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治安管理主体是治安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但是,目前对治安管理主体的理论阐释略显混乱。这种混乱的主要表现就是名称不统一,或称之为治安管理体制、或治安管理组织、或治安管理机构等。从逻辑学的角度,以职权为起点探讨治安管理主体的含义,可将其划分为国家机构类治安管理主体和社会组织类治安管理主体。  相似文献   

2.
一切合法有效的治安管理活动(治安行政权力行为)都应出自适格的治安行政权主体。治安行政权主体,是指享有治安行政权,能以治安管理组织的名义实施治安管理活动,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并且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和个人。确立和研究治安行政权主体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不同,社会可以分为一元社会和二元社会。一元社会的国家治安管理主体与社会治安防控组织的区分只是形式上的,社会治安防控组织的职能即国家治安管理主体的职能。二元社会的治安主体是建立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分立的基础之上的,国家治安管理主体与社会治安防控组织分离、分立的主体构成模式。二元模式的国家治安管理主体与社会治安防控组织应当建立在政府与市场、民主与权威的有机统一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发挥每一治安主体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治安管理处罚法律监督是指法律赋予监督主体依法对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行为实行监察、督促、检查和纠正的活动,属于警察执法监督范畴。在《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的审议过程中,立法者将执法监督写进《治安管理处罚法》,成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制度修订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名称,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特征的概括和总结。长期以来,在执法实践中,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名称用得较乱,极不规范,不仅影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严肃性,而且也导致定性不准,处罚不当,影响了《条例》的正确实施。 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名称的分类 (一)从行为所包含的内容广度上分,可以分为类行为和具体行为,在《条例》上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八类(类行为)七十三种(具体行为)。类行为就是一类行为的统称,在他们之下包括一批性质相同的或相近的具体行为,他们的同类客体是类行为,因此,类行为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具体行为是指某一具体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偷窃、抢夺等。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相互衔接的法律。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理论,可借鉴刑法学中相对成熟的犯罪构成理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一般要件亦包括四个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把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要件,对于解决治安管理执法实践中常出现的案件定性错误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治安管理客体是治安管理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治安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但学术界对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一直没有取得共识,表述各异,比较典型的有“对象说”、“影响因素说”和“社会关系说”等,这表明治安管理客体尚未被准确定位。基于“权益”来界定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即治安管理客体为治安管理主体依法规范、调整和保护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治安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又有利于公安机关正确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一些治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秩序维护法>、德国<违反社会秩序法>与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调整的范围相当.前二者调整范围定位的专业优先理念印证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范围划定的科学性;在"治安违法行为的主体、治安管理的处罚制度"等方面,<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前两者比较仍有很大可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治安违法行为主体之法定确认、治安管理处罚量罚之法定参考、没收之比例原则贯彻与对第三人补偿、罚款之分期缴付、停止与易科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从中外学界对社会控制与治安管理的研究来看,治安管理与社会控制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其所指称的内容在范围上具有包含关系,因此可以将二者看作一个概念的不同层面来理解,甚至可以说治安管理是社会为了不使治安秩序混乱乃至崩溃解体而采取的控制手段之一.从社会控制的理论透视治安管理的主体、客体、规范、目标、价值及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矛盾与规律,即治安管理的本质是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轨道区域治安管理也逐步完善,在管理体制上各轨道站点治安防控工作交由辖区公安机关所在地派出所进行管辖。确定重点换乘站、重点枢纽站、以及一般站点等的不同治安防范重点区段,整合警力,达到全时段轨道辖区治安管理快速、高效之效果。以创新体制、属地管辖、警力前置、突出主体、梯队处置为核心,形成大数据研判指挥调度工作系统下既具有牢固的属地治安管理基础工作,又能高效协调的城市轨道交通治安管理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念认为,政府警察机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私人保安、社会自治组织等社会治安组织也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与警察机构合作、互动,共同维护社会秩序。我国的治安主体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在研究治安主体时,应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加强政府主体的同时,还要强化非政府主体,两者双管齐下,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背景下,品牌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的一大战略和生活领域的一大时尚。公安管理中许多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也同样具备品牌管理的特性,因此可以把品牌管理引入公安管理。研究品牌管理及其在公安管理中的应用,既是管理科学发展对公安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是公安管理实践的需要。掌握品牌和品牌管理的基础理论,弄清企业品牌管理与公安品牌管理既有共性和差异,是在公安管理当中运用品牌管理方法的基础。公安组织导入公安品牌管理,要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契机,大力普及品牌管理知识,通过制定公安品牌管理战略,不断强化公安品牌的核心价值,以持之以恒的品牌传播不断提高公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3.
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限制是我国行政法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然而,我国现行行政立法在规范行政权时疏于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规范,致使公安行政执法工具规则规定的公安执法工具的范围过窄,要么就事论事,要么内容无序,要么操作性弱。为此,必须加强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法律控制,扩大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改革我国公安行政现有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给我国公安行政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公安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在结合我国公安行政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定我国未来公安行政改革奋斗目标应体现的特点和要求,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公安行政改革制度创新的奋斗目标。制度创新必将成为21世纪我国公安行政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推行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作为国家重要行政机关的公安机关也应建立顺应时代潮流的服务型公安行政。因此,我们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审视现阶段我国公安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理论指导下找到构建服务型公安行政的路径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治安承包是公共行政民营化浪潮在当下中国特定行政领域中的制度表征,预示着公私部门在公共治理中的密切合作。我国当下治安形势的严峻与现实资源的短缺为治安事务的承包提供了可能,而新公共行政理论及现代警务改革理论也为治安承包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撑。面对治安承包现实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应当着重通过承包范围的确定、承包人的遴选、承包合同的签订以及绩效评估机制的引入促使治安承包的健康发展。作为秩序行政领域公私合作的典型样式,治安承包的出现显示了我国公共行政民营化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较,明显赋予了公安机关更多更大的治安管理处罚权和强制权。与此同时,在有关这些权力的行使方面则又规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加以严格规范。加强对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权和强制权的配置,意在有效控制治安违法行为;而规范公安机关权力的运用,则是要防范公安机关违法行使治安处罚权和强制权,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由此,该项立法的价值取向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效控制违法行为与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公安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必须对公安行政许可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当前依法治国方略引领下公安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严格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向着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论警务化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哲学观,是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公安高校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公安人才的重任。为此,公安高校学生警务化管理工作更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管理工作中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等完善原有的警务化管理的体制和方法,这样,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公安人才以服务于公安实践。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社会治安职能具有政治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中国的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涵盖了政府的社会治安职能。在政府改革的背景下,社会治安的治理正在由管理式治理转变为公共服务式治理。治安行政发展变化的十几年中,其阶级统治的属性逐渐下降,公共性逐步上升,并在理论上完成了社会治安行政与公共服务的统一。在具体内容上,公共安全服务不断丰富和深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公共安全服务成为社会治安行政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