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吉星 《学理论》2012,(12):8-9
"义利观"是关于道德原则与利益,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问题的统称,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范畴。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义利观以其主导地位,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了根深蒂固而又影响广泛的义利观念。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义利观,在继承儒家义利观优秀传统的同时又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改造和扬弃,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义利观必须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张永刚 《学理论》2011,(23):235-236
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的义利观被扭曲,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我们也不能任其漫延,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唯物主义义利观、传统义利思想、革命功利主义思想校正大学生被扭曲的义利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4.
霍功 《理论探索》2001,(4):45-46
义利观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 ,无论古代重义轻利、近代重利轻义还是社会主义义利统一 ,都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义利统一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位核心人物。两人的贡献在于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性地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毛泽东的中国革命理论是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里,两人共同追求的就是“中国特色”,而两人共同坚持的就是“实践第一”的实践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应用与发展体现在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对毛泽东的对立统一思想的应用和发展。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的这一对立统一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诸多核心内容。第一,邓小平以辩证法的宇宙观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半个世纪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邓小平以辨证法的宇宙观,坚定地同“两个凡是”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孙铁民,马晓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创立起来的统一战线思想,是指导我们胜利开展统战工作的行动指南、邓小平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提出了一整套...  相似文献   

8.
"走自己的道路",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式道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正是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最终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科学总结毛泽东探索的经验教训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追溯和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义利之辩"是儒学的核心学说之一。从孔孟延续至明代,对士和士大夫阶层而言,一直奉行"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相对立的"义利离"之思想宗旨。林东城的"义利观"从"道殊相济,趋利义行"出发,遵循"尚义好礼,以义主利"的原则,进而认为"义利之辩"是"君子进德之几",若能"知止之几",足以"励世廉贪"。林东城是明代新"义利说"的重要代表,突破了传统义利观"义利离"之旧说,由以"士和士大夫"为立教对象转向对"四民"立教,由"义利离"转向"义利合"。士商"异业而同道",士与商社会阶层的交互影响,促进了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对明清儒学的内在转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经验教训和继承发展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重申文化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新"二为"方向;正确处理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间的关系;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放型文化范式;提出并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邓小平的这些举措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增添了无数宝藏。本文仅就邓小平同志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卓越贡献,作一粗略探讨,以期更好掌握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强大武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提出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的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当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儒家义利观的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一定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应批判地继承其义利观中以义驭利,重视人民群众利益,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等积极因素,坚决摒弃把义与利绝对对立起来和道德至上论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卓越领袖,又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运动的伟大先驱者。本文从毛泽东对于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对主要矛盾转化的分析,对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设计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从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的一系列调整和改革的构想等方面,阐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邓小平参与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建设道路的历史性探索。当中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他又是毛泽东开创的伟大事业的主要推进者。本文从邓小平蕴酿并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以及对于改革开放等问题的深刻论述,阐明了在中国建设道路问题上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评价了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义利观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 ,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 ,也是自先秦以来诸多思想家和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人们对其政治管理价值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通过对以儒家义利观为主体的中国古代义利观所包涵的基本内容的透视 ,集中阐释了其所孕育的现代政治管理价值 ,目的在于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特殊意蕴。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时代特征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王诚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法宝,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一套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历史...  相似文献   

16.
试论儒家义利价值观及其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义利观是其核心问题。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研究儒家义利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1儒家义利价值观由孔子肇始,经由孟荀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董仲舒定于一尊,到程朱...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巩固社会主义有毛泽东的社会革命+阶级斗争、邓小平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江泽民的党的建设+全面发展、胡锦涛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不同实践路径。隐藏在不同实践路径背后"作怪"的是不同的人性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现实的人性是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统一,这决定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推进了义利问题上的创新,主张在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上实现义与利、整体利 益与个体利益的统一,其义利观具有很高的科学含量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中杰 《理论导刊》2000,(10):41-42
一、邓小平对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新发展从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和发展中,可以看到,我国在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时,主要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对外关系。但是,也有忽视国家经济利益重视强调意识形态的一面,特别是在" ,'年到1978年的20年里,毛泽东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有些外交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实际。一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过于偏激。一方面过高地估计了社会主义,民族革命的力量。毛泽东曾经说过:“国际形势,我们历来有个观点总是乐观的。后来总结为一个‘东风压倒西风…  相似文献   

20.
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课题之一。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弄清楚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有效地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到底能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能不能还坚持社会主义?有些人一直是有疑虑的;从实践上说,有些人把社会主义看成是虚的、市场经济才是实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旗号下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所以,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有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