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玛宪法》的出现在世界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它的出现对我国的宪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魏玛宪法》为蓝本,探讨这部宪法所折射的宪政文化,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历史,分析这部宪法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对今日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多卷本《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研究中国古代书画的工具书,也是欣赏、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较全面、系统的直观资料。读者可以从中探索我国书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对研究古代建筑、园林、服饰、风俗、典章制度等也都具有重要价值。现在,第一册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我国古代书画浩如烟海,其中许多是具有很高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  相似文献   

3.
蔡元 《理论导刊》2007,(2):109-110
老子文化博大精深。老子的《道德经》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深远的历史文化根基,彰显着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特色,值得我们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蔚 《学理论》2013,(6):125-126
文兴于诗,理源于史。纵观人类发展的进程,我们不难看出在西方是先有诗歌,后有历史,再有哲学。《荷马史诗》是西方最早的诗歌,荷马本人被当代西方古典学者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两部传世名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古至今已使很多人受到教益。重点分析《伊利亚特》中的神与人的关系特点以及神对凡人的启示。并且探究了正义的原始含义、演变以及研究正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诗经》的文化研究逐渐为学者们所关注。因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对《诗经》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而情诗、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所体现的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我国古代社会的婚俗文化,其中遗留着人类童年时期的婚姻痕迹,既有乱婚残俗的一面,又有遵循礼教的一面;既有自主恋爱婚配的自由,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关注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理论提出后已广泛地被应用于研究。统一,就是一体;多民族,就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在研究中势必为学术界所共识,成为当前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基准,是古代国家政体的整体结构。后汉荀悦在《申鉴·政体》中,把我国古代国家的整体概念为“天下国家一体”。从历史发展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札记》中的《礼运》篇,有一段关于所谓“大道施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情景的描述。尽管它是藉古代传说而附会的一种社会理想,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先进思想家,成为他们为解教人类社会苦难而热烈向往以至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史学界,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优良传统的“大同”理想,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内在因素。本文意在简要回顾一下这种关系,以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梅葛》是彝族的创世史诗,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的全貌,被视为彝族的"根谱"。《梅葛》对人类由来的想象以及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充分反映出了彝族先民尊重生命、因果相连、万物"相配"的思维品格。  相似文献   

9.
郭相颖 《民主》2011,(6):29-31
中华孝道源远流长 从古到今,无数民族和众多国家中只有中国华夏民族的孝道之花,品种最丰.开放最长,最为灿烂,甚至远播邻国。“孝”字在甲骨文、钟鼎文等古代文字中就出现且常见。《尔雅》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相似文献   

10.
《民主》1998,(3)
由冯骥才创作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片《人类的敦煌》文学本研究会暨电视创作启动会1月20日下午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 12集电视片《人类的敦煌》的文学本,是冯骥才应中央电视台和敦煌研究院的邀请,历时近一年,五易其  相似文献   

11.
卞敏 《瞭望》1995,(48)
《可爱的南京》丛书,是爱国主义乡土教育的好教材.这套丛书之命名,受方志敏烈士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的启迪.这套丛书共五种六册,即《南京史话》(上下册)、《名家笔下的南京》、《诗人眼中的南京》、《南京的建筑》、《南京的文物》,试图从历史、文学、建筑、文物等多侧面、多视角地揭示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南京史话》分古代和近代两册,以路标性的大事立题,内容涉及地理、政治、军  相似文献   

12.
《欧盟宪法条约》的出台,是欧盟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欧盟一体化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的全面迈进。对欧洲联合的历史,尤其是对欧盟一体化的历程而言,《欧盟宪法条约》是通向更高阶段的基础和起点;与此相关,一方面是《欧盟宪法条约》已经签署,另一方面则是《欧盟宪法条约》在欧盟成员国目前的通过中受阻。其所折射出来的各成员国与欧盟,以及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在这方面试呈管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他的一系列著述中提出并科学地阐明了对文化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我们吸收和继承历史上的文化道德遗产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和方法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道德遗产是由不同历史时代的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它总是包含着精华和糟粕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渗透的。要继承历史上的文化道德遗产,就必须对文化道德遗产下一番分析和筛选的功夫,区分出精华与糟粕, 毛泽东在谈到文化问题时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人,大概不怎么清楚和了解现代世界文官制度与中国有什么关系,更鲜有关注和了解它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什么关系。说起科举,人们又大概马上会想起吴敬梓的名著《儒林外史》,想到其中“范进中举”那段悲剧性文字、那一部电影或那一出戏。仿佛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腐朽透顶的东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中的糟粕。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极端相合的。历史的复杂性也许就在这里。其实,从人类社会文明长  相似文献   

15.
刘昌安 《理论导刊》2006,(9):118-119
作为中国文化经典之一的《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渊薮,是古代政治伦理的教科书和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诗歌艺术的典范。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中,《诗经》中的爱国情感、友爱亲情、忧患意识、审美意识、人文精神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军事上的运筹帷幄,思想上的深谋远虑,刻画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7.
古代清官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官人格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神载体,清官的记载遍布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各个时期,正史、野史中如缕不绝。清官产生于封建专制时代,其思想观念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他们孝亲、智慧、俭朴戒贪、爱民如子等优秀人格特征却有超越时代和阶级的普适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古代清官身上所折射出来的闪光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深刻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以下简称《祝辞》),是邓小平关于文艺工作所作的重要讲话。他的文艺思想集中于这篇重要《祝辞》中,是继承和发展列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文艺思想的结晶。邓小平文艺思想围绕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进行阐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对其精神实质进行认真地研读、领会,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文艺的社会价值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民族文化的主体。作为人类创造历史的精神性产物,作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与人民有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蔡爽 《学理论》2012,(33):134-135
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提出无压抑的社会理论,指出这种社会以俄耳浦斯、那喀索斯为代表,具有阴柔之美,但论述并不充分。在艾斯勒《圣杯与剑——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未来》中这种阴柔之美将具体展开,是人类文化转型的目标——新型伙伴社会。  相似文献   

20.
龙凤霞 《学理论》2011,(11):222-224
《裘力斯·凯撒》是莎士比亚以罗马历史为题材创作的悲剧,描绘了凯撒与其反对者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凯撒的悲剧性命运。莎士比亚以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传记中的历史细节为基础框架,引入死亡、偶像、鲜血等原始意象,成功再现了一场人类杀死神王祭祀神灵的原始仪式。文化人类学和原型批评理论为解读《裘力斯·凯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