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静 《学理论》2012,(8):169-170
素质教育是对知识教育的重要补充,团体辅导则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团体辅导所应具有的专业性、开放性、互动性、目标性等特征相比,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存在团体辅导在研究对象、辅导模式、辅导教师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我国素质教育要将团体辅导从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为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发挥其引导学生形成自信、积极的心态和观念。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4)
运用压力刺激理论与系统理论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以提高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招募筛选了8名大学生参与了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共计6次的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对其进行《压力反应问卷》的测量,评估其压力反应水平及是否适合参与团体辅导;在辅导过程前后均对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便于进行比较研究。从量化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经过团体辅导后,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上的得分较辅导前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0)
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作为高校辅导员,新形势下要努力成为"90后"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尤其要注重谈心谈话工作的创新形式和工作的有效开展。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咨询技术原理,针对高校心理辅导由补救性辅导向预防性辅导、发展性辅导的转变新背景条件下,提出将团体心理辅导纳入辅导员谈心谈话创新模式中,不仅为高校广泛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有效途径和载体,更是高校辅导员老师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蔡静  李艳  范选娇 《学理论》2014,(2):172-173,176
由于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朋辈辅导员成为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力量。在传统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中,借助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便、见效快的优势,在优化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创新性地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并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与社会支持理论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5.
所谓"朋辈互助",指由经过一定短期培训的非人员(互助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的心理辅导在班级朋辈互助模式下,通过挖掘整合优秀的学生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助人自助过程中共同进步,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团体辅导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有效载体。探索团体辅导活动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生涯适应力的实践效果,结果表明,研究所设计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对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生涯适应力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6)
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干预效果。对大连理工大学60名学生采用为期3周6次的团体辅导方法进行干预,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前后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绝大部分差异性显著,而对照组被试的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团体辅导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整体水平,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水平,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尊水平。因而得出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分享、支持、互动,对于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及团体凝聚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正确合理地应用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团体心理辅导是依据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在团体中引导人们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而专门组织的活动,具有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功能,因而它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研究并总结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历史发展情况、研究现状(包括研究被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工具)、优点与局限并提出建议和展望,将会促进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进一步发展,使它在治疗、教育、职业训练等众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胡月  何亚慧 《学理论》2014,(11):228-229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5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罗森博格自尊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各项目、总分和自尊水平的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前后测差异显著,强迫和敌对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1.
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改善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随机选取两个小组共80名学生作为被试开展研究,一组作为试验对象进行为期三个月共六次的团体辅导,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测量,通过对比前后学生适应能力的变化来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改善作用.实验组经过团体辅导后,学生的适应能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各分量表的平均值在24.66~52.21之间.通过与对照组学生的比较发现,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满意度五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利娥 《学理论》2013,(30):366-367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个体完成某项行为的自信心。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基本理论为基础,抓住党员大学生思想活跃、热情开放、自我意识强、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心理承受力不强、人际交往存在欠缺等特点,运用团体辅导,让党员大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成功,在观察、学习和模仿中增强自信,学会积极归因,培养积极情绪,从而提升党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经逐渐被各高校重视,但是如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优势让其更好地服务自己和他人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题。文章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与特点,其次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然后概括了目前高校中朋辈心理辅导的常见模式(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咨询员、心理健康协会),最后从三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心理辅导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刘敏 《学理论》2009,(26):229-230
朋辈辅导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这一方法的模式、作用和方法等的应用研究,能进一步发挥朋辈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推动我国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吴帆  梁嘉  张文彬 《学理论》2012,(23):194-195
随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越来越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培训后,人际沟通能力、组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和应急能力均有提高,但自我管理能力无显著变化。团体辅导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5)
人际交往的基础起源于人际动机,良好的人际信任能够促成大学生健康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大一新生为对象,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并对实验组实施8次团体心理辅导。问卷调查以及跟踪测量均显示,实验组被试人际信任水平超过对照组被试,并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引导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环境、树立学习目标和进行生涯规划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借助人类学研究方法,将朋辈辅导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搭建自我教育管理的平台,从生命体验的角度为大学新生描摹大学学习生活的图景,重点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此来解决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2)
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能够有效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方便辅导员实时掌握学生情况,有利于师生获取各种信息;但同时带来了妨碍课堂教学、影响人际交往和网络安全等问题。学校必须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文明上网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提高甄选网络诈骗信息的能力,将线上线下互动结合,以改善辅导员的工作,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对于新生能否较快地融人大学校园生活,并且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绝大部分还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不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大学新生在进入高校后面临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等多方面的改变时,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佟瑛 《学理论》2009,(21):205-207
新时期教育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班级管理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并且要求充分地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班级的发展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此,这就决定了以人为本思想成为班级管理理念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文章对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含义及意义作了理论的探讨,并且就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实践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