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蔚蓝 《民主》2014,(10):18-19
<正>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才能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地域广阔,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在实行统一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2011年,随着校车事故的频发,从传统媒体到网络,一场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反思开始蔓延,社会各阶层也开始对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发出不同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6)
农村中学布局调整使得家校距离增大,学生寄宿学校,父母对孩子监控机制减弱,从而造成家庭德育的缺失。针对农村中学布局调整对家庭德育的影响,以浙江省R市为个案,通过调查分析了R市存在的家庭德育问题,并给出了加强R市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
为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大的农村地区普遍开展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希望对通过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做出理性思考如下:因地制宜,避免因追求公平目标而出现不公平;协调学校规模效益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使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需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7)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火热的进行当中,随之而来就教育问题如雨后春笋一般,走入社会大众,教育专业学者,相关政府机构的视野当中。有关教育的均衡发展更是近几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中小学的布局调整作为农村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一步有着重要意义。无论从外部的经济,政策等环境角度分析,还是从农村自身发展内部因素出发,都会看到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影响与制约,深入分析与思考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为农村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不断总结与发现农村中小学发展的规律,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解决农村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在进行的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现了大量闲置校舍。现行的多头管理弊端催生出河北省赵县南王村小学明明被违法占用,可违法的人反而把别人告上法庭的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客观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但也引发了学校服务半径过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陡增、家庭教育成本加重,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能力薄弱、撤并学校资源闲置现象严重等问题。综合判断未来发展趋势,西部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可分为两个阶段:"继续撤并集中阶段"和"适度分散回归阶段"。需要妥善处理"规模效益"与"公平正义"、"布局调整"与"撤并集中"、"腹地发达地区"与"偏远贫困地区"、"长远趋势"与"逐步过渡"等重大关系,并切实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邬志辉 《民主》2012,(4):12-13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总体上是应当肯定的。但在撤并中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有跟上的问题。长远看,还将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年来的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政策违背了就近入学原则,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当前,应当对"撤点并校"政策进行认真评估和矫正,在坚持就近入学原则的前提下,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1)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是城镇化的一个核心议题。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留守儿童群体、隔代教育、教育资源紧缺等问题。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以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和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好现今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此专家学者们对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声也愈来愈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始重新布局调整,政府也开始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和人力投入,从而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苏莉 《各界》2010,19(3)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数字农村"应当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热点.本文从"数字农村"含义入手,分析了"数字农村"建设的意义,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珠江三角洲看,农村城市化主要有"城市化"和"城镇化"两种表现形式.城市化(可称为外源类型)是指在原有城市的扩张过程中,城郊村落被纳入城市区域,从而实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型.城镇化(可称为内源类型)是指在农村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传统农村成长为现代小城镇.在以上两种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原有的村民自治转型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村民委员会转变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12.
关于遏制农村贫困人口"反弹"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农村20年来首次出现贫困人口不减反增的现象.在农村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遏制返贫已成为农村扶贫攻坚中的新内容、新课题.我们必须科学地分析贫困人口"反弹"提供的新警示及扶贫攻坚阶段返贫的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遏制返贫的战略对策与措施,实现稳定脱贫,进而为农村小康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镇化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谦 《理论导刊》2005,(10):56-58
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原因在于加快城镇化发展,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可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政府可以按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城镇管理体制的思路推进城镇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王艳 《理论探讨》2004,(6):63-6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农村经济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存在着城乡差距过大的"二元结构",使得"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村,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当前的关键在于把"三农"问题解决好,而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与农村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其实现路径之一就是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推动农村发展.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矛盾表现为供给数量与结构的失衡,而形成失衡的原因在于缺乏退出机制及意愿表达机制.通过拓展退出和意愿表达途径,可以改善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同时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和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出现"空心村"现象,个别村落情况比较严重.这一现象和问题的出现,造成大量耕地闲置浪费,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影响了农村和谐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快村庄规划进程,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加速实施复垦项目.推动农村经济和谐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茂林 《理论探讨》2006,(5):100-102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针对以往我国反贫困战略的缺陷与不足和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要完成反贫困的战略任务必须进行反贫困的制度创新.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实施的内容包括"教育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段、重点和难点、措施等一揽子方案.  相似文献   

18.
前两年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自我教育.通过这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一方面确实使干部受到了教育,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它又带有明显的"活动"的性质,取得的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为了使农民能够长期得到实惠,必须解决农村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要研究乡镇党委怎么定位、怎么工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6)
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作为乡村文化事实继承主体的乡村少年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乡村少年的"不在场"、文化认知偏差、亲情教育的缺失等方面。如何尽可能减少布局调整对乡村少年的客观影响,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耀明 《理论探索》2008,(1):118-121
近几年来,在资源型地区农村,一批人依靠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获得财富,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当选村官.实践证明,富人当政是一柄双刃剑,在给农村经济社会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诸如贿选、上访、当官不理政、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稳定.因此,应通过健全制度、加强规范与监督、建立跟踪与反馈机制、加强教育等途径对富裕村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