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在推动以淡化“台独”主张为核心内容的“政党转型”过程中,民进党对其“中国政策”①作了相应调整,使之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本文拟对民进党近期大陆政策调整及其原因、特点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趋势。民进党整个大陆政策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其一是理念与立场层次,主要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定位;其二是政策与执行层面,主要涉及如何处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前者为政治理论基础,是决定性的;后者为政策实践,是从属性的。该党大陆政策的调整也是从上述两…  相似文献   

2.
潘飞 《台湾研究》2014,(3):62-69
2008年民进党下台以来,持续透过访美、恢复驻美代表处、在两岸政策和对美政策上积极迎合美国等做法,修补与美国的互信关系,为其重返执政创造条件。民进党对美示好的做好虽得到美方善意回应,但因民进党拒绝放弃“台独”立场,无法提出令美放心的两岸政策新主张,因此双方互信提升程度有限,美始终对民进党重新执政充满疑虑。因受美国对台战略考虑、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复杂性等因素制约,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台独困境”日益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否再次转型,若转型又会在何时转、朝哪个方向转、程度与策略如何,这些关键问题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党内权力纷争激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进党仍将推行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的“温和台独”路线,不可能实现以放弃“台独”路线为标志的两岸政策再转型。  相似文献   

4.
2008年3月22日,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高票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跌到了谷底,虽还保有四成的民意基础,但在“立法院”113席中仅占27席,于是“打马”,尤其是以制衡马英九两岸政策为突破口,便成为困境中的民进党寻求反弹的一项策略选择。为此,民进党锁定三个议题:  相似文献   

5.
民进党“公民自决”活动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朱卫东“公民自决”是民进党解决台湾前途问题的一种极端主张,其实质和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台湾独立。目前,“公民自决”已成为民进党乃至台当局对抗中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一张“新王牌”。近年来,随着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及国际形势的...  相似文献   

6.
2014年1月9日,民进党历经半年多、9次“对中政策扩大会议”讨论形成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这是该党现阶段两岸政策调整的集中体现。民进党虽然主张开放面对大陆,但仍抱持“台独”立场,对两岸交流“阻挠多开放少、防范多善意少、对抗多合作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民进党自身结构性问题、美国对台两手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下,民进党两岸政策仍会继续调整,较可能的方向是走一条既不同于陈水扁也不同于马英九的“务实台独”之路。  相似文献   

7.
李鹏 《台湾研究》2006,(6):13-17
长期以来,民进党在台湾一直以所谓的“清廉”形象自居。随着岛内涉及到民进党当局的各种弊案不断爆出,陈水扁的主要亲信、家人、亲戚和民进党高官涉及弊案的消息层出不穷,引发台湾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政坛动荡,陈水扁和民进党在台湾的形象也因此跌人谷底。民进党何以在上台后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滋生如此严重的贪腐现象,本文将运用政治学相关理论,从政治文化中的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三个面向,剖析民进党当局产生贪腐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历史经验表明,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在政治运动中常具有某种先行性。“台独”最先也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因为在现实政治中难有其立足之地,于是先寄身于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像文学这样可将其理念隐隐约约地寄托在形象描写中的载体。这正是最早的“台独”分子经常是作家或文学作者的原因。不过,当条件成熟时.它就会从意识形态领域向现实政治领域扩张。于是我们看到民进党执政8年时,将“台独”意识形态转化为“去中国化”的种种“政策”。2008年“大选”民进党失利,  相似文献   

9.
民进党“台独”转型“五阶段论”——回顾与前瞻徐博东*1997年底县市长选举获胜后,民进党在岛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政权的第一执政党。然而,客观而言,民进党欲夺取“中央政权”,取代国民党而走上“全面执政”,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民进党近几年来着力...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在因果上并非导致一个政党转变其政策,但它至少是构成政党政策的一部分。若不了解政策背后的意识形态,便难掌握一个政党政策的全貌,亦难以了解到政党政策转变的动力与宿命。是此,意识形态在其政策体系中作用和影响值得关注。民进党依其意识形态不仅有别于岛内其他政党,并落实在其政策上,以寻求选民的认同支持。但其政策在现实中遭遇了矛盾,为了胜选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调整其政党意识形态主轴是必然的理性选择。从广义上讲,民进党政策的体系,它应包括所有的政策,是由民进党针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所组成的体系。由于涉及的问题太多,要从这一角度研究民进党政策体系是相当困难的。但在这些众多的问题中,有一些关键性的或基本的问题,特别是其执政以来的与其意识形态密切关联的两岸政策,它们对民进党的发展与作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去研究民进党政策,或可称为狭义的民进党政策体系。所要探讨的就是民进党政策体系中所蕴涵的意识形态因素、相互的逻辑衍生关系及民进党政策调整与意识形态论述转型的互动变迁。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两年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是海峡两岸内部因素与美国作为外部影响因素,三方互动而演进的。由于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的政策方向,而且正向“法理台独”的极限挑战,因此,“台独”的挑战与反对、遏制“台独”的斗争,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的主轴。  相似文献   

