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政治伦理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伦理价值观是人们在处理政治价值问题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进行善恶判断的标准.政治伦理价值观是政治道德的灵魂,它既可以外化为一系列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政治道德准则,又可以内化为政治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者的个性融为一体.政治伦理价值观建设对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对于我国政治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以至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闫希伦 《湖湘论坛》2001,14(6):88-89
层次性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固有属性,解决矛盾从分析事物的层次性着手是系统论的重要原则。当前的思想工作之所以被看成是一项令人“头疼”的工作,缺乏实效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它的层次性,采取了“只靠一支队伍、当作同一对象、重复同一内容”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因而,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实效性,就必须注意区分层次性,多层次地进行。一、工作职责上的层次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部分人、几个部门孤军奋战难以奏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起由不同部门、不同…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特征是不同的。爱国主义又是一个政治道德范畴,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它体现一定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政治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理论。本文试图运用价值论的范式和方法阐明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所体现的政治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邓小平有国主义政治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从价值论的角度看,政治价值是指满足社会主体(公民、阶级、民族、国家、人类)政治生活需要的客体的价值。政治价值观的实质是一定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传月  刘曼曼 《前沿》2010,(23):57-60
21世纪以来的青年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容,可以从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婚恋家庭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消费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干部道德──不可忽视的建设项目李汉秋在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中,当前要强调干部道德的建设,其理由有三:一、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关键于部道德,指干部在职业生活中所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是各级、各种干部在长期的政治职业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约束干部行为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6.
韩振峰 《前进》2006,(7):43-45
荣辱观是人们对待荣誉问题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观点。一个人以什么为光荣,以什么为耻辱,如何评价自己行为的荣与辱,这就构成了不同的荣辱观。任何荣辱观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内部往往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剥削阶级荣辱观是反映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表现形式,它是以财富、地位和特权为其基本特征和最高标准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人类传统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共同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张岩 《前沿》2003,(10):189-190
从三百年前的第一本期刊在法国创立到如今 ,期刊已走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不难看出期刊已是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人们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因此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期刊编辑自身素养就显得极其重要。一、从期刊的性质和功能上看 ,期刊编辑需要提高政治素养期刊根据自己不同的服务对象 ,办刊宗旨要对具体内容进行选择 ,并带有倾向性。它必然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也势必对人们道德、精神、价值观及思想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舆论导向。导向正确与否和期刊编辑的政…  相似文献   

8.
<正>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认识及评价标准,是处理价值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还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吸收了世界  相似文献   

9.
共产主义制度,即共产主义社会。它包括经济、政治、道德等各方面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是它的低级阶段,共产主义是它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彻底消灭了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实行生产资料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全体人民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是国家消亡了的社会。正如  相似文献   

10.
所谓道德价值导向,是指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调节不同阶级、等级、阶层、集团以及个人之间间的利益关系而作出的道德价值选择,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反映。它通过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习俗、礼仪等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对道德价值观进行规范和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对重庆市908名不同职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的青年进行了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分别探讨了重庆青年的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知识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婚恋价值观的现状,通过分析重庆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重庆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建议,以帮助重庆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社会是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的社会发展模式,它的发展离不开道德文明建设。责任、公平、和谐是低碳经济社会道德的核心原则。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我们应当注重道德建设的层次性,利用多种途径,把低碳经济道德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中去。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冯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长期发展的、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我们倾向于重政治轻经济,重集体...  相似文献   

14.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观点、思想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对法律的解释和评价,对行为是否合法的理解,以及在法律方面的愿望、要求和关于法律的知识、修养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内容主要是由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着政治思想、道德、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的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一个公民都有其法律意识。人们彼此之间的法律意识内容既可以十分相似,也可以完全不同,这取决于各个人所处的经济生活状况和思想意识属性以及道德观、世界观等各种主客观因素。作为普通公民,其法律意…  相似文献   

15.
彭焕才 《湖湘论坛》2002,15(2):79-80
一、“以德治国”内在地包含“以德治党”“以德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达到治理国家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法治不可分割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集中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德”是“以德治国”之内核。作为治国方略“以德治国”之“德”不只是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而且包括理想信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包括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社…  相似文献   

16.
职业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对不同职业的看法和认识,它对人们选择职业有很大影响,使人们选择某一职业而不是其他职业。笔者对南京大学学生职业心理作了调查.涉及22个院系的100名学生,调查围绕职业意识中的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职业愿望等问题进行,显示了大学生职业意识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并正在引起社会经济、政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涉及并渗透到军队内部,使部队道德建军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利益的获取与追求问题。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不仅对人们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主导作用比以往都表现得更为直接和明显,而且还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形成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利益,人们已经开始从不同的利益角度,运用不同的利益观念来观察社会生活,评判变革,支配实践。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往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目前道德建设的思考黄利民在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后,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整个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道德观、价值观逐渐树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得以发扬。但是,也不可忽视在道德生活中相对出现...  相似文献   

19.
人们究竟对政治义务持证成还是证伪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对政治义务本身的概念界定有着莫大的关联,不同的界定很可能导致不同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政治义务在学者们的研究视域下是一个很繁杂的概念。对政治义务的概念考量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义务与责任做出区分;二是对政治义务与道德义务、法律义务做出区分。  相似文献   

20.
张国强 《传承》2001,(3):22-23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道德一直是调节人们关系的一种强大力量。在传统道德中, 其道德范式是以政治为中心,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经济则居于从属地位。“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就是这种道德范式的写照,儒家思想现实化了,也使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化而成 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范式使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 发展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一切工作包括道 德建设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旋转,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在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