅游名镇风貌建设规划》等四个规划,为旅游名镇建设奠定好法律基础,构建好远景框架。在编制规划上,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农场旅游资源与管局、总局、省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与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农垦新城共同推进,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园区农业、都市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省提出要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遵义市将大旅游作为五大战略行动之一,旅游产业是发展和生态双赢的产业,且时机正好。笔者就道真县旅游产业发展,作几点思考。一、道真县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探索一是突出规划强引领。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到县实地调查,结合县情实际做好相关旅游规划。强化资金保障,"十二五"时期,共投入旅游规划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了旅游总规修编和《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发  相似文献   

8.
正一、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山地旅游发展方向坚持高端引领,邀请北京江山多娇等国内著名规划机构进行策划。完善《黔东南州加快山地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黔东南州加快发展山地旅游扶持政策》等政策。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品牌打造建立发展山地旅游协调工作机制,找准发展路径。大力开拓境外市场,2015年进入黔东南的境外游客达26万人次。三、推进"山地旅游业+",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地处青甘交界地的祁连县,是青海的"北大门",古丝绸之路穿越县境,境内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人文历史厚重,自然景观奇特而壮美。借助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名片优势,祁连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依托海北"全域旅游示范州"建设,以"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为抓手,高起点规划,多渠道融资,高标准建设,"十二五"期间,先后投资近30亿元,加大基础设  相似文献   

10.
正黔南州围绕"打造全域旅游和区域旅游综合目的地"目标,紧扣生态和文化资源,以抓旅游带发展、促脱贫,奋力打造贵州南部令人向往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享有"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美誉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布依、苗、水、汉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56.7%,年均气温16.6℃,被誉为"天然氧吧",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62%。近年来,黔南州以《黔南州推进旅游提质升级着力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方案》为统领,以着力系统地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着力系统  相似文献   

11.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2,(17):42-43
在贵州,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小镇"模式来规划开发50个旅游综合体,可以将贵州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改变以往贵州旅游资源"散、乱、杂、小"的状态,从而使贵州旅游升级换代,进入"区域旅游"的大旅游时代,并深度打造贵州休闲经济。促进"镇"与"景"协调发展《当代贵州》: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在贵州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之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正式印发实施。《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推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3.
李梅 《探索》2016,(4):191-192
正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编著文集《旅游发展与社会转型》围绕"旅游发展与社会转型"这一主题,主要探讨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接待服务、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转型升级如何很好地适应旅游需求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相关经验,从而实现旅游发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全书包括《古村落旅游营销战略研究——以桂林古村落为例》《北京市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策略研究——基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视角》《社交媒体在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中的信息传播机制》《文化遗产旅游者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出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毕节市处于规划核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毕节品牌成为贵州重要文化品牌。毕节借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进行有益探索。毕节市借助地处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核心区的有利条件,顺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去年8月,“藏羌彝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大方县举行。博览会通过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品展销、文化产业招商等活动,充分挖掘了毕节彝族文化资源,推动毕节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光明日报》9月9日刊登王钟的文章说,"旅游人数在增加,但人们去的地方并未增加。"近日,美国专家内维尔·阿根纽指出,近年来,中国各地游客对于世界遗产地"必须看"的心态,导致旅游业增长,而许多其他重要遗产地由于缺乏游客而苦恼不已。由于世界遗产的深入人心,很多游客在规划旅行线路时"按图索骥",优先选择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平潭是台湾海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不仅事关福建跨越式发展大局,也牵动着祖国和平统一,既是区域问题,更是国家战略。以平潭国际旅游岛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规划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总结平潭发展历程,研判国际旅游岛现状,与一流国际旅游岛进行对比借鉴。其次,从规划角度提出平潭"两岸共同家园、国际旅游岛和国际自由港城市"的总体定位,明确新时期发展方向。最后,从国际视野、区域协调和本岛主体三个维度,阐述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一、贵州旅游文化建设的机遇和优势(一)省域战略升格为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将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升格为国家战略。2月,国家发改委编制、发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把黔中经济区纳入西部重点经济区的经济布局,明确其目标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烟草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8,(7)
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乌兰察布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导,以发展全域旅游、全年旅游、全类型旅游为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深入实施"旅游+"战略,高效整合资源,大力推动招商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19.
正"十二五"以来,黔东南州加大"旅游活州"战略实施力度,促进了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特别是"两机场""两高铁"开通,"县县通高速"立体交通大格局的形成,以及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完善,黔东南已经形成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人文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以"一山(施秉云台山)一城(镇远古城)两寨(西江苗寨、肇兴侗寨)"为核心,创建出4个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12,(Z1):2-3
正近两年,原州区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形成了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先后获得了"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建设先进县"等殊荣。大手笔编制产业规划。立足特色,挖掘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