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保恒 《党史博采》2008,(12):43-44,48
“明礼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而诚信就业正是“明礼诚信”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毕业生的诚信是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意识淡薄、诚信行为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儒家文化,中国文化便无从谈起。1999年10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时指出,儒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我们说话、做事逃不掉儒学的影响,你想不用也不行。李瑞环同志的讲话高度肯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1,(1):21-22,30
宋代儒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代儒学以理学的形态出现,被称之为新儒学。宋代儒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在思维中的反映,同时也是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互相渗透的产物。儒家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糅合道家、佛家的思想,使儒学成为一个有严密体系的理论形态,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宋代儒学对于结束五代战乱以后重建伦理纲常,维护赵宋王朝统一国家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儒学最具创新精神的是全面发扬了传统儒学的务实精神,创立了实学…  相似文献   

4.
儒学诞生以来,经历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近代新儒学等诸多阶段,从其根据社会的变革和需要而不断发展的过程来看,务实革新、经世致用是儒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因此,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儒学精神依然充满生机,儒学传统依然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依托和道德力量,依然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外来文化结合创新中的基础文化。而深受儒学文化影响的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及其它一些东亚国家,儒学的务实革新的特点如今在那里也愈来愈受重视,儒学经过与当地文化及时代内容相结合,对其政治、经济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时影响千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变革,将儒学推到国家根本指导精神的地位。这一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和春秋以降儒学的“显学”化影响有关,更决定于儒学本身的人民性与进步性,它如“五谷”一样,切合于中国古代社会,为人民所需要,从而为历史所选择。  相似文献   

6.
北宋儒学复兴思潮影响下的当时明州“庆历五先生”,以他们笃实的学术品格,确立了新儒学价值体系在四明地区的地位,带动了宁波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心理剖析王汝芬在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中,领导干部的社会心理对其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深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分析、研究。一、影响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心理有以下几种一是认知心理。一切心理活动都由知(认识)、情(...  相似文献   

8.
心理咨询和思想道德教育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具体目标上,心理咨询侧重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思想道德教育侧重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但在终极目标上两者都是为了促进人格的健康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抵御各种侵蚀和诱惑的前提。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根本原因是思想道德观念失范,思想道德天平失衡,思想道德操守失控,党性不强,修养不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种种冲击和影响,这就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唯有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才能始终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时时处处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目前,加强“三观…  相似文献   

10.
儒学与人生     
钱逊 《新湘评论》2010,(17):54-56
先简单说一下儒学和人生的关系。问起什么是儒学来,很多人大概都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一种上层建筑。我讲儒学与人生这个题目,目的就是弄清儒学的真正本质在哪里。实际上儒学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就是讲做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彭永捷 《前线》2014,(10):41-42
儒学这一古老的思想传统,在历史上总是不断获得新的理论形态,总是不断演变为一代又一代的新儒学,儒学在当代也依然会找到适宜的出场路径,从而获得儒学的新形态,将儒家的义理、价值和原则,合理转化为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准则和价值观。 相对于先秦的经典儒学,其后每一代的儒学都是新儒学。一种完善的新儒学,必然是按照孔子所重视的“仁”与“礼”两个方面展开:前者要对作为儒家核心义理的“仁”作出新的论证,使新儒学表现为阐释和论证儒家仁义思想的新仁学;后者要对实现“仁”的社会方式给出安排,使新儒学表现为落实于现实生活的新礼学。  相似文献   

12.
"明礼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而诚信就业正是"明礼诚信"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毕业生的诚信是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抵御各种侵蚀和诱惑的前提。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道德观念失范,思想道德天平失衡,思想道德操守失控,党性不强,修养不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种种冲击和影响,这就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惟有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才能始终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时时处处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目前,加强“三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心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因此这一结合的一个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合。我们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辩证统一的。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相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一)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存在着一致性。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非道德经济",正是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视野中,儒学是多元的、开放的和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意义重大,要努力使儒学成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与科学、民主、法制相结合,与西方先进文化相补充;要正确认识儒学,改造儒学的价值观,继承、发扬儒学的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唐时期,韩愈在先秦儒学道统思想论述基础上,明确提出儒学道统论以排斥佛老、复兴儒学,其精神实质是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不仅具有在理论上承前启后开宋明理学之先的创新价值,且其儒学觉醒意识集中倾注于儒家“内圣外王”的外王致用,以儒家经世精神关注社会民瘼、排斥佛老,先后两次被贬官岭南,却积极在基本为四夷即今所谓少数民族中传播弘扬儒学,接橥的是拓展儒学促进少数民族思想文化进步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影响其能否战胜不良诱惑;关系其权为谁用。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既包括外在的硬约束,如强化对领导干部监督、从选拔任用上把好“道德”关;更包括对领导干部內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如教育其树立正确权力观、通过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自律增强其战胜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同时要不断创新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儒学的产生和变革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整个民族的生活模式之中,同时,儒学与政治权力的结合又使它展现出明显的制度化倾向。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它大体经历了先秦时代的初步形成到两汉之后的不断成熟直至清末走向没落。中国传统政治也正是在同样的演进与衰退的历程中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早就对我们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再次把干部道德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目的也正是为了培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修养和政...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受封建思想残余特别是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那么,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呢 ?   首先,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的思想道德。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经过几千年的基奠已有丰厚的精华可弘扬,诸如:尊老爱幼,妻贤子孝,夫妻恩爱,平等互助的家庭观;邻里和睦、待人诚实、朋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礼貌谦让、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为人处事观;除恶扬善、扶正祛邪、爱憎分明的是非观;生财有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