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史文汇》2012,(7):23
陈默(1913--1949),又名冰思,上海奉贤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法政学院毕业,后参加革命.1932年被捕,入狱四年.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敌后活动.上海解放前夕,因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事泄被捕,1949年4月27日就义,时年36岁.  相似文献   

2.
散木 《党史博览》2013,(4):50-52
孙诗圃其人其事孙诗圃,1911年生,浙江萧山人,晚年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25年孙诗圃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时,由陈云、薛兆圣介绍加入共青团,1926年冬转为中共党员。在大革命时期,孙诗圃在陈云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孙诗圃不幸被捕,直到1932年才出狱。此后,他在无锡利用国民党书记员的身份,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历程中,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一个重要阶段。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手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在此过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得以积累经验、发展壮大。在此期间,许多中共领导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担任高级职务。他们的很多活动,都尘封在那发黄的国民党历史档案中。数十年光阴逝去,当我们拂去这些历史档案上的尘埃,重新翻阅这些珍贵的信函手迹时,一些熟悉的名字逐渐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参加“三大”的张国焘回忆说,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一个新问题——农民运动,是“这个农家子弟对于中共极大的贡献”。张说:毛泽东向大会指出,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建立了档案保管制度,保存党的文献资料。但在此过程中,尤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重要领导人参加国民党工作的许多珍贵档案文献,大多保存在国民党的档案部门。1949年,随着国民党的溃败,这些重要档案移入台湾,收藏于国民党中央党史馆。20世纪90年代后,国民党中央党史馆开始对外开放档案。200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与该馆合作,陆续将这些档案进行整理、复制,并在胡佛研究所对学界开放,为中国史学界开展研究提供了便利。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等同志,从中选编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几封信,予以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杨飞  李盈 《党史文汇》2012,(4):58-61
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陈独秀与尹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一段传奇交往: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期,尹宽与陈独秀亲密合作,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更是堪称生死与共,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待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后,尹宽也因“左”倾盲动主义被调离安徽省临委书记职位,历史再一次见证了这对“难兄难弟”的“同病相怜”;稍后尹宽接受托洛茨基主义,陈独秀亦在其劝说下投向托氏怀抱,两人又因进行托派活动被双双开除出党,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引人注目的一幕.  相似文献   

7.
走上革命道路张叔平(1897—1928),原名张秉铨,字叔平,出生于山西省永宁州大武镇(今方山县大武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8岁时,进入本村私塾学习。张叔平性格坚毅,勤奋好学,深受师友的嘉许。然而因家境窘困,  相似文献   

8.
罗亦农     
《兵团工运》2011,(10):18
<正>罗亦农(1902-1928)男,汉族,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共党员。罗亦农1921年赴莫斯科学习,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莫支部委员。1925年3月回国后,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历任中共  相似文献   

9.
石海 《湘潮》2011,(3):24-27
1923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首度合作,共同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林伯渠、李立三等一大批湘籍的共产党人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从推动国共合作到参与国民党改组,从筹建黄埔军校到参加北伐战争,  相似文献   

10.
1987年9月16日,中共上海市卢湾区委党史办经一年多调查,在《党史信息报》第42期上发表文章:《“中央军委旧址曾在辣裴坊”有疑》(后简称《卢文》)。该文认为,1927年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中央军委不可能在法租界辣裴坊设立办事处,因为辣裴坊是1927年10月才开始建造,于1928年建成的。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曾查阅过徐梅坤多次回忆材料,并亲自采访过年逾九旬的徐老。作者为《卢文》专门写信给徐老,询问他的看法。1987年10月10日,徐老特意复信给我,对此事表示“然”,认为“这事时隔六十年之久,变化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11.
陈玫 《世纪桥》2011,(10):15-17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2.
张家康 《湘潮》2012,(6):4-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和许多共产党员一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了3年,担任过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13.
王健 《党史文汇》2013,(8):57-59
2010年12月,笔者利用去台湾国民党党史馆征集资料的机会,调阅了该馆保存的两封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毛泽东书信,这"对于反映当时的时代情境和当事人的个性特色颇为传神"。从中也可以窥探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有关情况。第一封信是1924年5月毛泽东写给国民党中央执政委员会上海执行部的短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第一份中共中央机关报是1922年9月在上海创立的《向导》周报。《向导》周报历时五年,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破裂,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的整个过程.成为大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1923年12月,  相似文献   

15.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军校建立之初,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支援群众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杨匏安,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先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在中共和国民党中央任要职,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作为历史的丰碑,杨匏安的清霜坚傲骨和功绩已永载中国共产党的不朽史册。那么,在那些曾与他共事,最终牺牲在对方手下的国民党人眼中,杨匏安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笔者特将国民党人评价杨匏安的部分资料辑录如下,从另一个角度彰显出杨匏安不朽的功勋和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