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然性的论证已比较充分了,但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形态问题似乎重视不够。这有碍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更深入地认识。一、商品经济的历史形态是社会所有制关系与商品经济的结合点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产生之前,它经历了简单或小商品经济阶段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商品经济包含的不同历史内容使商品经济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在上述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漫长过程:从改革之初反思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提出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到十二大提出"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十三大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到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精辟阐述,到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之后又经过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等几次重要会议的积累,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实现突破,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认真总结这一认识历程,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发展的,是一个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但是,党和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反复探索、不断深入、逐步明确的过程。这个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计划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阶段,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大体可以称之…  相似文献   

4.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核心问题。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相继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改革方案,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观念,并最终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断,在党的十四大上作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决策。这是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我们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姓社姓资”阶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最典型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把市场经济和商品视为资产阶级法权残余,就连农村老太婆喂养的鸡,也规定不得超过几只,超过了拿到市场上去卖,就是资本主义尾巴,就要“割掉”。第二阶段是“主辅”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学说史的视域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作历史的考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识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和复杂的演化。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上的分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对这一认识深化的结果。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认识上的变化,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实践的理论反映。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因此,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政府和市场关系,而总是在变化中不断提示着我们,在对待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上,必须遵循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统一,使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我国各个时期发展战略的不同取向,我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与调整经历了一个从“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发展过程。系统回顾和总结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深化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认识,推动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曾经历了曲折,逐步趋于科学。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毛泽东继承了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正确主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我们当前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十月革命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束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小农占多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1918年初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获得了短暂的国内和平.此时列宁撰写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到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刘莹 《前线》2008,(6):32-32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过了一个不断探索、认识逐渐清晰、从而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并对理论界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焦点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这一历史阶段又可分为各个不同的时期,并且,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态又会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只有从各个时期的特点出发研究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这一原则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市场,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市场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市场的初步建立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市场的曲折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市场的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从个体价值定位看集体主义的时代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4.
康政 《湘潮》1987,(12)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变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时期。我认为,对这个时期的研究,应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如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是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认识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又一次重大突破。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  相似文献   

16.
由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中间要经历一个充满阶级斗爭的、过渡性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包括从工人阶级武装夺得政权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在时间上它将经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在这一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爭,即走向共产主义和恢复资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与此同时,还处在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这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总的历史进程中,中间还要经过若干个小的阶段,如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能否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政治观的比较研究 ,分析论证了他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础上 ,根据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从不同角度揭示政治不同的具体内涵 ,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产生的影响 ,并总结了我们党在处理社会主义时期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上留给我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财经理论界的一个基本课题。这一关系在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时期尤为引人关注。当前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财政要不要支持经济建设 ,怎样扶持经济发展 ,或者说市场体制下财政向何处去 ,发展方向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有的甚至相去甚远。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思考 ,以期促使该问题的解决 ,便是本文的初衷。一在实践中 ,一些同志主张财政从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退出来 ,有的甚至主张财政退出整个经济建设领域 ,其理由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在…  相似文献   

20.
艰辛的探索科学的概括──从“十大关系”到“十二大关系”顾海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历史证明,对不同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重大关系的认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处理这些重大关系的基本理论观点、根本思想方法和主要工作原则。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