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区域产业政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区域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发挥作用的产业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具有他的特征和作用,主要包括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主导产业政策。制定正确的区域产业政策,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各方面支持和限制的重点,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进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态系统,同时又要注重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的现实,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市场体系培育、主导产业选择、市场环境打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双重身份是产生国有股股东"专横"的重要原因.国家同时作为微观经济主体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和作为行政权力主体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这种矛盾进一步说明传统国有企业并不是发展经济的最优化选择.只有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投资主体相互间的监督制约局面,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国有股股东"专横".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对社会影响深刻而广泛,目标群体的利益格局一般都要受到影响。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主要是社会各阶层成员,社会阶层之间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与反馈等诸多环节作用迥异,基于这种差异形成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会导致政策失灵。为防止或消除"政策失灵",政府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调整政策过程相关利益主体的结构,以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美国智库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提出应重视发挥各类社会利益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使公共政策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关注和需求,使政策目标平衡各类社会主体的合理利益,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内外贸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曾经引起学者们对内外贸一体化问题的热烈讨论,但其真正的经济背景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国内需求的问题.内外贸一体化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自发演进过程,它有助于加快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收益的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通过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促进国内需求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教育政策主体由决策主体、辅助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对象主体构成。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引发了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并导致政策效能降低。要最大限度实现政策目标,就必须寻求主体间利益契合点,提高主体素质和政策认同感,完善决策机制和监督制度,强化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8.
既有研究普遍将朝令夕改的发生归于政策质量问题,缺乏对朝令夕改政策过程生成机理的系统考察。基于政策预期和可动员资源两个维度构建朝令夕改政策过程类型矩阵,通过比较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特定政策的利益损失感预期是诱发关键利益相关者影响政策过程的根本动机,不同利益相关者则因其可动员资源类型的不同而选择差异化的行动策略,成为影响地方政府朝令夕改政策过程发生的关键因素。构建多元协商的政策生成机制,将多元参与的政策纠偏功能前置,可以有效降低朝令夕改的发生概率。多元主体参与背景下政策过程的优化亟待加强政策参与渠道的制度化供给,并致力于政策参与渠道在不同社会群体上的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9.
利益分析:研究政策执行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策执行本质上是相关政策主体之间基于利益得失的考虑进行的一种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对于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政策与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从根本上受利益驱动,主体利益矛盾或冲突的客观必然性决定了政策执行阻滞现象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如果不对利益的本质及其与政策的关系有所了解,就很难理解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行为动力,更谈不上对政策执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利益分析理应成为我们研究政策执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政府要基于区域人才合作的新形式,对区域人才合作进行全过程分析,运用概念分析和过程考察的方法,从涵义、现状、主体、利益构成、措施和局限性等多个角度具体分析区域人才合作的可行性与现实性。探索区域人才合作的实现方式以及政府在区域人才合作中发挥的作用,强调区域人才合作的重要性,以引导人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