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的侨务政策表现得更加积极,并且展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如国外侨务成为侨务工作的重点、侨务工作涉及的对象更加广泛、侨务"引资引智"得到飞速发展、侨务与外交的结合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整体而言,中国的侨务政策实现了从统一战线到共赢的过渡,即"为国家大局服务"与"为侨服务"的统一,在借重华侨华人力量的同时强调"涵养侨务资源"。中国对侨务工作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并非孤例,有必要抛弃冷战思维,从全球化的视野客观审视中国侨务政策的新变化。此外,侨务政策的敏感性依旧,实行有差别的侨务政策也许是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外侨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大规模地迁移出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末期.清朝末期是中国侨务政策转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面对近代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社会巨变的形势,清末政府对海外华侨的态度由歧视到重视,并由此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海外华侨的侨务活动.本文拟就清朝末期政府侨务活动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表现及其背景作一概述,并对其作简短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前言     
当前,华侨华人问题不仅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关心,而且在国际上引起相当的重视。我们研究华侨华人问题,是为党和国家制订侨务方针、政策服务,是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我们要很好地贯彻执行党的侨务方针政策,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华侨华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并且要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尺度,从实际出发,通过大量  相似文献   

4.
20余年来,大陆史学界对华侨与抗日战争关系的研究硕果累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华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和特点,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主要贡献,抗战期间有关各方的侨务政策,战时华侨领袖和著名人物以及华侨与太平洋战争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华侨数量不断增长,华侨回国探亲及回国投资活动日趋频繁,华侨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凸显。我国现行的华侨权益保护制度已不能满足华侨权益保护的需要,其原因在于华侨权益保护制度的法治化不足,主要表现为该项制度法理价值的茫然性和法制定位的欠缺性。基于此,应在把握华侨权益保护制度法律属性的基础上,进行该制度的法典化改造,从而实现华侨权益保护制度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华侨华人的现实生态与公共外交的主客体域,在跨文化沟通理论视域下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流派与社会学中的符号学进行跨学科融合,将华人华侨的内在特点、发展趋势与公共外交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符号学关切的始原性问题引入公共外交研究,进而对公共外交研究进行"方法论质询",深度展示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矛盾与内在张力,进一步丰富对侨务公共外交的理论基础研究,概括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假设、概念特征与效用函数,最终为向世界传达一个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找到理论与实践/政策层面上的支撑,以期"重新发现中国",并更好地直面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庄国土教授在其新著<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中,分别对1949年以后中国政府与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分阶段进行了评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是非得失,为我国今后的侨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为此书这部分内容的书评.  相似文献   

8.
1860年以后,清政府对东南亚华侨开始实施全面的保护政策,并采取了在华侨居住国设立使领馆、与有关国家签订双边条约及规定等措施。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种政策,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这种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东南亚华侨的利益,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侨务服从外交"一直是中国处理对外侨务的指导原则。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双边关系中,中国为了建立包括印尼在内的国际反帝统一战线,在侨务政策上作出让步,以换取印尼在中国对外战略上的支持。随着冷战后两极体制的终结,以及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中国实施侨务政策的大环境发生变化,侨务政策也因此出现调整的空间,但中国侨务政策调整的限度和可能性依然受制于一系列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华文教育形成之初目的比较单一,即教育华裔子弟不忘民族语言,传承中华文化。但随着中国对外交流与影响的日益增强,其所承载的功能已经逐渐多元化,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文化教学活动,而逐渐上升为以华侨华人为媒介,以对话、沟通、交流、信任为原则的侨务公共外交行为。本文在归纳华文教育与侨务公共外交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华文教育发挥侨务公共外交功能的主要表现,提出华文教育彰显侨务公共外交功能的三个路径,并进一步指出,通过华文教育与侨务公共外交的双向互动,可以更好地塑造包容、民主、多元、开放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现阶段则是如何在中国崛起的时空背景下发挥华侨华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作用。要贯彻该理念则须首先厘清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之间的关联。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聚焦于具体操作层面上,缺少对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内在逻辑的分析。据此,本文从概念、方法及理论等三个方面来论证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的合理性及其隐藏的误区,从而为我国外交及侨务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世界侨情报告:2011—2012》是一部以反映当前海外侨情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报告类出版物,力求及时研讨全球传统及最新华侨华人居住国侨情动态变化情况,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侨务政策建议。该报告具有涉及面广、时效性鲜明等特点,但也存在对个别国家和地区的侨情关注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华侨国内权益保护立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公民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越来越健全。适时赋予华侨完全的国内公民待遇,逐步淡化乃至适时取消对其的适当照顾,增加有关公民权益保障一般法中的涉侨内容,是保护华侨国内权益的有效方法。学界通说的制订特别法保护华侨国内权益,因其立法和执法成本巨大,并非保护华侨权益的最佳选择。保护华侨国内权益的立法模式由特别法转向一般法,以及由此引起的侨务工作的调整,是一个需要引起华侨工作者高度重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住宅租赁法律制度由判例法、各州和自治地方立法,以及联邦立法构成。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美国联邦与各州相关立法和法院判例来看,当代美国住宅租赁法越来越注重对承租人住宅权的保障。法律要求房东承担适住性担保义务和更多的侵权责任,限制房东终止租赁的权利,给承租人以正当理由驱逐的保护。一些地区还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租金管制措施,从而保障了承租人拥有健康、安全、稳定且可负担的住所的权利。美国住宅租赁法律制度对承租人权利的保障不仅必要,也具有经济合理性与合宪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蒋氏父子执政时期、李登辉执政时期、民进党陈水扁执政时期、马英九执政时期的侨务政策为主线,通过政治经济及世界大环境背景的描述,配合侨务重点工作的整理及评析,阐述1949年至2011年间台湾侨务政策的嬗变与延续。  相似文献   

