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4)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调整、大转型之中,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调速换挡期",经济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存在难得的机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对科技的运用不足,以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这也决定了我国旧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得不转向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力量发展创新型经济,破解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打造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强烈。如何改变我国文化设施简陋、内容贫乏、活动方式单调的状况,使文化生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推动力?对此,天津河西区近年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实践,掀开了城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一页。今春,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组成的调查组经实地调查。肯定了河西区的这一做法。下文就是本刊记者不久前采访该区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改革战略,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力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是,我们的政府能有效地推动这种转变吗?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缺陷都与政府转型滞后有关。政府转型就是从建设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的根本内涵在于强调人们应有科技意识,正视科技在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作为全人类共同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成果,以其文化属性给历史上和今天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了极大裨益.我国现代化事业正受益于科学技术的与日发展.然而,把科技作为人们普遍心理和文化意识,并积极接受与推进其物化,还时常遇到传统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存在于农村和农业生产中.一、传统生产形式形成物质阻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学术文化也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同经济成就比起来,则显得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属于物质层面的运动,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手段,是落后国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学术文化的发展是精神层面的运动,它是文明进步的深层推动  相似文献   

6.
从过去十年的实践可以看出,政改举措无不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社会结构转型角度切入。经济社会的内在发展始终是中国政改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靳文志 《求知》2007,(10):37-38
一、天津芯片产业的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芯片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芯片(chip)一般指人们所说的IC(Integrate Circuit: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固化在硅芯片上,它无处不在,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基础。芯片产业已被世界公认为是电子工业、信息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和外延型特征,这种依靠大量资源投入,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抑制消费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必须树立"人本观"摈弃"物本观",依靠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启动个人消费与扩大公共消费相结合,优化经济发展动力结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体系改革,理顺价格机制,健全资源和要素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以自主创新为先导,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和全人类的共同行动准则,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实现。信息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因素,信息科学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信息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生产都是以物质资源的消耗为前提。物质资源在自然界的存储量是有限的,随着开发、利用呈绝对减少的趋势,即便有些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也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较长的时间周期,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人类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和人文的双重属性,既把巨大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融入到经济发展的整体运行中,又把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精神元素灌输到人们的素质和形象之中;既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衍生丰赡的精神营养;既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相互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渗透发展,精神生活的价值在整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张扬与彰显的趋势。这种趋势突出表现在社会竞争、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环境几个方面。精神生活的价值彰显要求我们深刻认识人的精神生活的时代价值,树立精神资源意识,重视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6)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形成合力,发挥"三位一体"的关键作用。也就是说,既需要各级政府切实转变以经济增长论英雄的惯性思维和做法,也需要各类企业切实承担起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中应有的生态责任,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了知识和方法,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无不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到科学精神或高技术的引导和推动。科技进步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合称,是科学技术从低到高、从落后向先进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是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们以及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取得的进化和革命。科技进步包含科学发现、发明与进展及其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中的…  相似文献   

14.
韩树艺 《团结》2009,(6):35-37
“文化经济是经济转型中的绿色火车头.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江西文化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应为‘守正出奇’——守文化之正.出经济之奇。”2009年9月下旬.在江西省政协十届九次常委会上协商讨论大力发展江西省文化产业的议题时.彭中天常委代表民革江西省委会作了题为《文化经济——经济转型中的绿色火车头》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其发言的有关内容.已写入江西省政协对发展文化产业意见的总体报告中.  相似文献   

15.
常修泽 《理论视野》2010,(10):10-12,59
中国正面临着"第三波历史性大转型"。此次转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在内的"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它始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未来"中期"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方略应实行八字方略,即"人本"、"绿色"、"创新"、"协调"。"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新的理念与思路应包含:(1)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核心层面的转型;(2)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层面的转型;(3)以内外协同、产业协同、区域协同和城乡协同为内容的结构层面的转型;(4)以"五环改革"为重点的全方位体制转型,从而为上述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体制支撑。  相似文献   

16.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也凸显出来。资源、环境等方面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有很大的提升,相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显现出其局限性的一面,继续放纵下去已经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有着比较详尽的揭示,也同样对于市场经济之下的发展方式有着切实的作用。因而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同时,应当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借鉴,用以指导和对照自身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主线和当前的紧迫任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西方国家普遍通过文化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来提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应当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重要突破口。发展文化产业,还必须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状况有清醒认识,不要丢掉了"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速度加快。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相互适应"问题日渐突出,社会信任与个体的道德诚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话题。人们长久以来普遍相信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社会道德进步的观念受到怀疑,似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空虚相携而来,经济增长的加快与社会信任及道德诚信的衰落相互交织。如何从理论上梳理、认知、评判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它与其他文化形式一样,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1,(2):16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将呈现出转型的新取向。一条鲜明主线:让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说:"最核心的是调整经济结构,这样才能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