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晓兰 《学理论》2014,(2):275-276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道德风尚健康发展的榜样。探讨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如下: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教师教书育人机制;更新教育内容,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教育形式,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本质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激发大学生的崇高精神追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生动的道德实践,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促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要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环境和氛围。荣辱的体验只有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加强大学生爱国敬业教育、服务意识培养、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观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走出"大学生廉洁教育无用论"和"大学生廉洁教育万能论"的误区,避免大学生思想上产生"今不如古"、"中不如西"、"病入膏肓"、"改革开放滋生腐败"的"四种错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有利于进一步筑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防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我国思政教育的方针。大学生是中国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也是中国未来社会建设的支柱。对于大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不良思想倾向不断侵袭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势在必行,探讨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于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结合渗透规律",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加强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邱德明 《学理论》2011,(13):299-300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无位、无力、无效"等现象。学生通常不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给学生所开设的诸课程中处于考试前临时突击得位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取得的授课效果不佳等现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政治理论引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形象,既是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对公安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也是公安政治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理论研究成果。它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今我国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新趋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思想保障。践行好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道德建设的传承性和时代性特征,赋予了我国传统道德建设以新的内容,也为如何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启示.研究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导向地位,对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9)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同时也对其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探寻"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真谛,积极开辟鲜活的高校政治教育虚拟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李芳  杨近平 《学理论》2009,(8):162-163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通过思想灌输、制度评价机制、“慎独”修身、榜样示范、环境塑造等实践路径,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行动。  相似文献   

13.
李静 《学理论》2012,(15):168-169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养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然而从中学到大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就教学内容而言存在着诸如教学衔接意识不强、教学内容有重复现象出现、实践活动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加以改进,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唐小艳 《学理论》2010,(2):129-130
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日常规范和网络五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化、大众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2)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文章探讨了"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作用,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如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实践育人;加强网络新媒体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抓手,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社团组织培育为载体,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实践路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艺术院校学生的艺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观照,对当前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艺德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提高其艺德的路径,是艺术类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徐风 《学理论》2014,(12):258-259
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统帅,发挥引领作用。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弘扬主题和主旋律,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意识;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激励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富强祖国的历史使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优势,引领以美好道德风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涵构成的校园文化;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努力引导青年学生既知且行、知行结合,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顾锦春  叶剑飞 《学理论》2009,(11):216-217
高校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宣传,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改进教育方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的宣传;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巩固理论学习成果;加强和提高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20.
韩国顺 《学理论》2011,(12):272-273
为了确保把当代大学生培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务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