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其波  张丽红 《学理论》2012,(19):254-255
近年来,高校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其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特殊的社会地位,使高校群体性事件不再单纯是校内事件,极易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而演变为社会事件,因此,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和预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着重从高校自身建设、学生素质等方面出发,探求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历帅  杨健民  王男 《学理论》2013,(11):79-80
当前我国高校的群体性事件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建立一个行之有效、运行良好的事前校园危机预警机制,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是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不二法宝。构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有效路径如下:建立校级领导小组及群体性协调指挥办公室;加强校园预警机制的预案建设,增设总体预案及分类预案;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高校间及高校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加强校园管理的社会、政府参与度,形成新闻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东 《学理论》2013,(3):9-10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一些因环境风险问题而产生的群体性事件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四川什邡事件为例,分析了环境风险类群体性事件的起因、过程及对策思考,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预防和解决此类事件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农民利益矛盾的一种反映。新疆农村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新疆经济繁荣、推动新疆社会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新疆农村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群体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浩  王勇 《学理论》2010,(20):116-117
本文从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事例及心理特征入手,通过探究不同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加深了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并从社会心理环境建设方面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是整个社会舆论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舆论引导的作用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反映和体现。笔者深入探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社会转型期特点,揭示舆论引导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作用,并提出舆论引导与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政府的执政公信力,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在分析了学者已有的对于群体性事件概念、分类和原因以后,提出从行政执法的视角分析群体性事件,包括失当的行政执法导致或者扩大了群体性事件,得当的行政执法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行政执法是预防、化解、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举措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定数量的网民为了特定目的围绕热点问题,在网络公共领域大规模汇聚意见进而影响现实生活的群体性事件。在历史沿革上,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具有规模性、冲突性、集群性、制度外行动、人民内部矛盾等特征;在要素构成上,具有鲜明的网络属性:发生空间在网络公共领域、主体是网民、客体是适合网络传播的热点事件、形式是意见的网络汇聚。此外,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现实群体性事件三者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
《理论视野》2009,(9):42-45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的态势,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着力提高处置能力,增强立法、普法和执法的有效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推进政府与社会在群体性事件和其他危机治理中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趋势.纵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生之后,都由政府牵头处理,政府是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主要主体.纵向观之,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皆发生在基层社会,因此,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任务便显得格外繁重.那么,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是否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任务和要求相匹配?这关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效果.研究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