16.
梅傲  谢冰姿 《德国研究》2022,(6):99-117+124
个人数据反对权是加强数据主体对自身数据自觉自控的一项重要权利,其运行机制兼顾权益保护与数据自由,体系定位与其他数据权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行权逻辑。作为个人数据权利保护的先行者,欧盟率先采取赋权模式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个人数据反对权制度,为世界提供了最为典型的立法例。通过梳理欧盟个人数据反对权的设权历程、剖析其实施效果可以发现,个人数据反对权的权能范围和行权规则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以增强权利的适用性。我国现行立法并未对个人数据反对权做具体规定,但在多处均有所涉及,具备构建该权利的现实基础和立法资源。为提高个人数据保护水平,我国可借鉴欧盟个人数据反对权之策,从权利体系、权利功能及权利内容出发,构建中国特色个人数据反对权。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作为晚清的著名外交家,为维护海外华侨的利益,加强海外华侨社会与祖国的联系,为清政府改变华侨政策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黄遵宪深受广大华侨的爱戴,被誉为当时保护华侨利益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2017—2018年,中国科考船在"宾汉隆起"的科考活动引起了菲律宾国内的高度关注。在此期间,菲律宾对他国在"宾汉隆起"进行科考的政策不断变化。最初,只需由科考国提出申请、菲律宾政府批准即可,后来对科考设置两个前提条件,申请程序进一步复杂化、严格化,到最后宣布他国在"宾汉隆起"仅享有无害通过权。此外,菲律宾还从法律层面厘清了本国只享有"宾汉隆起"的主权权利而非主权;从政治、经济、军事层面逐步加大了对"宾汉隆起"的投入,包括海底区域更名、区域经济开发、定期海空巡逻、区域环境保护等活动。杜特尔特政府推行上述政策的主要动因是,安抚国内担忧"宾汉隆起"问题"南海化"的焦虑情绪,以及转移国内对政府软化南海政策的注意力,因而也呈现出机会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潮龙起 《东南亚研究》2013,(3):65-69,77
侨务公共外交是侨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镶嵌在侨务资源涵养、侨务文宣、侨务经科、华侨和侨眷权益保护等各项侨务工作中。侨务公共外交具有主体广泛性、客体多样性、路径复杂性、内容丰富性和作用间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外留学生的规模是引人注目的,中国的侨务政策是独特的.留学人员作为有着较强跨国"流动性"和一定"海外关系"的群体以及潜在或可能的移民,中国目前对于他们有着怎样的政策,这些政策与中国原有对待其海外移民的侨务政策又有着怎样的关联与不同?本文试图着眼于此,在概述和评估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派出及回国政策的同时,以身份认定作为探讨政策导向及其预期目标和影响的基本出发点,对中国留学生政策与侨务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