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今年是陈毅同志逝世20周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大型图册《纪念陈毅》。图册收入陈毅同志各个时期的照片500余幅,其中50%文物照片是第一次发表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在这本大型图册的出版发行座谈会上讲了话。他首先对《纪念陈毅》图册的出版表示祝贺。他说,做好人的工作要凭借两种力量:一是真理的力量,一是人格的力量。陈毅同志的丰功伟绩、文韬武略,众所景仰;他的正直、坦荡、宽厚、豁达的品格,成为许多人学习的楷模。 为缅怀陈毅同志的光辉业绩,激励后人学习他的优秀品格,本刊特摘要发表陈昊苏同志为图册撰写的序言《我们世纪的英雄》和陈毅同志的图片,与读者共勉。  相似文献   

2.
俞冰 《学理论》2014,(6):144-145
传记家的主体精神及其在传主身上的表现,是现代传记理论的核心问题。纵观梁启超的英雄传记可以发现,梁启超与他笔下的英雄传主存在人格和气质上的一致性。传记,是时代精神的表征,梁启超的英雄传记,也是其所处时代现实需求的产物。梁启超的英雄传记是以其内在的英雄人格为根基,并与其所处的外界历史环境相互作用所孕育出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郁进 《瞭望》1988,(39)
读过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人,都会感到深深的激动。高尔基1923年读了这个出色的短篇,特意写信给罗曼·罗兰,托他向作者转致由衷的赞赏。茨威格这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以创作中短篇小说而获得广泛的声誉,有些作品还先后被摄制成电影电视。 茨威格不仅在诗歌、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优异的成就,他的传记作品也脍炙人口。传记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早在192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过《罗曼·罗兰》。这是我国译介茨威格的第一部书。但他的传记绝大部分还没有中译。  相似文献   

4.
<正>在马克思思想史的研究中,马克思于1837年11月10日写给他父亲的信是一个既倍受重视又没有得到充分阐释的文本。说它倍受重视,是因为凡是撰写马克思传记的著作,无一不提及这封信;说它没有得到充分阐释,是因为所有撰写马克思传记的作者都只是把这封信作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的记载,却从来没有把它当作马克思走上哲学创造道路的最早文本加以阐释。比如,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中几乎叙述了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所论及的他的学习生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5,(5)
<正>叶小沫老师送我一本叶至善先生所著的《父亲长长的一生》。这本书是叶至善为配合《叶圣陶集》而写的,全书以时间为序,语言平实,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像叶圣陶家庭成员一样,身临其境,从叶圣陶事业和生活中的一件件琐事,体味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平凡的一生。这本书不但是一部传记,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人生教科书。近日重读,从叶至善对  相似文献   

6.
1939年年初,陈毅同志率领的新四军驻扎在苏南茅山一带。当时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些伤病员因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势日趋严重。一次,他听说过去镇江城里有一  相似文献   

7.
朱正 《瞭望》1995,(41)
《瞭望》周刊先后刊出了几篇讨论《陈独秀一家人》的文章,有批评,有反批评,颇为热闹.有朋友见我写过一点传记性质的作品,怂恿我也参加讨论,以此为例,研究一下传记作品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对于时下流行的传记作品很有些看法,也愿意谈谈自己对于传记写作的意见.只是觉得这本《陈独秀一家人》并不适宜用做讨论传记作品的标本.一个作者著书立说,首先总得具备驱遣语言文字的能力吧.翻开这本书一看,就会发现他还不具备此种能力.要同他讨论的,是通不通的问题,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人说,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述,康德的著述就是他的生平。我觉得这种评说并不只适用于康德。对于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足迹的思想家来说,他的真正的生活历程,总是其思想耕耘的历程,总是其思想耕耘的果实。读高清海教授所著《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我似乎不只是在研读一部发人深省的哲学专著,更感到是在品味一部激动人心的思想传记,体验一种“路漫漫  相似文献   

9.
读传记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哪怕是坏蛋的传记也不例外。最近读了当年大汉奸陈公博的传记,就有了一点有趣的发现,那就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了心想当汉奸。他不但顾虑重重,还劝汪精卫暂时不要与日本人来往。汪精卫与日本人勾结他并不赞成,发“艳电”向日本示好更不赞成,但又说服不了汪精卫,因为汪精卫地位比他高,资历比他老。到香港以后,他以侍奉老母为名,隐居起来,闭门不出。他早年丧父,母亲多年守寡,现在尽孝,谁也说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三年春,陈毅同志指挥部队,一举全歼奉蒋介石密令阴谋进攻新四军第四师的国民党二十四集团军韩德勤部,生俘总司令韩德勤,历数其制造磨擦、破坏抗日之罪,使其俯首认错,然后又放了他。一擒一纵,军事政治双获全胜。战役结束,陈毅偕彭雪枫、邓子恢等走马淮河上的大柳巷岛踏春,乘兴写下《大柳巷春游》绝句三首。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87,(36)
来信编辑同志: 我的朋友曾为一位著名科学家作传,1985年6月,这部传记著作在国内出版发行。一年后,我的朋友突然收到一封陌生人来信。声称他是某大学教师,业余从事翻译工作。他之所以冒昧致函,是因为他将我朋友所著的书翻译成外文,已经在国外某杂志连载,引起热情的反响,为此,杂志社应读者要求要介绍原作者的情况。这才写信通知我朋友写份简历寄上。  相似文献   

