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年前,一位亲戚大学毕业,在求职求得到处碰壁之后,很腼腆地前来讨工作。爱莫能助之余,问他到底对啥职业最感兴趣,这一辈子究竟想干点啥?他说最想、最愿意当律师,只是律师得有律师资格,考试特难。 “你觉得你自己能不能考上?有没有这个潜力和自信?一年不行,两年、三年行不行?”最后小伙子下定决心,回家硬是自学两年,考上律师  相似文献   

2.
李红 《理论导刊》2000,(3):40-42
律师保密义务是指律师所负的不得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当事人商业秘密和隐私的责任。 1990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这一法律文件 ,明确规定了律师职务秘密原则。《基本原则》第 8条规定 :“遭逮捕、拘留或监禁的一切个人应有充分机会、时间和便利条件 ,毫无迟延地在不被窃听、不经检查和完全保密情况下接受律师来访和与律师联系协商。这种协商可在执法人员能看得见但听不见的范围内进行”。第 2 2条进一步规定 :“各国政府应确认和尊重律师及委托人之间在其专业关系内所有联络和磋商均属保密性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3.
不做振兴中华的坐享其成者陈雅妮采访整理5岁的留日博士陈刚,归国后走的是一条超理想状态的“绿色通道”。他1997年8月28日回国,9月1日到上海浦东新机场指挥部上班。步入办公室,一纸《任命书》赫然在目:“任命陈刚同志自197年9月1日起担任浦东国际机场...  相似文献   

4.
谁是法院?     
桃源  于多 《瞭望》2006,(35)
报载,受11名天津当事人的委托,一名北京律师与他的当事人前往天津某法院办理立案手续,这位律师指称他在该院的立案大厅遭到该院行政庭庭长的殴打。报道称,这位掐北京律师脖子的法官扬言,“我就是法院,法院就是我,我说不立案,就是不立案。”  相似文献   

5.
早就听说北京市宣武区政协有一位名叫戴洪强的常委委员立足于本职工作,热情关注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多年来,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给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他还在区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多份有关提案,为促进我国司法公正奔走不止。今年戴洪强被北京市人事局、司法局评为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人民满意的先进个人”称号。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们采访了这位在领导和群众中口碑甚好的律师。一见面,这位35岁的年轻律师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得整整齐齐的寸头,目光明锐,一举手、一投  相似文献   

6.
1992年lO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正午,我走进山东潍坊市某监狱,见到了几位失去自由并即将失去生命的罪犯。在充满敌意的目光中,我认识了他——一位年仅24岁的死囚。因为贪污、挪用公款近60万元,他在一审中被判处极刑。戴着手铐、脚镣,穿一件蓝色的衣衫,他那年轻的脸上,淡淡的茸毛似乎还未褪尽。可是,如此年轻的生命竟同如此丑陋的罪恶融于一体……他说他刚刚参加工作时也曾十分努力,可看看周围的有些人条件不如自己却财大气粗、出手大方,心中甚觉不平。后来,外面有人唆使,他便开始“靠山吃山”——在自己供职的信用社里大作手脚。他对我说,他还想上诉,想求一条生路,他说他是“挪用”而不是贪污,但他承认那挪用的公款之中已有十几万元无法追回了。狱中的人都说,他这个案子“翻”不过来了……我脑海中那年轻囚徒的目光和面容至今挥之不去。提笔撰写此文,且写出这一段作序。  相似文献   

7.
读了六月六日《人民日报》吕远同志写的《不白——白不》一文,颇有同感。但对白吃、白拿、白骗这一类“白不主义”,吕远同志是听到的多,见到的少。他惊叹道:“不仅这样说,还真有人这样做。”而我,却是听到的少,见到的多。我想,这不同,大概有地域的关系。在北京西单大声地嚷着“不骗白不骗”的女青年究竟是燕赵女儿,有几分北人的爽直。我们这里的吴侬小姐,这句话却是决不会上升到喉咙口的。  相似文献   

8.
黄海 《瞭望》2003,(51)
温家宝总理近日访美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从根本上不支持“台独”,美国总统布什更直接表示:“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所反对的。”如何解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发出的这些信息?本刊采访了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徐博东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国深教授。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也对此发表看法,在此一并刊登。  相似文献   

