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宪法已经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刑事诉讼如何来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关键和焦点所在。为此本文从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种人权保障范式理念以及保障范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意味着国家和人民对公安执法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十分注意对公民个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强调对广大人民权利的保障,强调人权保护的重要性,是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人文环境保证,更是衡量我国公安工作成效的最终指标。所以公安机关在具体的执法进程中,必须从基本理念、监督机制、程序性执法等方面来建立和规范对人权有效保障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4年修改宪法时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原则.此次刑诉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总则第2条。并在多项具体规定和制度完善中加以贯彻和体现,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价值观的深刻变革和刑事诉讼的文明与进步。辩护制度的改革在许多方面也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进了条文中.这里的人权不仅包括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也应包括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以司法保护和国家救济为主要内容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实现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必然途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构、刑事诉讼主体、国家公益的代表,在刑事被害人救助上的作用十分重要,应当也能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继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引入总则并在讯问程序的相关条文中加强人权保障后,公安机关及检察部门先后完善了《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工作规定》和《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等操作性规范。基于当下刑事诉讼领域的有利导向以及社会环境的现实需求,结合我国侦查讯问程序公开化的现状,研究分析进一步推进我国侦查讯问程序公开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宪法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为刑事诉讼法提供了宪法依据和指导,在疑罪从无案件中遵循正当程序,重新审视刑事诉讼程序过程中司法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注重国家刑事赔偿这一公民权利救济程序,是人权保障制度的要求。在宪法的程序性条款、刑事诉讼程序及国家刑事赔偿救济条件等方面逐渐完善疑罪从无制度,有利于人权保障宪法原则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本次立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也规定为主要任务之一。在刑事诉讼中作为法律用语的“保护”、“保证”与“保障”,其含义相对趋于特定化:保护的对象一般是实体权利或利益;保证一般是指通过履行职责行为过程保证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实现;保障的对象一般是指易受职权行为侵害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的新理论与新实践是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体现。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构建了理论继承、实践经验、现实批判的三重逻辑。从主要内容上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以人权本体为核心要义,涵盖了人权路线、人权目标、人权保障和人权治理等五个维度。从现实意义上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是控制犯罪、保障人权、维护正义 ,这其中就涉及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在整个刑事诉讼中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所以对他的人权保障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点。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的重心所在 ,而逮捕及审前羁押又是侦查程序的核心 ,所以探讨逮捕及审前羁押中的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对于整个刑事诉讼的目的及价值能否实现有很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标志着人权保障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理念层面上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因此,厘清人权的基本含义,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实现障碍,借鉴西方国家的人权保障经验,选择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路径,是一个重大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写入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在政治制度、强制措施等七个方面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个人人权包括生命权,平等权,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我国的人权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新《刑事诉讼法》写入"尊重和保障人权"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标志着宪法中"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立法精神得到贯彻和落实;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达成共识;我国司法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人权事业重在建设,人权保障重在行动。最近几年是中国人权事业大发展的几年,也是人权保障全面付诸行动的几年。从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向全国人大提出“人权”入宪的建议,到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由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上升为宪法原则,这一系列举措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党和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依法治国理论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被告人的人权远没有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护。而人权的保障又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以本文针对刑事诉讼过程中存在的侵犯被告人人权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使得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不再是原则性的宣言。该法从以下五个方面夯实了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础:从原则的高度宣示法律的政治道德基础,强化人权保障的意识形态;合理界定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使人权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规范警察行为,明确其在保障人权方面的义务;限制自由权利的滥用,提供更广泛范围的人权保障;提供实效救济,使人权保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其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公民人身权利在刑事诉讼中能否得到切实的保护和尊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期限、延长期限及理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公安机关滥用延长拘留等问题。检察机关有必要对公安机关延长拘留问题进行规范和监督,并完善相关检察监督机制,以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效果,维护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宪法修正案所体现的一个重大理念就是人权保障。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在人权保障这一理念上有着内在联系。正是基于这一联系,刑事诉讼法被称为"人权保护的大宪章"。宪法的新理念理应在刑事诉讼中得到体现,作为重要的刑事司法机关的公安机关,应将这一理念在刑事执法工作中予以贯彻。  相似文献   

17.
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宪法基础。然而,这仅是一个宣示性的原则规定,并未涉及人权的具体内容。因此它还有赖于各部门法的具体规则的配套实施,才能实现其预定的价值目标。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个具有人权保障价值的证据规则。而我国现行诉讼法并未确立该规则,已导致了我国诉讼中漠视人权、侵犯人权现象较为普遍的恶果。所以,在修改诉讼法时,明确设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是完善诉讼法自身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过去 ,我国刑事法律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实践 ,都偏重于追究犯罪 ,惩罚犯罪 ,对保障人权重视不够。而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基本权利的资格和能力 ,诉讼机制必须能够充分、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 ,否则不仅得不到当事人的信任 ,而且极易引起当事人的敌视和破坏 ,从而使得刑事诉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一在我国刑事诉讼侦查程序中 ,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具有主动性与主导性 ,但这并非意味着在侦查程序中 ,犯罪嫌疑人只是被追查的消极客体。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 ,各国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犯罪嫌…  相似文献   

19.
公安执法中不合时宜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人权保障观念已不适应公安执法新形势的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依法治国的理念和需要,公安执法中的人权保障观念应适应这种理念和需要,从六个方面来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观念,更好地履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人权入宪,是我国法治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该法浓厚的过渡性色彩决定了对有关人权保障的规定还远不够,特别是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法治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应以人权入宪为契机结合联合国有关刑事司法准则及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充分发挥出保障人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