12.
1864年5月9日,威廉·沃尔弗于曼彻斯特溘然长逝了。恩格斯写道:“马克思和我失去了一位最忠实的朋友,德国革命失去了一位价值无比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06页)沃尔弗死后,使马克思又是惊奇又是感激的是:这位常与饥饿相伴,生活一直不很宽裕的流亡者,居然积攒下了一千英磅,而且把其中的绝大部分遗赠给了他一家,资助他顺利地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沃尔弗刚一逝世,马克思就打算给这位性情乖戾但却忠贞不渝的朋友写一篇传记,1864年5月末到6月初拟订了传记的提纲,然苦于手头没有沃尔弗早期生活的某些资料,这一计划未能如愿。沃尔弗的传记是12年后由恩格斯写成并发表在1876年7月到11月间的《新世界》杂志上的。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其四川故居有著名诗人赵朴初题联曰: 直声满天下; 殊功炳世间。上联赞颂陈毅襟怀耿介坦率。直声,既谓陈毅平生说话真实,敢于直言不讳,亦谓陈毅以正直的名声而誉满天下。陈毅逝世,董必武挽诗有云:“栋折吾忧压,伊谁继直声?”足见陈  相似文献   

14.
陈毅与陈沂     
在解放军内,曾经有“大陈毅”、“小陈毅”之说。陈沂参加革命前也名陈毅,以后他觉得与陈老总同名不大好,就把“毅”改成“沂”字。1946年,日本投降后在山东临沂城,陈沂首次见到陈老总,陈老总就改名的事说他道:“改不改有啥关系!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哩。俄国有大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法国有大仲马、小仲马。我们中国有个大陈毅、小陈毅,也可以”。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加紧发动内战。党中央定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决。乙,山东八路军、新四军开东北,其它新四军各部北辙苏北和山东,新成立由饶漱石任书记的华东局…  相似文献   

15.
张放 《毛泽东研究》2020,(1):109-117
竹内实是日本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代表性学者之一。他对毛泽东的研究,首先是以传记的形式呈现。不同于关注生平与史实连贯性的叙事性传记,竹内实撰写的毛泽东传记更侧重于对毛泽东精神层面的挖掘,以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主体性的塑造之谜。竹内实的毛泽东研究,一是强调对文本变化的重视,二是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此方法论指导下,他做出了一些颇具洞见的观察。竹内实的研究产生于战后日本思想延展的脉络之中,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丰富了日本视野中毛泽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宝禅 《各界》2013,(7):46-49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即位后,听到很多前隋朝官员一致盛赞高颂的政绩卓著,很是惊异,回去翻看高颍的传记,不由盛赞道:“我见隋代遗老,都称赞高颖善于为宰相,看了他的传记,确实是公平正直、尤识治体之人。”高颂以天下为己任,执政二十年,殚精竭虑,推荐了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一大批名臣,为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盖世功勋,最后却遭逢暗主,含冤而死,天下人无不惋惜。高颍为政期间的所有重要文件,都被他焚毁,他人生中很多关键细节,至今不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7.
从井冈山会师起,陈毅就结识了同样是诗才横溢的军事指挥家毛泽东,并成为他的诗友。每有余暇,两人便在一起谈诗论文,吟咏中国古典诗词。陈毅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他和毛泽东都喜欢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词《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情。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相似文献   

18.
刘平 《民主》2014,(6):46-49
<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这句古诗来形容唐弢在文学研究方面的追求再合适不过了。1987年我采访唐弢先生时,唐弢已经74岁高龄,早已"功成名就",是全国瞩望的著名学者。可他人老心不老,仍在孜孜不倦地搜集资料,忙于完成他的毕生夙愿——鲁迅传记的写作。"我不想写第11部!"当时,陆续出版的鲁迅传记已有10部之多。唐弢要写的这部按顺序排列应是第11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八年七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成立中原大学,陈毅同志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当时,中原大学学生主要是从新解放城市投奔来的知识青年。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陈毅同志在欢迎大会上作了报告。他首先表示:“欢迎大家参加解放区工作,向大家致革命敬礼。”陈总接着向青年们讲述了近百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历史;然后,把蒋管区教育与解放区教育做了比较,指出:“国民党党化教育的目的,是在训练奴才,为统治阶级制造工具。解放区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为人民服务的人材,以适应今日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20.
因工作之便,我有幸同陈毅同志有几次接触.他的卓越的见解、风趣的谈吐和绚烂的文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