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沈东 《世纪桥》2013,(11):76-76
近些年来,国内学人喜欢用“左”、“右”来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左”“右”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无助于理解中国问题,只会遮蔽我们分析问题的视角,掩盖解决问题的路径。深入探讨“左”、“右”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危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问题,为解决各种问题找到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黄冬华  韩浩 《世纪桥》2011,(5):45-4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以"实践"为核心概念,克服了近代哲学无法克服的心物、主客二元对立,也对克服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二元对立有相当的启示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手稿》奠定了成熟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预示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雏形。通过分析马尔库塞和弗洛姆对《手稿》的曲解,可以一步说明《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蕴涵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构建和谐社会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斗争哲学范式”到“和谐哲学范式”的转换;由“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向;由“主体性思维”到“主体间性思维”的凸显;由“统一性思维”到“尊重差异与协调多样思维”的发展;由“两极对立思维”到“共存共赢思维”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和谐哲学思维方式研究——从唯物辩证法思维的实质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进  李志洁 《唯实》2009,(5):36-39
对唯物辩证法思维实质的惯常理解模式就是将其认作斗争思维,结果是不仅造成理论上的失足,更带来实践上的严重后果。产生这些问题有理论与实践的根源,但根本原因在于对唯物辩证法思维实质的对立同一规律做了错误的解读,所以需正本清源恢复辩证法和谐思维的本来面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哲学基础和思想资源,同时,也需要对和谐思维方式理解中出现的两种不良倾向做一个剖析。  相似文献   

5.
利益博弈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在利益博弈的时代,利益的分化、对立和冲突是社会和谐安定的严重障碍,这需要我们积极转变和树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观念,建立一种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6.
孙文营 《求实》2007,4(12):47-50
中华传统思维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主要表现为:整体性思维方式,要求确立社会各领域和谐发展目标的系统和谐观;"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求正视矛盾存在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总体和谐观;入世求实的思维方式,要求树立重视现实和谐成就与未来和谐理想相统一的渐进和谐观;"民为邦本"的思维方式,要求确立执政为民与"两个共同"相统一的和谐动力观;"中庸"的思维方式是实现对立两端和谐的一般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作家托妮.莫瑞森在小说《秀拉》中,设置了众多矛盾,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创作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由此成功地塑造了秀拉等黑人人物。文章从《秀拉》中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的角度,探讨小说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所蕴涵的思想情感,试图总结出小说创作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8)
中国共产党已成立九十多年,需要对党内在的思维方式做一个系统性总结,应避免两极对立思维,树立不断自我批判的自明性思维以及始终注重实践思维,以保证党永葆思维的清醒与自觉。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思维方式的引领;如何根据社会转型期的实际,用新思维来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学术界广泛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共生式思维、动态性思维、主体性思维内涵的释意,旨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秩序的差异--和谐社会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就是秩序的差异。在我国,“人民群众”内涵不断扩大,这是和谐社会能够实现的充分条件;我们的生活处境、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样式,这是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使不同的生活方式能够同时并存,形成“秩序的差异”,这是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体系基本上承袭于斯大林教科书模式,即奉行一种"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这对当时我国国外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1999年第4期《哲学动态》发表赵家祥的《要全面历史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文章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应该自觉坚持互补性思维方式,克服“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作者论述道,所谓互补性思维方式,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根据不同的实践目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讲法,看作是互相补充的,以便全面地、历史地、具体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所谓“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是指把上述不同讲法看作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水火不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全面协调而共同发展的社会,它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采取以和谐为价值取向、承认差异的思维方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月读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翟学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8.00元本书作者以中国人的关系建立及其运作方式为研究起点,对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的本土视角、方法、概念、模型等进行了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探求,也对以二元对立思维等来比较、研究中国社会及构建中国社会理论的倾向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作者认为,只有从人情、面子与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而且也渗透到政治文化之中,构成诸多复杂而矛盾的二元现象。要真正消解二元问题,就要更多地关注农民、农村和农业。  相似文献   

16.
"资本-劳动"的二元对立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理论成果,而马克思严格定义的雇佣劳动概念是这一理论模型的逻辑基础.学术界对雇佣劳动概念的历史性质和理论建构性质的忽视是导致对马克思经济学产生诸多误解与质疑的主要原因.在现代科技劳动日益普遍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型的资本-劳动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要求.现实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由掌握精神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为首的崭新的人类发展阶段.因此,马克思"资本-劳动"二元对立理论应该在历史发展运动中加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国行政主体必须尽快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从人治型思维向法治型思维转换;从管制型思维向服务型思维转换;从封闭型思维向开放型思维转换;从保守型思维向创新型思维转换;从随意型思维向程序型思维转换;从松散型思维向效能型思维转换。  相似文献   

18.
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伟大的事业,也是科学的事业、艺术的事业.需要根除“非此即彼、两极对立、就事论事”等陈旧思维定式,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利益固化藩篱、条条框框限制”等阻碍改革的牢笼。靠什么?确立与深化改革相适应的科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通过对社会客体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类和谐的统一体.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的要求,和谐人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三个视角分析和谐人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从社会主体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批判性思维是现代人类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批判性思维有益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性活力。批判性思维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