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娟 《群众》2007,(1):55-5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辟新路径,创造新特色,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凝聚民心上做文章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处于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过渡状态的农民思想文化多元、多变、…  相似文献   

2.
于禄娟  常素巧  刘宁 《前沿》2007,(1):210-2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新农民是具有新观念、新文明、新素质和新人际关系的现代农民。国家应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造就和培育一代代的新型农民,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全国开始了一场空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庞大的农民群体占主导地位,农民素质的高底,直接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郑玉兰  张辉 《湖湘论坛》2007,20(2):14-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必须用辨证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既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农民自主和国家扶持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5.
沈宣 《今日浙江》2007,(13):60-61
浙江省从去年冬季开始,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围绕"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主题,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把教育、活动、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薛永 《淮海论坛》2006,(4):31-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而农民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本调研小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表明对农民素质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点问题提出。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重点谈到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问题。高度重视、培养造就新农民,这是我党的新理念,是对现阶段中国农民的新认识,也是我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建设新农村的核心问题是能否给予广大农民全面的国民待遇,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把农民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法律赋予农民群众的权益,对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我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民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奎杰 《群众》2006,(3):52-5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其中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去年以来,我们东海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一代农民作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政治认同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对新农村建设而言,提高农民对党的认同程度是其重要的政治起点和有效的政治保证。但是,目前农民生存状况、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状况仍然制约和影响农民对党的认同,认识并下气力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塑造新时期的新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条件。为此,党中央把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并作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我们应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塑造当代农民的新路子,努力构建新型农民的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鼎良 《前沿》2010,(10):99-1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后,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其关键措施是强基固本,为此要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拓展基础教育平台、构建基本价值体系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培育一代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本文从“明天谁来当农民?”的问题切入,研究了当代农村青年的职业分布、从业意向以及青年农民队伍迅速萎缩的原因,探索了指导帮助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培育新农民的思路与方法,认为培育新农民是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发力点。  相似文献   

19.
伍盟 《时事报告》2007,(3):24-2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眼中的新农村是怎样一幅图景呢?下面三种建设新农村的模式给出了生动形象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自10月下旬以来,德清县把钟管镇作为试点,围绕“争当创业新农民,共建和谐新农村”主题,以培育创业新农民为重点,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落脚点,扎实推进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试点工作。明确教育重点。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形式,摸清了当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真正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创业新农民。针对农民创业意识不强、技能不高、政策不熟,农民培训的阵地薄弱、形式单一,扶持、鼓励农民创业的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制定了实施方案。把如何激发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