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东南亚华人政治参与发展很快,但各国在参与形式、所选渠道、参与层次及绩效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比较分析,发现民主化进程的确推动了华人政治参与的扩大,但具体影响方式、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大小又是不确定的.合作、竞争和依附,至少构成三种不同的路径选择.较之民主化因素,民族身份认同对东南亚国家华人政治参与模式选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华人政治角色的转换,华人对当地政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华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日益加强.马来西亚华人参政的经验为东南亚其他国家华人的政治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作为公共利益的具体表现,无论是马来西亚的法律制度,还是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都是一种利益博弈的结果.博弈的规则、利益集团的力量大小、策略选择是否得当都对博弈的结果即公共利益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博弈规则的影响最为关键.在既定规则下,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要想在利益博弈中,尽可能取得较多的利益,必须尽可能加强自己的力量,在博弈过程中,采取理性的策略,否则可能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自己集团的利益在制度或政策(公共利益的具体体现)中也难以得到照顾.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民族的国家.在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后,殖民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在教育政策上都实施英文和马来文优先的政策,限制华文和泰米尔文教育,以培养认同及效忠马来西亚的"良好"公民.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共同努力下,华文教育的发展道路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至今已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大专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本文指出,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种族歧视是导致马来西亚种族和民族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民族政策,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将会朝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华人有着积极的政治参与的传统,近些年来更是利用各种途径来最大限度地表达与维护其利益.2001年来持续四年的白小保校运动主要通过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方式来维护子女接受母语教育、文化传承的权利.这一典型事例体现了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来西亚和中国建交过程(1949—1974)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元启发理论分析马来西亚对华关系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马来西亚独立前(1945—1957)笼罩在英中关系之下的马中关系,并把它作为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初期马中冲突关系的生态历史背景;接着分析马来西亚独立之初到20世纪60年代末马中对抗与冲突关系的深刻背景,揭示国际格局与国家安全利益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性影响;然后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马中和解与建交的背景,诠释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发展、关键领导人的个人素养等因素导致一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最后对马中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华人宗教是东南亚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受到自身特性与研究范式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视角考察马来西亚华人宗教,分析了宗教与移民网络的关系、宗教作为文化内核在华人族群整合中的功能以及华人同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8.
印尼与马来西亚是同文同种并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国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2004年是两国的大选年,大选后马来西亚巴达维政权稳固发展,印尼苏西洛新政府加大反贪反恐和重建经济的力度,两国将步入稳定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与国家中存在较多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导的国家,作为该倡议的具体实施行为体之一,中国跨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异质文化壁垒和文化冲突的风险。本文以西方牛仔裤公司先锋——李维斯公司对马来西亚穆斯林女性市场的牛仔裤营销为核心案例,对该公司跨文化营销的策略和效果进行探讨,并从跨文化关系的视野分析其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应结合使用标准化跨文化营销策略与在地化跨文化营销策略,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对异质文化深层内核的冲击,柔性突破其表层文化。这或可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对伊斯兰市场的跨国和跨文化经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复杂多元、碎片化的政治亚文化使马来西亚的各种族、各政党、各团体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削弱了政治整合的效能,而自由民主制度的竞争性特征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然而,由于各种族、各阶层的政治文化存在着相近的或共融的内容,比如权威主义心理取向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再加上政治运作过程中逐渐磨合出的政治妥协、合作和理性等精神,既构成了马来西亚主流政治文化的内在机理,也为马来西亚的政治整合提供了有效的政治文化资源。这种政治文化奠定了马来西亚软权威主义政治的重要基石,从而成为后发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一道独特的政治景观。  相似文献   

11.
同样是执政联盟失去2/3多数国会议席的优势,但2008年3月8日大选后,马来西亚却没有像1969年大选那样爆发种族暴力冲突.本文以比较的视野,在回顾1969年"513事件"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308政治海啸"后马来西亚维持局势稳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原因."308政治海啸"后马来西亚朝野斗争非常激烈,政治发展充满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程。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由英国殖民统治者引入 ,在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 ,由于殖民统治者与殖民地人民的互动关系而不断作出修正与调适 ,使之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更好地维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马来亚独立前夕 ,双方斗争非常激烈 ,英国殖民者力图在撤退前尽可能保全英国利益 ,而马来亚人民则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进行坚决的斗争。经过多番协调 ,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 ,但马来西亚人民并非被动地接受它 ,而是按自己的意愿作出修改 ,使之服务于本国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战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两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通过不同的模式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 ,取得民族独立 ,开始走上了探索政治、经济现代化的道路。由于两国独立经历的差异 ,建国初期即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执政时期 ,两国的政治发展也呈现了各具特色的态势 ,这在领导人的政治意识形态 ,军队在政治中的作用 ,公职人员状况三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伊斯兰市民社会的研究,西方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值得注意:市民社会与回教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因为市民社会倡导个性与差异,或者说多元主义,而回教正好缺乏多元主义。果真如此吗?通过对回教经典《古兰经》有关多元主义论述的梳理和马来西亚穆斯林市民社会组织——马来西亚回教青年运动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回教从理论上并不反对多元主义民主,在实践中,回教与市民社会也完全可以兼容。  相似文献   

15.
华人是法国境内移民数量位居前几位的外国群体,在法国华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至今成立了近百个华人社团,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是一个以女性华侨华人为主体的社团组织,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近年来透过参与或领导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的事务、利用中外节日举办或参与庆典、组织或受邀参与联谊交流、接待迎接中国政府领导与企业来访、关注参与祖国的公益事务等方式来开展活动,在情感交流联系的基础上,透过多元化的活动开展,奠定了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在海外侨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与金融稳定是现代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和泰国央行法出于加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之需,确立了两国央行名义上隶属于财政部的实质独立性。同时,将金融稳定职能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新考量,赋予中央银行在国家金融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法定职权,并建立严厉的法律责任制度。这些规定高度强化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与金融稳定两大领域履职的法治保障,对《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修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是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地方治理强调地方分权和地方居民自治背景下的治理体系,地方居民为主体的公民组织是其重要参与者。日本的自治会作为地方社区的基层公民组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分布规模来看都是日本最大的公民组织,是日本地方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同时自治会又具有辅助行政功能的色彩,与市区町村的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协调关系是其特色。因此自治会在参与地方治理中表现出了"行政媒介型公民参与模式"的特征。自治会一方面发动地方居民的力量参与地方治理,实现地方居民的主体性参与;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协助地方政府的行政,和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达到影响地方政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数量众多,发展迅速,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总会组织是华社力量的凝聚者与组织者,在华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总会组织典型代表的隆雪华堂,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演变与创新,管理日益科学化与制度化.华堂注重华社与社会民生问题,倡导公民社会,在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促进中马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童莹 《东南亚研究》2018,(2):137-151
公共记忆不单是回忆、文化遗产抑或主体对历史的构建,而是与群体日常生活实践同步的,是集体观念和知识不断被创造、叠加和更新的社会过程。海外华人的公共记忆不只是"乡愁",更展示了华人群体从故乡到他乡、住在国在地化以及当代跨国实践这一完整的族群发展脉络。本文即以印尼马鲁古群岛北部华人为例来探讨作为社会过程的公共记忆在当地华人社群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作为社会过程的公共记忆不仅能增强海外华人的族群认同,同时也通过习惯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方式保证了文化的代际延续,特别是对那些在异质文化和复杂政治环境中生存的华人来说,公共记忆是使华人保持族群独立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