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第一次向西方报道了中国红军长征的壮举之后,红军大无畏的英雄业绩就逐步传遍世界。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外国学者怀着极浓厚的兴趣研究评论红军长征的历史,多部反映红军长征的史书专著在世界各地相继问世。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日本原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冈本隆三分别于1965年和1969年出版的两本专著《长征——中国革命锻炼的记录》和《中国革命长征史》,英国中国问题专家迪克·威尔逊于1971年出版的《一九三五年的长征:中  相似文献   

2.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去年金秋,演出过1400余场的《长征组歌》第一次“回”到了长征故乡——赣州市著名的将军县《、长征组歌》词作者肖华的家乡兴国及长征出发地于都和瑞金等地。"在隆重纪念中央红军长征70周年和全国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会同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精心策划的“《长征组歌》故乡行”大型巡回演出活动在长征故乡引起了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10万余人现场观看了演出,而通过电视直播观看演出的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3.
《同舟共进》2010,(9):71-71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读《同舟共进》第8期,深感有几篇文史文章相当出色:《朱、毛为何没有做"第二个石达开"》史论结合,分析精辟,给人启迪;《红军长征日记中透露的信息》着意史料的发掘与梳理,  相似文献   

4.
《英勇的西征》是依据陈云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整理而成。通过校勘这两份文献,可以发现《英勇的西征》在某些方面比《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更准确,其作者应是当时在莫斯科的中国红军长征的当事人,并且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据此,《英勇的西征》的作者即是陈云。  相似文献   

5.
刘波,1958年生于大连。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韩国釜山美术馆等专业展馆展出,并被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专著《中国画的墨与色》、《中国传统名画技法赏析》、《园林风景钢笔画技法》等。  相似文献   

6.
正我一直很喜欢《当代广西》的博览栏目,第19期刊登的《红军长征途径多少省》一文,让我重温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途经14省,不怕艰难险阻最终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峥嵘历史。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是希望大家不  相似文献   

7.
正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力量对长征所涉地名进行整理,编撰了《星·火:长征重要地名录》一书。该书由王胜三主编,是红色地名文化系列丛书的第二部,系《印·记:二战重要地名录》的姊妹篇。全书共收录红军长征涉及的120个重要地名  相似文献   

8.
陈琪瑶  王建华 《群众》2024,(2):64-65
<正>在长征宣传中,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向中国与世界介绍长征壮举的,他不仅是红军长征的亲历者,也是重要的决策者之一。毛泽东曾称赞,陈云是宣传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人,为中国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1934年长征出发前,中共中央大功率电台损坏,无法与共产国际总部取得联系,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假宣传,1935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陈云秘密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长征情况,以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和战略指导。7月下旬,在宋庆龄、潘汉年等人协助下,陈云抵达海参崴,乘火车前往莫斯科。在此期间,陈云根据自己的长征亲历,构思完成了长征纪实文集《随军西行见闻录》(下文简称《见闻录》)。  相似文献   

9.
阿军 《传承》2003,(1):35-36
《长征组歌》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史诗,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文艺舞台上演出最多、银幕上复制最多的作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奠基石之一的红军长征,通过《长征组歌》的传播,已经深深地印入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扉。近日,我在北京采访了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肖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王新兰讲述了肖华创作《长征组歌》的过程。肖华创作《长征组歌》是在一次大病中。1964年2月,肖华得了严重的肝炎。一向对自己身体不在意的肖华不得不在医生的警告下,由王新兰陪同到杭州疗养。9月,肖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主任。此时,全…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经济日报》社罗开富同志按照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和时间徒步走完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访罗开富同志,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幅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是一部人类精神的不朽诗篇,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壮举。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许多作家、记者,不惜笔墨讲述和描写这段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纽约时报》原副总编辑索尔兹伯里撰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以其特殊的身份,生动地介绍了长征,为国内外广大读者所熟知,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多数人却不知道,最早比较系统  相似文献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月13日下午,《长征组歌》重走长征路大型公益巡回演出在革命老区河池市文化广场隆重推出。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共同推进《长征组歌》重走长征路大型公益巡演活动。此次巡演,将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途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9个省份的41个市(县),行程2万里,为老区人民献上大小演出100余场次。河池、百色曾是红七军、红八军诞生和英勇战斗过的地方,邓小平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领导轰轰烈烈的…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再次观看了激动人心的《长征组歌》,又经受了一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洗礼。我边看边思考:在那样空前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却能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胜利完成长征,创造了历史奇迹,原因何在,动力是什么’当看到《过雪山草地》  相似文献   

14.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就要到了,去逛书店,有长征专柜,关于长征的书很多,但大都是回忆性的和记录史实的,突然发现一本思想理论性的《长征精神》,就觉得很特别很宝贵。相对于大量的以纪录史实见长的长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6,(6):22-22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中国唯一全国反映长征历史的纪念馆开放;首都隆重举行《长征颂》大型演唱会;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美国共产党在美国当局的严禁中处于完全崩溃地步。一九九五年一月,法国《世界报》刊登了记者洛朗·泽希尼发自美国纽约的一篇报道,题为《美国共产党的长征》。美国共产党的重新恢复和发展,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关注。 所谓“长征”。按照美共领导人的意思,就是向着“社会主义长征”要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7.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  相似文献   

18.
正"苦不苦,思思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当代广西》第21期《相信这条路》一文,叙述了老红军赵茂林在长征途中的所见所闻,发出那一代人心灵深处的呼唤——"相信这条路",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应坚持的道路和方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长征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依旧激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隆重推出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我的长征》。  相似文献   

20.
《同舟共进》2009,(11):80-80
北京刘波(文史学者)很高兴几天前收到了《同舟共进》的第7期,忙碌之际,在上下班的班车和饭前,夏后的空档浏览了一遍,下面来谈谈我的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