12.
袁伟 《台湾研究》2005,(4):54-59
从图书分类学讲,民进党类图书基本是指以民进党为题材和对象的书。10多年来,在台湾地区,民进党类图书的“出书热”,经久不衰,一直是台湾学术界、政治界和出版界的工作重心。相关民进党的“出书热”,反映出台湾特有的政治文化和出版文化,是“政治热”带动“出书热”,“炒作热”带动“看书热”。“四热”之下,出过一批学术、理论水准较高的专著,提高了关于民进党研究的水平。不过,不少以民进党为题材的书籍的写作、出版周期超出一般出书规律,缺少研究问题、撰写专著和出版新书的必要的时间上、思考上的沉淀,影响了此类图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尽管陈水扁“5.20就职演说”显示,其“急独”的两岸政策在各方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在表面上有所收敛,但种种事实表明,其“台独”的立场和本质并没有改变。陈水扁民进党推行的“台独”大陆政策,是造成当前两岸关系严峻局面的根本原因,而且根据各种因素预测,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严峻局面难望好转。  相似文献   

14.
221年10月20日,民进党召开全代会通过议案: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效力,等同于1991年的“台独党纲”。有人宣传这是民进党在“台独转型”的道路上“又迈出一大步”。联系民进党上台以来,陈水扁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甚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等事实,人们不禁再次思考10年来该党的“台独转型”问题。本文拟围绕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台湾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以“台独”为根本目标 ,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美国的支持程度、大陆的军事压力、岛内公众的民意基础这三大因素都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 ,因此 ,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不符合台湾岛内的现实利益需求 ,并不具有可行性 ,也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民进党自2008年在野以来,党内要求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声不断高涨,特别是2012年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再尝败绩后,党内的务实派政治力量开始集结,这对于推进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变化以及政策调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2008年以来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演变、基本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研究民进党大陆政策走向,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以及2016年台湾选情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佳雁  张华 《台湾研究》2009,(2):27-31,4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的数十年间.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巩固与海外侨社的传统关系,争取侨心认同。积极服务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逐步转向以“侨务”推动“外交”、以文化维系侨心的过程。2000年3月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推展“侨务”政策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陈星 《台湾研究》2007,(6):31-36
在台湾政坛上.民进党世代交替的快速令人印象深刻,不少人也多认为这是民进党能够保持政治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民进党的世代交替模式随着党内权力生态的演变而悄然变化。民进党“新世代”曾经赖以取得政治地位的特有世代性格现在却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5年以来民进党整体道德形象的崩解,对“新世代”形成了沉重打击,也打乱了世代交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大选”之后,国民党在南台湾的选举动员逐步进入一个“结构崩解”的阶段,影响所及,国民党不仅在南台湾各类选举中难以取胜,也因为其所掌握的社会支持网络更趋于弱化,国民党在南台湾绿营执政县市作为一个在野政党的监督力量也随之弱化。因之,即便在多数南台湾各县市议会中,国民党仍掌握较多正副议长席次,但由国民党掌握的县市议会,却对民进党县市政府的消极的两岸交流政策难有影响。检视国民党在南台湾“结构崩解”的情况、影响及民进党县市政府和县市首长的两岸交流政策,并研判其发展趋势,无疑对深入了解南台湾政治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0年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出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执政长达8年,不但未能兑现“勤政清廉”的选前承诺,反而变本加厉推行政商勾结的“黑金政治”,结果在官司缠身、众叛亲离的境况下黯然下台。在这期间,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两岸关系频生危机,就连民进党当局当初颇为自得的美台关系,也因其执意推行“渐进台独”路线,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民进党人士郭正亮在10年前出版《民进党的转型之痛》一书时,也许没有料到民进党在执政后所遇到的难题和阵痛,远较先前的“转型之痛”为剧,更没想到当年戮力推动政党转型的施明德、许信良等领导人,会因党内斗争的惨烈而被迫出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