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本青  刘云峰 《世纪桥》2009,(13):64-66
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进行中国化,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基础。经过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努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外来文化中国化所不同的显著特点,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底蕴和文化基质,是其得以生根发芽以及传播发展并形成强烈共鸣的天然文化土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创造性发展也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方法论角度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立足于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发展条件和不同要求,从文化形态角度来不断探索二者之间的辩证结合、理论契合与融会创造关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即是将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内涵挖掘出来,并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结合,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并创造具有中国特点、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新型的中国哲学和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儒、道、佛、法等各派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相互激荡,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历史证明,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社会发展客观实践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扬弃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5,(5)
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发展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日趋明显,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创造力的发展,生命力的延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面向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其实现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指导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也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二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的同时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面向未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近代以来,代表工业文明与启蒙理性的外来力量强行闯入中国,使中华民族遭遇前所未有的国家危亡。一批胸怀忧患意识、为民族危亡担忧的知识分子在严酷社会现实下向走上既试图守护传统文化又渴望变革、既希望从外来文化中寻求答案又痛苦于被殖民的文化反思道路。上下求索中的关键一环,就是马克思主义传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关联,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近代中国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整合,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梳理近十年内学术界关于中国传统道德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科学促进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对话、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关系,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探究人的生存、自由、发展的学问,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前后相继相通的历史成果。儒学等思想遗产是中国人关于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本质和规律的丰富独特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宜按西方学术传统矮化为伦理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运用马列与借鉴西学的基础上,通过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创建弘扬中国传统、体现中国精神、充满中国智慧、形成中国话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成为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为现实政治活动提供合法性依据为基本功能的经学,是造成马克思主义迟迟未能被引入的主要障碍.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经学最终瓦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提供了重要前提.然而,传统经学的思维方式仍长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4,(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决定着中国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在传统文化视域下,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社会的重大发展,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升,但是在结合过程中还有一些现实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对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我们都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辩证的继承,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充分理解它的丰富内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相承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必须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成果,必须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途径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白萍 《求实》2005,(5):11-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主体自觉选择的文化互动过程,在这其中,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诉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性关怀、异化观、实践观之间构成了三个相关的共同问题意识,由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获得了落实的价值根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则取得了文化整合的思想资源与方法启迪。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导致中国文化出现危机,中国文化面临着重建的诉求,最终是马克思主义担当起文化重建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和转型,其实质则体现了文化的“范式革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文化分析理论成为文化重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实际”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因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性特征是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世界性的实现需要借助民族形式。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形式,有利于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并最终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党史博采》2007,(11):25-2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上,既要坚持,又要不断发展创新,唯有发展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不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上,既要坚持,又要不断发展创新,唯有发展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不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冲突、互相简单否定;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又被儒家化了.本文认为,在当时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汇的高潮中,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落后性的批判,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境文化初次蕴涵了认同、冲突、交融、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学说,传到中国后,即被中国人民所认识和接受。其原因有三个 方面: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其产生就是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二是中国传统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创立有间接影响;三是中国传统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有一定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革命和变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它又不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得到思想资源、智慧和启发,但也要防止以高扬传统文化为旗帜,反对马克思主义、拒斥西方先进文化的保守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