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建华 《新东方》2004,(7):21-26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学贯中西的启蒙思想家,“是认真地、紧密地、持久地把自己与西方思想关联在一起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严复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天演论》的译者有关。因为他翻译了《天演论》,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因为他是《天演论》的译者,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贡献往往被人忘却。人们谈论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当时被誉为“输入西学第一人”,蔡元培先生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他第一个把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给19世纪末处于“学问饥荒”时代的中国引入了一股清泉。严复的翻译创作并非没有选择  相似文献   

3.
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起被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的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尤其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他首倡赋予中国民众以平等权、自由权,倡导资产阶级的法治主义,强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重要性,并强调分权。并且,他将中国特殊现实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结合起来,深入思考研究,对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作了异化,形成了他自己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但是,他的思想并没在当时的中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中国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先驱。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弱贫的的现状,必须全面学习西方,必须学习西方的思考和治学方法。他相信西方治学注重经验与观察是中西治学方法的最大不同,必须改变中国传统有"术"无"学"的状态。严复主张注重逻辑学是变革中国治学传统的又一关键。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早期海军留学生,严复是鸦片战争之后向中国系统介绍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曾被时人誉为“哲学初祖“和“新道德”的启蒙者。严复对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有人把他比作英国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一生从事经济学、伦理学和哲学的研究与著述的边沁(1748~1832),甚至说他是中国的边沁。应当说,自从有了严复,近代社会科学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来到中国。中国的社会科学能够发展到今天,严复的启蒙和奠基之功是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24,(1):10-11
<正>100多年来,严复的思想和精神始终感召他的后人坚守爱国之心、践行报国之志。在严复诞辰170周年之际,几位严复后人就如何传承和弘扬先祖“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的精神品格畅谈感受。严复孙女严倬云有人说,祖父是从福州走出去的中国近代史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更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严复诞生150周年(1854年1月8日———1921年)。这位崛起于福建侯官的启蒙先驱,几乎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严复14岁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19岁毕业,先后在建威帆船及扬威军舰上实习。1875年,23岁的严复赴英留学,倾慕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开始接触亚当·斯密、边沁、穆勒、卢梭、孟德斯鸠、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著作,深受影响。这为他日后从事译著西方思想文化名著奠定了初基。1879年他27岁时卒业归国,任教于福州船政学堂。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达20年之久。严复最主要的成…  相似文献   

9.
马强 《传承》2011,(17):72-73,88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其科学思想尤为丰富。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其进化论的自然观、功用主义的科学价值观和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等方面。严复接受过正统的西方教育,拥有系统的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背景,这使得他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西方逻辑学的传入大概开始于明清,其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传教士和教徒进行的翻译工作;二是国人译介欧美著作,其中徐光启的《几何原本》、李之藻的《名理探》、严复的《穆勒名学》《名学浅说》与王国维的《辨学》贡献最为突出;三是国人译介日文著作及编写逻辑著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列强传播科学文化是为了侵占中国的领土和中国人的思想;国人传播逻辑学是为了发展科学、富国强民;西方逻辑学的传播速度慢主要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西方逻辑学本身和翻译上的原因造成的;无论如何,西方逻辑学的传入对中国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蔡圣勤 《理论月刊》2004,(6):125-127
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和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一直是我国翻译界的金科玉律。但现代西方解构主义翻译观却坦言“作者死了”,文本——阅读——理解“永难弥合”。本文结合解构主义理论对作者、对文本的终极意义的解构的观点,对翻译研究尝试作出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2.
严复故里寻踪日农他手握译稿屹立在闽江北岸,眺望那滔滔江水东流入海。这是故乡人为纪念一代哲人严复(1854-1921)在其出生地福州市苍霞洲江畔的天演公园而立的石雕。公园取名“天演”系显示他的翻译巨著《天演论》曾深远影响中国近代的变革图强。今年5月是他...  相似文献   

13.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宣传、介绍西方近代伦理道德学说的同时,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进行了整理和改造,形成了由进化伦理观、自由平等伦理观、"开明自营"、"背苦趋乐"伦理观构成的伦理思想体系.他在传介西方伦理学说和改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伦理启蒙意义,对20世纪中国伦理学的建构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政协天地》2024,(1):12-15
<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近代中国将明末清初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推进到一个新的重要阶段,严复无疑是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严复以他长期浸泡西学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意识到学习西语的特殊重要性,强调要通过原文获取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重视科学在文明互鉴中的指导作用,主张取法西方近代政治制度,要从掌握构建西方上层建筑的科学原理入手;对西方列强“无法与法并用”、  相似文献   

15.
郑伟  李玓 《传承》2014,(9):123-125
晚清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救亡与变革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严复曾长期留学英国,对西方的宪政思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的宪政观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进化论、天演世界观、自由与民主三个层面审视严复的渐进主义宪政观,有助于进一步阐述其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试图通过严复选译的《天演论》来探析其文化倾向、文化态度与目的、文化创造力以及《天演论》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的形成是围绕"义利"关系的争论展开的。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的基本问题之一。处于国弱民穷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为探求中国富强之路,对传统义利观的偏弊进行深刻反思。严复借用西方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对传统义利观进行改铸,提出了"两相为利"、"义利合"的思想。严复倡导的"开明自营"指引了义利观新转向,严复义利观的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蒙意义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纪念严复《天演论》刊行一百周年沈苏儒著《论信、达、雅》即将出版中国近代层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夏(1854-1921)是向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第一人,对中国近代文化界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他在第一部译作《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  相似文献   

19.
<正>观看严复主要译著、信札、家书以及严复用过的打字机,与录制有由严复作词的清朝国歌《巩金瓯》的八音盒“亲密接触”……1月5日,在福建省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配套活动之一“科学与爱国——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文物展”上,大量珍贵文物吸引了参会嘉宾的目光。“严复先生是从福州走出的思想大家,是‘闽都’近代的骄傲。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严复,就是要更好地继承他‘开眼看世界,以笔醒山河’的思想和事业。”这次文物展的策展人和主讲者是福州市政协委员、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展品也均来自严复翰墨馆。  相似文献   

20.
在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中宣告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那些代表人物,毫无例外地都兼有两重身份,他们既是资产阶级某一政治派别,即维新派或改良派的领导人,又是资产阶级启蒙主义的倡导者.如果将严复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加以比较,那么他的后一重身份就显得更加突出些,他是更为典型的启蒙思想家. 严复学名宗光,字又陵,做官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一八五三年一月八日生于一个小康的儒医家庭.一八六六年,年方十三的严复因为父亲去世,家境顿窘,被迫放弃祖上读书应试的进身之路,去投考了当时还不为士大夫所重视的洋学堂——马江船政学堂.然而,正是这无可奈何的选择成就了他日后的事业.度过了五年学堂生活和五年军舰生活,一八七七年,严复被派赴英国留学.在这批远游者当中,产生了中国海军第一代训练有素的将领和技师.严复在同学中也是佼佼者,“考课屡列优等”,但他的眼光显然比他人深远得多,他注意了祖国的社会和思想文化.从后来的事实看,他是想通过西方和中国的比较,从中找出一条振兴祖国之路. 两年以后,严复毕业回国,历任福州船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