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清江画廊不仅是典型的流域型旅游地,还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文章研究分析了清江画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赋存及其时空演变分异特点,提出了"突出一个主题文化,打造三大遗产廊道,构建三大文化旅游圈,建设十二大文化旅游骨干项目"的开发思路,以及主题开发、集合开发、引爆开发、活化开发、业态开发等五大开发策略,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民族风情山水画廊和巴土文化旅游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1,(11):39-39
一、围绕生态立州谋事干事成事 围绕清江流域环境保护不懈建言。从2007年开始,州政协把恩施的母河八百里清江流域环境保护作为履职重点.连年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就清江流域环境保护情况开展调研、视察、跟踪视察,通过建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政协会议等多种形式.为清江流域环境保护积极建言献策.并抓好有关建议的督办落实,促使清江流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王新祝  马尚云 《政策》2008,(11):53-53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清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是土家族集居区,也是巴人故里和土家族发祥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巴土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民族地域文化.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6,(1)
正清江是长江一级支流,湖北第二大长江支流。清江流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宝库,也是我省精准脱贫的主要战场。其保护与开发关乎长江生态安全,关乎流域地区全面小康。从2013年起,宜昌市政协联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对清江宜昌段进行了两年多的联合调研,基本摸清了清江宜昌段水环境现状和主要污染源。调研结果表明,清江下游宜昌段水质总体下滑。近十年断面监测数据显示,清江水质逐年降低,污染逐渐  相似文献   

5.
鱼木寨是鄂西南清江流域的传统土家族村落,其著名景观古碑林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展现了土家族村落对中原汉文化与审美境界的认同,也为土家族村落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姚荣 《思想战线》2011,37(1):121-124
明清江南地区的私家刻书十分繁盛,文化世族是其中的主力军。文化世族成员具有强烈的家族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刻书活动延续家族文化传统,甚至使刻书也成为家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因为文化世族具有人力、财力上的优势,其刻书活动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所刻别集、总集及大型丛书,保存和传播了各种罕见文献。刊刻的家集和家谱,更为保存家族文献、传承家族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特别是家集,乃明清江南文化世族刻书活动中的创举,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价值和功绩值得大力肯定。  相似文献   

7.
清江是长江在湖北省境内的第二大支流,蜿蜒400多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其水力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优越,从上世纪50年代起,长江水利委员会就着手勾画开发清江的蓝图。 1987年,“首战隔河岩、再战高坝洲、决战水布垭”的20年清江全流域阶段开发战略构想出台,同时,湖北省清江开发公司应运而生,担负起流域开发的重任。 15年过去了,清江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3家分公司、21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三座如巨人般的电站,梯纵式分布于清江之上,见证着清江公司流域开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清江是长江的一大支流,流经10个县市,干流全长423公里。清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水电资源外,流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绿色食品聚宝盆",可供开发和出口的绿色食品不胜枚举。如:魔芋、莼菜、薇菜、葛粉、白柚、大蒜、生姜、高山反季节蔬菜等。如何促使清江流域绿色食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荆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新特质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纪兴 《政策》2007,(2):41-43
荆楚文化的内容可概括为:神农炎帝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和现代革命文化。这些是荆楚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06,(11):18-18
荆楚文化包括八大系列:(一)炎帝神农文化;(二)楚国历史文化;(三)秦汉三国文化;(四)清江巴土文化;(五)名山古寺文化;(六)长江三峡文化;(七)江城武汉文化;(八)现代革命文化。这八大文化是荆楚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省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