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一直是中国民诉法学界争议的一个焦点,经过多年的论证,仍无定论,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立足第三人制度,就事论事。本文试图做一个新的尝试,从经济学、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视角分析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成因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行第三人制度的重构,既然是尝试就一定会有破绽和浅薄之处,借以抛砖引玉,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2.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众所周知,民事诉讼第三人又分为有、无独立请求权两类。近几年来,由于理论界与司法界人士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已有了比较明确、一致的看法,但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认识仍有较大争议,司法实践中也很难统一。为了提高办案效率,保证民事案件质量,笔者试图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元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不仅过于简约、不易操作外,还存在一定的疏漏和不合理之处,以致理论界众说纷纭,实务中也不利于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利益。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该制度略作探讨。一、两个先决性问题很多理论上的争议,有时很难取得多大成效。因为许多论者对于某些本来可争议的前提性问题。有时潜意识地将个人认识看成是不证自明的,然后将之作为一个当然的逻辑起点,去讨论一些相对“细节性“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前提立场不同,对细节问题的讨论自然难以达成一致。要使我们对  相似文献   

4.
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制度并非古来有之,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古以前的民事诉讼法总是寓于实体法之中,因而缺乏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即使作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罗马法,也不曾涉及第三人的问题。然而事实上,有的法律上的争议并不仅限于原告与被告之间,往往也涉及第三人,即一些原先没有参加诉讼的人,同案件有直接或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种类型。司法实践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情形比较常见,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符合基本法理与制度设计的问题,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合法权利的保护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参诉根据、参诉方式的规定较为模糊。本文在分析比较外国法律的基础上,对重建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葛静 《山东审判》2007,23(2):92-95
在民事诉讼法律问题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分歧较多的问题。立法上,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  相似文献   

8.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近些年诉讼法学界异议较多,争议颇大的问题之一。现行民事诉讼法虽对之进行了较具体的规定,但仍有一些理论及实践中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一个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对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来的人。”①显然,“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  相似文献   

9.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不同法系的多数国家都有名目不同的规定,体现了其在民事诉讼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而在我国,该制度亦是存在问题和分歧最多的制度之一。究其原因,则是我国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存有显著缺陷。学术界对于现行立法的先天不足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梳理或重新建构制度体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却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0.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忠 《行政与法》2002,(4):60-61
本文认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主要在于对抗被参加人的不当诉讼行为。即:利益受本诉判决主文影响的第三人可以对被参加人的不当诉讼行为主张撤销或代位;利益受本诉讼判决理由中的事实认定影响的第三人可主张自已不受被参加人不当诉讼行为之效果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诉讼当事人。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立法规定存在着内在冲突,在理论和实务上产生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立法应明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当事人申请参加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适当方式,法院依职权追加和通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是超越司法被动性原则的体现,立法上应取消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2.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靳建丽 《河北法学》2001,19(3):152-154
我国民诉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 ,以致理论和实务中分歧众多 ,影响了法律实施的统一 ,更损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地位、参诉方式、民事责任承担三个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以期对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审判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不明确,如果承认他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法却并未赋予其充分的诉讼权利;不承认他是当事人,法院判决其承担民事责任就没有道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参诉方式有申请参加和法院通知参加两种,而后者违反了民事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参加之诉是否存在也有争议。借鉴外国的立法,笔者建议将我国的第三人制度分为独立参加诉讼的第三人、被诉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和辅助知。诉讼的第三人三种。  相似文献   

14.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当事人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来进行诉讼的人。为了在经济审判活动中正确适用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本文试就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含义、成立的基本条件、参加诉讼的方式、承担责任的范围等,提出一些意见,与  相似文献   

15.
谭振波 《河北法学》2008,26(2):132-13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以及公民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类民事纠纷大幅度增加,由此使得人民法院人少案多的矛盾渐趋突出。而根据自身特点,本应发挥更大作用以缓解上述矛盾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却反而暴露出其本身在法理基础、立法技术和司法实践中的诸多缺陷。对此,惟一的出路与选择便是对该制度进行完善,甚至是重构。通过深入研究该制度的立法体例和实践运行现状,进而剖析问题存在之根源,在辩证地梳理该制度价值取向和法理基础的前提下,提出综合改造构想。  相似文献   

16.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存在着立法上的缺陷,致使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不明确,其民事权益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本文从诉的合并理论入手,对在不同情形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讼的案件中法院的审理范围加以分析,并建议通过革新参讼方式来界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不仅存在着许多疏漏 ,而且有关规范还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以至理论和实务中分歧众多 ,远未达成必要的共识。为实现对第三人的程序保障和诉讼经济的双重目的 ,应重新构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适当方案 ;提出准独立第三人概念 ,把准独立第三人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中分解出去 ,同时可以保留真正意义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为第三人进入诉讼提供更多的程序选择机会。  相似文献   

18.
张璐 《法制与社会》2010,(24):56-56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有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立法不完善,存在着许多内在矛盾。所以本文旨在通过阐述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借鉴两大法系中该制度的立法经验,提出完善该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9.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李剑非(一)所谓诉讼地位,是指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具体表现在诉讼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中一$作规定。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  相似文献   

20.
完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重要制度之一 ,但现行立法和理论有粗疏、不完善之处。本文将对该制度运行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加以探讨 ,提出完善该制度的一些设想。一、参诉方式之完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之规定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下简称“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由“第三人”自行申请参诉 ,二是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对于“申请参诉”的方式 ,学界多持肯定态度。案外人基于其与本诉一方当事人的牵连关系 ,为了帮助自己所支持的一方在诉讼中取胜 ,从而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 ,他会主动申请参诉。对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