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低碳技术:“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成 《团结》2010,(1):23-25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而低碳经济的竞争则主要反映在低碳技术的竞争和国际碳市场主导权的竞争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低碳技术的竞争将直接决定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博弈的格局和走向。  相似文献   

2.
牛桂敏 《求知》2008,(12):33-35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温总理强调: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为此,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增加了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两个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徐向阳 《团结》2007,(4):37-39
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订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而适应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的工业将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工业。这一点,很多国家的企业早已意识到,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于企业是否能够适应减排温室气体的要求。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大国,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个重要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正在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个机遇,中国的工业企业越早地认识到这种挑战和机遇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就能够越早地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冯云 《党政论坛》2010,(8):50-50
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5.
修岩  何立 《各界》2008,17(4)
通过我国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排放法规的对比,在清楚地看到排放标准差距的同时,为我国制定排放法规和控制排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产业应该对排放控制技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在采用欧洲法规时,根据我国的道路具体状况、经济条件、汽车产业的现状,做出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6.
郭印  王敏洁 《理论参考》2009,(12):54-56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一)英国 1.实施气候变化税(CCL)制度。气候变化税(能源使用税)制度是英国气候变化总体战略的核心部分。气候变化税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针对不同的能源品种其税率也不同。政府将气候变化税的收入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返还给企业:一是调低所有被征收气候变化税的企业为雇员交纳的国民保险金;二是通过“强化投资补贴”项目鼓励企业投资节能和环保的技术或设备;三是成立碳基金。  相似文献   

7.
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的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美国近两届政府的五届国会十年来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从反对、质疑到关注、积极推动立法,已发生明显转变。但目前国会在气候立法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这与美国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美国国内情况和国会自身政治结构的特点密切相关。美国国会和各界都已经深刻意识到了气候变化的真实性和严重性。同时,国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法历程充满坎坷,也折射出国家在应对如气候变化这类非传统安全问题时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8,(16)
气候变化正在加剧。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负责人 Achim Steiner 认为,气候变化的加剧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也在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2010年要达到单位 GDP 能耗降低20%的目标。日前.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组建国家环境保护部.以加大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这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及整个社  相似文献   

9.
加强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小春 《民主》2014,(7):9-10
<正>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山西省为例,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由以前的煤烟型污染向混合型污染转变,其中汽车排放污染物在废气排放总量分担率达46%左右,在市中心区的分担率达60%左右。从全国情况看,2013年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0.
温香彩 《团结》2010,(1):26-29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我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可能已经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当前.我国在国际气候环境公约谈判中.面临的来自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求减、限排的压力巨大.而且还将不断增大。《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多年修理公交柴油机的经验,分析排放污染原因并提出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2.
谭浩俊 《理论参考》2009,(12):49-50
11月25目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一承诺,不仅让一向不愿对削减碳排放向国际社会作任何承诺的美国,也作出了在未来10年减少碳排放17%的承诺,同时,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经济目标的重新定位也形成了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利艳 《学理论》2012,(14):132-133,144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是我国控制水环境点源污染的重要法律制度和最先实施的一项排污许可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并未达到决策者的预期目标。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仍存在很多缺陷,亟待解决。完善我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可行性建议有三:确立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法律地位;适当扩大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的适用范围;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五、气候变化成为新的道德标准早期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主要是从经济层面上考虑,自从2007年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发表第四份评估报告,作出了关于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当活动以及由此将引发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的结论之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气候变化问题从此被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  相似文献   

15.
陈勇 《瞭望》2006,(22)
人类要尽快采取行动,还有可能缓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5月23日至24日在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的“中美气候变化论坛”,成为两国科学家交流对全球气候变化认识的舞台。论坛传递出的信息是复杂的。一方面,学者们用更多的证据表明,由于人类活动超量排放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已成为现实,气候恶化的速度甚至超出早  相似文献   

16.
陈惠珍 《学理论》2012,(23):86-87
排放交易制度已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开始应用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作为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排放交易制度的理论框架应当包括环境目标设定、交易配额确定与初始分配、排放交易市场运作、监管与执法等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诞生了已经四年,围绕着它的生效问题也进行了四年牵动世界各国的谈判,其间的许多周折让这份议定书面临夭折的危险。7月23日,在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大让步之后,与会代表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波  相似文献   

18.
霾,这个平时很少使用的词汇,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发音,在2015年伊始竟被举国关注。PM2.5是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PM2.5来源十分复杂,既有扬尘及燃煤、机动车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也有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工业化生产中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气候环境恶化。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博弈是一个囚徒困境,减排是被占优策略,因而它被认为无技术解。本文认为,对于因自身排放温室气体而造成的环境恶化问题,人类有应对它的理性力量,但这种理性不是个体理性,而是存在于群体之中的集体理性。集体理性体现在无形的道德观念的重构以及有形的行动规则的制定之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年 人均拥有量不足2400立方 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每年受旱上地面积达3.8亿亩;大量耕地、草场荒废、土地沙漠化以每年2460公里的速度扩展,总面积已达160.7万平方公里;全国668个城市中400多个供水不足,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涸。我国还是一个水污染严重的国家。每年污水排放量达606亿立方米,80%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地表水受到广泛污染,造成江河水质下降,4、5类水占河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