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月17日,永嘉县巽宅镇外宕村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年仅20岁、刚从温州市竞技体校毕业的女大学生胡晓吉获得全村353张选票中的202张,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当地的一大新闻。今年上半年,我省3万多个村级组织全面开展换届选举。一个新现象正在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响应组织的号召,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走上本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人们把他们称为“大学生村官”。应当肯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子,加强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公开招考聘用的村级干部,从主观方面而言,他们应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面对这个职务,怎样才能当好“村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长期以来人才却总是从农村到城市单向流动,如何才能既鼓励大学生下乡,促进农村发展,又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成才问题呢?新形势下,一项新的工程应运而生,这就是“大学生村官”工程。它是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一项新工程,既是人才培养和锻炼的新模式,也是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本期我们说“如何才能让这一工程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服务农村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取得双赢效果”这一主题,特别约请了几个方面的代表一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金冬 《今日浙江》2009,(21):17-17
金华市金东区自2006年开始。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累计选聘了251名大学生村官。开展此项工作以来,金东区以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为工作载体,积极有效地探索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现象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墨 《公民导刊》2009,(2):46-47
在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双碾村,记者好不容易找到正在与农民朋友"谈心"的年轻女孩——2007年从西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周锦。这位曾经的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在北碚区龙凤桥街道办事处服务了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非常得心应手。"这个姑娘非常能干,能下田,也把我们农民当朋友,懂我们的心。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有知识,能把农民当朋友的大学生到我们  相似文献   

6.
富阳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于2007年6月正式启动,2007、2008两年共选聘高校毕业生235名,目前在职223人,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10人,辞职2人,完成全市25个乡镇(街道)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目标任务72.25%。这支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73人(占77.6%),中共党员79人(占35.3%),为推进富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苏省扎实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目前,仅省级层面就有2681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为新农村建设输入了新鲜血液。2008年上半年以来,我们  相似文献   

8.
2006年夏,又一波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潮峰涌来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为找工作南北转战。东西奔走,各种悲喜故事又轮番上演。兴奋、懊丧、冲动、失落写满了年轻人的脸。就业的压力让临近毕业的“天之骄子”们喘不过气来。为了就业。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有的家庭甚至在思考“举一家之力、倾一家之产”去供养一个大学生是否合算?难道大学生真的多了吗? 与此同时,值得人们去关注、去思考的是:许多的中小企业正在为“用工荒”发愁。农村大量基层组织急需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一边是为找工作发愁。一边却是“用工荒”,二者的脱节,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家长及大学生们,难道不该好好地认真地去思索吗? 今特编发下文,鄂尔多斯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有所启发呢?  相似文献   

9.
“天之骄子”与“村官”,这两个具有巨大落差的概念捏合在一起,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解决的新途径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是权宜之举还是长效机制?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农村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对农业又不了解,究竟他们能在农村有多大作为?”近日,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在2003年就开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的德清县,深入到乡镇社区、村,对这群“新”知识青年进行了一番探访。  相似文献   

10.
吴舒峰 《今日浙江》2009,(10):58-58
诸暨市从2006年开始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目前全市已累计招聘443名高校毕业生。在前两届选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经公开招考录用为公务员的2人,录用为事业人员的20人,经过"双推双考"和公开选拔被录用为镇乡团委和妇联负责人10人,因个人原因辞职的12人,目前仍在岗399人。  相似文献   

11.
《思想工作》2006,(7):27-28
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底.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干部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70%长期形成的村干部产生办法和渠道.使在任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弊病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虽然.也有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心存“领富”愿望.但终因缺乏致富能耐.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诉求.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基层组织亟需补充新鲜血液已成当务之急。对这些在任村干部来说.“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12.
余姚培养“大学生村官”举措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余姚市把培养"大学生村官"作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储备农村基层干部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项战略工程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省委书记赵洪祝作了批示,认为余姚市的措施比较务实。现将他们的做法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13.
黄伟  郭佳瑜 《浙江人事》2009,(12):36-37
2006年开始,温岭市连续四年选聘了403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随着“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逐步推进,该市大学生“村官”人数已越来越多,如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大学生“村官”“用得上、干得好、有奔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1,(24):30-32
在基层农村闯出一片新天地姚志文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大学生村官这项战略性的工程,是一项开拓性、创造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在推进中探索,在探索中推进。大学生村官非常辛苦,也非常幸运,更是非常幸福。怎么理解?第一,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环境非常艰苦,不仅生活条件艰苦,也有"心苦",要承受很多常人不能想象的压力和困惑,也可能遭到很多白眼。但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推出以后,常常是十五六个人,甚至30多个大学生来竞争一个岗  相似文献   

15.
谨防大学生村官成“闲置设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村官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可以实现"双赢",大学生得到了锻炼,所在村也因大学生的到来能有所发展;如搞不好,不仅大学生村官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与青春,所在村也觉得既赔钱又瞎耽误功夫  相似文献   

16.
李倩 《北京观察》2020,(4):58-58
没想到离开"村官"这个工作岗位12年后,我又重新回到村里,当了第二回"村官"。14年前,刚走出大学象牙塔的我,成为朝阳区三间房乡的一名大学生村官。2月底,突然接到机关党委关于下沉基层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考虑到自己的"村官"经历,我主动报名请缨参加。但自己从小在四九城里长大,加上之前担任"村官"时曾遇到个别村民刁难,因此对下沉工作还是有点小担心。如今,大半个月的下沉工作时间很快过去了,可以说这次的“村官”经历是让我有欢喜而少忧。  相似文献   

17.
关于晋城市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建平 《前进》2008,(4):54-55
2006年以来,晋城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决策,全面开展了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总数达1325名,使全市65%的行政村有了大学生“村官”。在此基础上,加强引导和管理,积极探索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和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在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强和巩固农村的组织建设、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有志青年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等问题.文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将大学生村官计划提前到大学教育阶段实施的建议,并就大学教育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秀杰 《人民论坛》2012,(36):238-239
大学生村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如就业形势严峻、农村人才需求、国家优惠政策等;而身份模糊、动机不纯、本土冲突、热情消退等因素使得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过程面临诸多困难。调研表明,大学生村官要真正发挥应有作用,除端正自身态度外,相关政策的落实、所在地村委村民的积极帮助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0.
贺敏 《今日海南》2005,(9):26-27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并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 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业奔基层,对自诩为“天之骄子”的广大高校毕业生来说,却是个颇费踌躇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