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算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并从公共治理的角度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治理基础,可以发现,我国的谷物和口粮自给率均保持在了较高水平,但广义粮食自给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粮食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增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城镇化与耕地压力、环境与自然资源禀赋、粮价补贴与国内外粮价"倒挂"四类因素对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如粮食生产动力不足,粮食供需结构失衡,资源环 境压力过大,粮食产业竞争力不强和生产效益较低等问题,给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 的隐患。“十四五”时期还需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复杂的发展形势下不断完善已有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应以创新的理念突破粮食生产瓶颈,以协调的理念化解粮食结构矛盾,以绿色的理念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开放的理念防范国际粮食贸易风险,以共享的理念提高粮食生产整体效益,共同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是指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政治的影响下 ,越来越成为实现国际政治目标的有效手段 ,并同时具有控制与协调各国之间国家利益关系的国际政治功能的现象。这种现象从 2 0世纪 70年初形成至今 ,以冷战结束为界 ,前后分为两个阶段。虽然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随着它的本质特征的消失 ,这一现象必将终结。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危机,气象灾害、水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和生产力低下都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已积极推行和实施粮食补贴制度,但存在补贴标准、补贴目标和配套措施实效性差等问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粮食补贴制度,以切实发挥粮食补贴制度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崔海宁 《外交评论》2014,(1):94-110
近几年来,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不断突出的背景下,确保地区粮食安全不仅是东亚各国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且愈发成为影响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进程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但也陷入了一种制度过剩与成效不足的现实困境之中:一方面是合作机制的纷繁复杂、架床叠屋;另一方面却是务实合作的迟缓推进、效率低下。这种困境既与粮食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更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行为体在长期的互动博弈过程中所造成的。中国积极承担地区责任、发挥大国效应是逐步改善合作困局的关键之一。为此,中国应在强化对粮食问题战略认知的基础上,重点推进"10+1"和"10+3"粮食安全合作,同时加强对美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还是以经济交往为手段,经济外交活动都伴随着特定领域的经济协调。通过在国际收支框架下对经济协调领域的分解,文章认为,发达地区的国际贸易、资源富集地区的合作开发和不发达地区的债务是当前中国对非经济外交中的重点经济协调领域。与之相应,以重点投资增进中国与非洲的经济互补、以基础设施援助增强非洲发展能力、以资源合作打破西方定价权垄断和以关注民生应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指责,是促进中国对非经济外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战略问题。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创新高,但粮食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粮食产业,粮食生产系统可以实现从种子肥料到生产、加工配送,再到消费等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的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新动力。然而,当前粮食生产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存在小而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难以改变、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低、涉农数字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粮食大数据采集、处理和开放共享效率低等多重现实难题。应当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加强粮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涉农数字技术的创新水平以及粮食大数据采集、处理和开放共享的效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构筑坚实的数字屏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面临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选择,但发展离不开土地,因此,征收农民土地成了补充稀缺的国有土地资源的主要手段,农民土地越来越多地被征收。在农村土地不仅仅牵涉了粮食生产,它还是农民生活与生存的基本保障。土地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民生的保障。可是,我国目前的土地征收制度还很不完善,土地征收使得大批农民因此而丧失土地,悲惨地沦落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粮食经济的波动性和潜伏的粮食生产的各种隐患,必须着力于从战略上解决粮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就要创新发展观念,形成统筹和产业化的思路。纵向统筹粮食再生产诸环节,探索粮食产业化经营机制,实现一体化、规模化、协作化;横向统筹区域发展与市场布局,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协同运作,从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流通水平,增进粮食经济效益,完善粮食安全体系,推动粮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Grain security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develop diversified grain market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ain financializ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grain spot market and futures market. New farmers should change from the traditional grain production to the hedging and risk aversion of the futures market and become the new and basic clients. Legislation on the grain futures should protect farmer rights for the unification with the rights of the grain futures company and the government financial security and grain security, which is guarantees the value of law to be free, fair and secure. Regarding the obviously weak position of farmers, major concern of academic study should focus on the frauds of grain futures company, such as the liability subject, subjective fault, fraudulent conduct, harmful aftereffect and causality. The Futures Act and Grain Act are supposed to contain the liability system that covers the civil liability, administrative liability, criminal liability and social liability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grain financialization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2.
薛鑫良 《理论前沿》2003,(22):43-43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论述“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时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最近也一再强调,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引起高度警觉。(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先必须全面认识粮食生产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次经受住了严重自然灾害等严峻考验,总体上保障了经济…  相似文献   

13.
粮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直补制度实施以来作用不大,问题不少,亟须进行制度重构。各种完善该制度的建议虽不无道理,但未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对该制度进行转型,从而建立我国的粮农收入直补制度。  相似文献   

15.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商品,“十一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消费刚性增长,供需基本平衡,市场总体稳定。从长远看,由于粮食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而水土资源紧张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偏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国家粮食安全及安全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的视角全面阐述了“粮食安全”的内涵 ,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度较高的现状 ,同时也强调指出 ,不可忽视粮食领域的诸多不安全因素 ,并据此提出建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五项重要措施和“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17.
依靠科技,确保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生产的形势,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世界粮食危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最近一轮的粮食危机对当事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并且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多方面分析了此次粮食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批驳了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将食危机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对当前世界粮食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入世”,作为小麦、玉米等粮食主产区的河南,我们必须全面了解WTO的农业协定和我国在农业谈判中的主要内容,分析研究我省粮食生产和销售的利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应对措施,维护我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不但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也是人们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冀望;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融入到当今的设计中,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