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愚人买智:冷静决策从前有个又穷又愚的人,在一夜之间突然富了起来。但是有了钱,他却不知道如何来处理这些钱。他向一名和尚诉苦,和尚便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有了钱,不贫穷了,可是依然没有智慧。劝你进城里去,那里有大智慧的人不少,你出百把两银子,别人就会教你智慧之法。"那人去了城里,逢人就问哪里有智慧可买。有位哲人告诉他:"倘若你遇到疑难  相似文献   

2.
读书之乐     
杨桂 《当代贵州》2014,(20):26-26
正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可以使人心智不那么闭塞、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读书可以陶  相似文献   

3.
石毓智在《人民论坛》发表文章说:"‘发达’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字,诸如经济的增长速度、人均收入多少,更主要是表现在人们的观感和感受上,人们常说的‘幸福指数’就是一种感觉。让我们撇开那些抽象的、枯燥的数据,从感受和观感上来看看什么是‘发达’。"在石毓智看来,发达往往会使人谈定;这种谈定来自于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成熟。石毓智说:"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拥有多少个’‘淡定’,就知道我们有没有享受到‘发达’的生活,以及我们是不是一个发达国家。"我们生活在世上,要活得淡定,不被人小看,就要不甘落后;落后了,就会被人瞧不起,就会挨欺负,甚至就要低人一头,就会没有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一个人在职场中生活,遭遇意料之外的事情肯定不会少。面对那些不顺心的事,特别是一些刺激冲动神经的事,有的人淡定面对,有的人冷静处之,有的人拍案而起,有的人反拳相向。不同的处置态度,呈现的是不同的性格和脾气,折射的是不同的涵养和气度。每临大事有静气。当不顺心的事摆在面前时,一个成熟而有智慧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冷静。  相似文献   

5.
人民来信     
《学习导报》2013,(2):30
善听杂音。中国有句老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然而,老话不老,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此话的意思是告诉人们遇事要冷静,要多听"杂音",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失误。所谓"杂音"是指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杂音"是一个复合概念。人上一百,心态各异,同一件事情,由于利益不同,有人说好,有人说坏。"杂音"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但它体现着时代的呼  相似文献   

6.
正我非常喜欢《菜根谭》里的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人认为,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平和处事,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有个故事说的是: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顺着那个方向一看,表就找到了。这就是"心静"的力量。人一静谧,能静思反省,开  相似文献   

7.
人民来信     
《新湘评论》2013,(2):30-30
善听杂音。中国有句老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然而,老话不老,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此话的意思是告诉人们遇事要冷静,要多听"杂音",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人口现象,那就是既非农民、也非市民的"三无"农民.所谓"三无"农民是指:这些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由于土地被工业开发区或被城市建房所征用,已变成没有土地的农民,没有土地便没有了工作,没有工作,还没有社会保障,这就成了一种既无土地、又无工作、还无社会保障的社会人口.  相似文献   

9.
胡本亮 《党课》2012,(8):79-80
当好领导干部,必须有志向、有善心、有智慧、有情趣。有志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要有志向,要有规划。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信仰、信心。首先是信仰,信仰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航灯。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目标,前进就没有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沉稳淡定,不善张扬,是许多身边人对张柏楠的印象。这位魁梧有型的东北汉子,尽管言语不多,但一提到"神舟"就来了表达的欲望,且语速较快。每每说到自己,他总是说:"航天的事、飞船的事,一个人哪能成,这得成百上千人合作,真谈不到个人。"这位从神舟一号飞船便开始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科学家,信奉搞科研就要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用心做事过程的本身就是最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正时下,有的领导干部遇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被人指为"局长干了科长的活儿";有的领导干部则信奉"无为而治",遇事当起了甩手掌柜,被指为"供在庙堂的泥菩萨"。那么,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这里的关键就是,既要懂得什么事不必"亲自"做,也要懂得有些事非"亲自"不可。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要把工作抓出亮点、抓出典型、抓出特色、抓出成绩,必须发扬好创客精神、工匠精神和公仆精神。一、以"创客精神"打破发展僵局党员干部发扬创客精神,关键要敢于对经验、权威和从众说不。遇事不要老是强调"自己以前是怎么做的",要抛开"经验"的羁绊,多依据现在的实情分析判断,用新思维分析新情况、用新举措解决新问题,用新眼光研判新事物、用新招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底线思维,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一论述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登高望远的战略视野、沉稳冷静的执政风格和积极作为的历史担当,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化挑战为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底线思维是积极的改革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书记要在"一班人"之中,不要在"一班人"之上;要当"班长",不要当"家长";要"高人一筹",不要"高人一头"。○吃透上面的精神,摸清下面的情况,借鉴别人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思路,变成大家的行动。○没有民主办不好事,没有集中办不成事。○书记不走"平衡木",委员不搞"顺杆爬"。  相似文献   

15.
正有理想才不会随波逐流,有信念才不会迷失方向。之所以一些人遇事,没有自己的立场、没有自己的主见,常被他人所左右,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说到底问题出在了理想信念上,是理想信念生了"应声虫"。时下,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就有了这种"应声虫",受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跟着亦步亦趋地鼓噪"普适价值"、"公民社会"、"宪政民主"等言论,这是极其有害的。长期以来,西方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推销西方的个人主义、金钱崇拜和追求享乐等价  相似文献   

16.
拍案惊奇     
栗明 《廉政瞭望》2012,(11):40-41
如此"淡定"不久前,杭州江北庄桥大街发生车祸,一辆吉利轿车坠河,车内3人被困水中。但当时司机余某除了自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营救妻女,最终妻女死亡。更让人心寒的是,余某在妻女死亡几个小时后就电话联系自己的情人:我现在恢复单身,有资格追求你了,一定要把你追到手。此  相似文献   

17.
钱江 《党史博览》2012,(3):40-42
一1966年6月1日早晨,北京王府井大街人民日报社的报栏前人头攒动,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站在一起,阅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社论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篇社论一发,全国立刻就炸开了锅.时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新华社社长的吴冷西就住在离王府井不远处的红霞公寓.这天上午,他在家里给新华社办公厅打了一个电话,说要向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的干部传达有关文件精神.但是他没有说明,是否和人民日报社的干部在一起开会.或许,这要由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商量着办.吴冷西是个遇事很冷静、会考虑再三的人,他打这个电话本身就是微妙的试探.  相似文献   

18.
虚假执行力     
<正>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再是员工的手脚,而是员工的头脑。品牌创造的时代,企业需要的执行力不是无条件服从,而是对目标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而这种理解背后,需要的是员工的智慧。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我们仍然绕不过一个词——执行。因为执行就意味着结果,意味着活在当下,意味着把梦想变成现实。然而,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即一味地强调"无条件服从"、"没有任何借口"、"心态决定一切"等。这种行为表面上似乎是在积极抓执行,但长此以往,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1992年南巡谈话发表以后,"胆子要再大一些"成为时尚.几乎逢会必讲、遇事必谈,就连考察班子、考察干部,也属于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一时间,"有胆量"成为对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自律,就是指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遵循和恪守道德和法律底线,用来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自律是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人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自律有什么意义?"自律"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说的是孔子去世,鲁哀公致悼词说:"尼父,无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