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开发中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本文论述了西部开发中保护和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及举措。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学习十五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问题的论述杨兆馀长期以来,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是理论上比较困惑,在实践中又不可回避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在实践中及理论上虽然自十四大以来对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在思想上仍未...  相似文献   

3.
程萍 《人民论坛》2012,(11):6-7
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联合发布了《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对公务员在职务安排、任职地点和履行公务方面规定了三种回避制度,即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新回避规定能否阻断公共治理中的人情关系,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同时,与"异地为官"的中国式地域回避制度不同,现代西方国家官员任职大多采取本地化选举的策略。"异地为官"还是"本地就任",两者究竟孰优孰劣?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疑罪"从无的由来、我国立法确认的意义;什么是疑罪?疑罪的概念、疑罪与证据的关系、疑罪的标准;为什么从无?刑事诉讼法律的规定怎样应用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低保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应退尽退"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且需迫切解决的难题:低保资格难确认,动态管理难到位,低保对象不愿低收入就业,"关系保"难杜绝.如果说"应保尽保"是一道较为复杂的数理"加法"运算,那么,"应退尽退"则是一道难解的"多元方程".  相似文献   

6.
国外现代的回避制度目前为止,世界上规定回避制度的国家有瑞士联邦、阿根廷、奥地利、印度、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英国、美国等。从回避的种类上看,主要是亲属回避。只有个别国家规定了政党回避。同学回避。其中对于亲属回避,各国在其回避范围上的规...  相似文献   

7.
公司设立和运作的不规范操作,导致大量股东资格确认案件的发生,加之公司法缺少明确的相关规范,司法实践中处理方法较为混乱。本文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范围内探讨了增资扩股情形下股东资格确认的几种情形,并联系公司资本制度的有关理论,着重论述了增加资本在股东确认过程中应当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8.
1913年,斯大林在他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较为周密地论述了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界定了我们适用至今的民族概念。七十年过去了,今天永不驻足的历史却以无可辨驳的现实向这一界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并由此不容回避地把进一步探讨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课题提到了民族理论研究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12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关系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高十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着眼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就如何发展和推进农村基层民}政治建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地阐述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工作重点以及如何保证健康发展等重人问题。江泽民同志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事要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想观点,是当前及今后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指导思想。正确认…  相似文献   

10.
日前,浙江省委印发了《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办法》,这是继我省对党政领导干部兼职、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职务回避和公务回避等问题进行规范后,在防止利益冲突方面推出的又一实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有关回避的规定概念与分类:回避,是为避嫌而不参与其事。回避制度,是根据公务员与其亲属关系的不同程度所作出的不同的回避要求。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围绕亲属回避为中心,规定了三种回避类型: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回避的亲属范围: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国家公务员回避的概念公务员的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的亲属关系和公务活动。二、公务回避的种类公务回避的种类包括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三种。三、法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根据《湖南省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规定》(湘人发)〔1996〕文件规定,国家公务员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的,必须按规定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一)夫妻关系;(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于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没有规定,这给案件的公正审理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作为法院内部最高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虽然不直接参与案件的开庭审理,但它对案件处理的讨论决定,独任审判员和合议庭却必须执行。文章就我国目前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回避的方式、主体、事由、程序、效力及保障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速,社会弱势群体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继续存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在中国人大新闻网上看到一篇《审议发言时拟任人员有回避的必要吗》的文章,由此引发了笔者对人大常委会任免事项中关于回避诸多问题的思考。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人大常委会更高更深层次的议事程序和制度问题就越来越被社会和人们所关注,进而人大常委会任免回避的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大研究探讨的新课题。现实中,当权力与理智发生碰撞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回避呼唤法制本刊记者夏子回避,离我们有多远回避,真正实行不容易回避,我们回避了什么面对即将全面实行的回避我们做好了准备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比较重视亲属友谊关系的民族,亲属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照、相互提携历来被看作义不容辞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种...  相似文献   

17.
任官回避制度初创于东汉末年,唐宋逐渐成熟,明清臻于完备。明清时期在继承前朝回避制度的基础上,对官员任职的地域回避、亲属回避、职务回避和师生回避等方面有所增益。明清回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抑制地方势力膨胀,维护绝对皇权,减轻吏治腐败,维持王朝秩序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人权是指人们在实际中享有的并为法律规范确认的权利和自由。人权保护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也讲人权保护。文章还阐述了刑事侦查与人权保护的关系、存在的错误倾向及刑事侦查保护人权的意义,进而对刑事侦查的立案、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与检查等各个不同侦查阶段保护人权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过程,认为邓小平民族理论从50年代初奠基到党的十五大予以确认,经历了半个世纪。邓小平民族理论包括: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在民族发展问题上主张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在民族法制建设上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民族工作方法上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邓小平民族理论具有求实、全面、创新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20.
中组部、人社部近日印发《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规定公务员要进行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除血亲关系和相关公务活动的回避外,规定还明确了公务员一般不得在成长地担任市(地、盟)党委、政府正职领导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