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西部农村城市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春玲 《理论前沿》2004,(14):25-26
中国西部与东部有着不尽相同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基础和文化传统,这就决定了西部在城市化的历史起点和发展道路上都有着与东部地区不完全相同的发展道路,本文拟根据西部的区情探讨西部农村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1、西部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1995年,西部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规模只占全国的14.24%,占东部的23%,占中部的45.87%;2000年,西部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规模只占全国的17.13%,占东部的26%,占中部的50.82%。同期发展规模和在全国所占比例却比较小,1995年5a,为全国的1/7,不及东部的1/4、中部的1/2。到2000年,也才占到全国的1/6、东部的1/4、中部的1/2。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不仅是西部地区世纪之交的重大发展机遇 ,也是东部省份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整体素质 ,实现跨世纪新的发展的机遇。东部省份应抓住这一机遇 ,大力拓展东西部经济合作 ,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 ,同时借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促进东部地区内部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先 ,西部大开发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整体素质提供了新的契机。东部地区要利用东西部之间产业结构的阶段性、差异性与互补性以及各项优惠政策 ,鼓励与引导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高东部产业结构的层次和国际竞争力。其次 ,西部…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状况落后,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相对健全、完善,因此,东西部教育合作办学是促进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条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6年来,西部地区的民营经济促进了西部的经济发展,但是和东部比较,在发展的质和量上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西部地区应当努力推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西部地区能够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和现实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不平衡论、经济优先发展论、共同富裕论、资源转换论和可持续发展论是西部开发的理论依据。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东部对西部支持力度的加大,西部自身条件的发展及生态和国际环境等条件变化使西部大开发具备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7.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反思和选择──访山西省副省长王文学本刊记者雷咸成特约记者嘉平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为全国上下都关心和焦虑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既使东部沿海地区继续快速发展,又使中、西部地区迅猛发展,从而尽快缩小...  相似文献   

8.
两德统一以来东部经济的转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德统一以来东部经济的转轨与发展汤应武1990年,民主德国(东德)和联邦德国(西德)实现了统一。从此,东部(即原东德地区)经济开始向西部经济转轨。七、八年过去了,东部经济转轨与发展的情况究竟如何?笔者去年底随一个代表团赴德国作了短期的访问,与德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第三次向西推进,同“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相比,这次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上我国加入WTO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使西部大开发就面临着能否做到“两种适应”和发挥“两种优势”的巨大考验:能否适应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市场竞争的新变化,发挥自己在国内区域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能否适应国际经济“游戏规则”,发挥自己在国际区域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这个考验要求我们既要探索出一条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充分发挥西部在国际、国内两种环境下的比较优势的发展新路子,又要在西部开发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同时需要政府完善软硬基础设施以降低交易成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内生于大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大循环目的在于实现国内良性循环,其内生于各地区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各地区应当发展具有差异化的产业。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应考虑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推动自主创新驱动发展,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在为"大循环"提供资源能源支柱产业的同时,需要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而东北地区应该依托原有的重化工业基础和大规模现代农业优势来定位产业,最终形成"一个国家、四个产业模块"的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实践,其目的就是要改变西部地区的贫穷和落后面貌.实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价值。即满足西部城乡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20多年前开始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发展,获得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并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生态和社会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进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和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密切相关。在总体上,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上,都落后于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但并不能说明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就难有作为。关键在于西部各地怎样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统筹规划,利用自身资源的特色与优势,找准体育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与支撑点,形成符合各自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促进本地区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现代化“两个大局”重要战略思想的重大决策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 ,在中央宏观政策的指导下 ,西部地区正在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东部和中部地区也积极策应西部大开发 ,并力求在西部开发中进一步发展自己。近期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省部级干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专题研究班 ,本刊选编了研究班部分学员的学习体会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的一个大局。东部地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应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抓住机遇 ,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成功 ,必将再次证明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 ,并会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是一个资源富聚的地区,同时又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与东部及沿海地区仍有一定差距.这种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其根本目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决定后,面对这一伟大举措,西部地区的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和中心都转向这一目标,公安工作也不例外。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同时,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文化相对落后,人口素质与东部存在着实际的距离,技术和资金更是西部所缺乏。因此,西部地区的社会治安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外商及东部技术、资金的流向,也是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西部地区的各级公安机关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创造一个社会治安稳定的大西部。西部地区公安机关要确保西部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缩小东西两地区的差距,使我国经济平衡、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难得机遇,对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在宏观环境极其严峻的情况下,通过改革调整,转换机制,加强管理,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论坛》2000,(12):24-25
在迈向21世纪之际,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开发西部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促进共同繁荣富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保障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率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为当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本文阐述了东部地区开放发展的两条经验即:利用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与非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在从以上两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优势和不足后,提出了两条政策建议: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外贸易;二是发展重点城市,增强地区协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再加之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近当代时期逐渐落后于东部,而经济上的滞后也使其现代法治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本文立足于对西部地区法治现状及其原因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西部地区法治发展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