9.
“转不转行?下不下海?”这个题目的主语是政工干部。当我们领着这个题目下去采访时,基层同志说:“你们抓得晚了点,大家极想说话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认了,不想说什么了。”但我们又一考虑,经过了一段时间,“转行”者已经走出一段路程,“下海”者也已游出一段距离,岸上的人想也多了几许冷静:我们何不请他们谈谈各自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在这封信里,我想谈谈沂蒙山一些领导干部“眼界”的变化,因为我觉得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同人们的视野分不开。 一九七七年冬天,我在沂源县张家庄住了几天。采访任务完成后,大队保管员用独轮小车推着铺盖送我。二十里山路,我们边走边聊。我问:“队里一年能分多少钱?”他说:“不大分钱。”我说:“那你打油  相似文献   

12.
沈殿成 《侨园》2006,(1):2-3
早就知道辽宁省侨联卢育波主席的许多动人事迹,几次向他提出采访事宜, 可他都爽口答对“还是采访有贡献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吧!”我只好听从他的。今年在辽宁省“两会”期间,得知72 岁的卢育波又连任辽宁省侨联主席和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县(市)级领导干部实行易地任职,互相交流,已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收效良好。但是,在“交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即被群众称之为“干部走读”的现象:“上任不带妻,秋冬不备衣,一周一来回,想想也不易。”有的地方“走读”现象已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走读干部住一楼,周一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臣陶侃在做荆州刺史时,命令官衙里把用竹子时锯掉的竹头全部收存起来,积之如山,别人不解。后来在一次作战中,修造船只,急需竹钉,这些竹头便解了燃眉之急。他还让负责造船的官吏把所有锯木屑积存起来,也是在一次重大行动中顶了大用。陶侃办事精细、认真的精神,对我们是个启发。我想,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养成善于积累“竹头”、“木屑”的习惯。当前,许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深感力不从心,“肚里没货”,讲道理总是干巴巴的几条筋,举出的例子也多是“老掉牙”的,提不起人们的兴趣;有的文化水平虽然不低,读书看报也不少,但也掏不出多少东西来。分析起来,原因固然是多方  相似文献   

15.
范云  郑黎  李稳 《瞭望》2003,(27)
女律师范云是宁波市律师界第一个由公务员下海,组建民办合作律师事务所的吃螃蟹者,也是多年同时担任市、省和全国三级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的惟一代表,宁波最年轻的一级律师,而她领导的波宁律师事务所也被多次授予“文明律师所”、“人民满意律师所”、“法律援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且荣立集体三等功。范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共和国的执业律师,令她最为自豪与欣慰的是,在亲身参与的司法卖践中,看到了我们国家民主法制的进步,真切地感受到法与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政工短讯     
江苏东台磁性材料厂 开展“一周一题”活动 江苏东台磁性材料厂针对本企业生产状况和难于将职工集中起来政治学习的特点,采取给职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引导职工学理论、学文化,他们每周将一条热点、难点问题公布在板报上,由职工抄回家解答后交工会阅改,下周公布正确答案和获奖名单。“一周一题”的形式活,涉及内容广,大到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小到家庭生活、邻里纠纷,贴近生活,引发职工兴趣,调动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职工们说:一人做题目,全家受教育。(何应洋)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写一篇短文,曾经称赞电影《红高粱》插曲中的几句:“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好一个“见了皇帝不磕头”!但文章寄出,转而一想,这要以喝了“十八里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国内不少报刊争相登载一条“历史轶闻”:马克思也曾“下海”,买过股票!真不知是何方人士从历史的浩卷中发现了这等“新大陆”!也真不知大肆渲染此事究竟是何意图!是想证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股票的兴旺普及,还是想说明既然马克思买了股票,那他就肯定赞成搞股份制?可惜马克思买的只是姓“资”的股票,却无幸买到姓“社”的股票。这一点,诸位“言必称马列”的同志们不知注意到没有? 依我看,这种热衷于渲染伟人轶闻的做法,只能证明那些事事寻找“理论根据”的人思想不解放!  相似文献   

19.
廖政 《瞭望》1985,(27)
律师如何为经济建设做好法律顾问,司法部副部长在答本刊记者问时说,一是协助经济部门和企业单位培训法律人才,二是专职律师积极应聘担任企业法律顾问。他特别强调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不应只当“消防队”,而应努力当好“防疫队”。  相似文献   

20.
外国记者开始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愿成为他们“建设性的合作伙伴”1月1日,路透社以“北京一呼和浩特”电头发出一条稿件,时值《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下称《采访规定》)施行之日。新华社就此评论:“这条由两名外国记者分别在北京与呼和浩特采访完成的稿件,开创了新规定实施以来,外国媒体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