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涵静 《团结》2003,(6):86-88,27
孙中山在1917年-1919年间,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和多次失败的教训,写下了《建国方略》。《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是他的政治现代化学说;《实业计划(物质建设)》是对  相似文献   

2.
王唯铭 《党政论坛》2013,(22):38-39
一、“大上海计划”由来已久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作了如此构想: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和100万英里的公路将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大海港,  相似文献   

3.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建忠 《团结》2001,(6):41-42,45
1921年孙中山出版了《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一书,系统阐述了建设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宏伟构想。在这一构想中,他提出大力发展西部经济,缩小与沿海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40年,形成了一整套博深的思想理论体系,所著《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清末、民初他深刻认识到尽管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实、人口众多,但是,由于长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缚,鸦片战争又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上国内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致“民穷财尽”,经济十分落后。他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为要“建设新中国”,必须进行经济建设。他所著的《实业计划》就是他提出的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政策。他认为进行经济建设,第一,要发展农业生产;第二,要发展交通、邮电、通讯事业、建设铁路、公路、海港、开发航运、治理河道;第三,要  相似文献   

6.
吴如玉 《团结》2006,(4):62-63
1988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审编的《金陵春梦》第八集“大江东去”(以下简称“金八集”)出版了,这是我的老伴葛世大在1978年获得平反后,笔耕十年之硕果。平反时,生于1919年的老葛年已花甲,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选择了笔耕来弥补曾失去的24年人生韶华。最初,他应友人之约,文译《古代侦破故事》,以求出版应市。后因老葛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受教于蒋介石,并随蒋经国工作多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金陵春梦》的零星文章,引起了出版界的注意。上海文化出版社便盛邀老葛续写《金陵春梦》的第八集,以补原作者唐人因病未完之憾,老葛答应了。此后,老葛为了…  相似文献   

7.
孟向荣 《民主》2004,(8):37-38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公安部宣传局、全国妇联宣传部联合编辑的《任长霞》和《永恒的彩霞》两书,于2004年6月相继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任长霞》和《永恒的彩霞》的出版,是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例证。也是公安战线“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指导方针产生效果的真实反映。它从一个侧面为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中,全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与革命和建设时期优秀共产  相似文献   

8.
养生三法     
邵林 《党政论坛》2011,(10):48-49
杨力头衔很多,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著名作家、学者、养生大师等等。1980年出版的《周易与中医学》,110万字的学术专著让她一举成名。其后,她将《易经》、《黄帝内经》与养生相结合,先后出版各种养生书籍30余种,对于养生,她强调:“有个体差异,养生方法不能完全复制。”  相似文献   

9.
刘斌 《民主》2011,(11):43-44
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深情地赞美南京城:“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各界》2010,(7):31-31
远村总编:您好!我是《各界》的一位读者,近读《各界》2010年第二期“商鞅: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改革”一文时,发现将“商於”的“於”字,写成了。“于”,虽然“於”、“于”二字可以通用,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是秦汉政治社会转型时期十分重要的思想著作,其中的“忧乐观”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淮南子》的“忧乐观”具有强烈的政治忧患意识和警醒意识,有助于政治个体实现趋利避祸、远害得益的政治目的;“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淮南子》的“忧乐观”具有显著的政治调控意识和政治人格塑造意识,十分关注政治个体的心理变化;“失本则乱,得本则治”,《淮南子》的“忧乐观”具有深刻的政治批判意识和求“治”意识,试图化解各种政治发展中的危机和困境。这些重要的政治理念充实与丰富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建设,对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廉政意识和廉政实践的有效性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学昭于1935年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中国第一位留法文学女博士。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名长篇小说代表作《工作着是美丽的》,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也是在解放区出版的第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陈学昭,作为共产党员,忠于信仰;作为作家,始终紧握笔杆。毛主席曾说:“既是文学家,又是教育家”。陈学昭无疑作为文学博士在文学和事业上是成功的,但她的情感故事却让人感觉凄入肝脾的痛与遗憾。  相似文献   

13.
方克 《党政论坛》2008,(22):41-41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办过多种党刊,其中中共中央办的党刊有18种:党创建时期的《新青年》和《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除继续出版《新青年》外,新办的有《向导》、《前锋》和《中国共产党党报》、《中央政治通讯》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除继续出版《中央政治通讯》外,先后创办了《布尔塞维克》、《红旗》、《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文正 《学理论》2008,(13):85-85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三昧     
郑良 《党政论坛》2014,(16):17-17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却能教人悟出个中三昧:猪八戒称“悟能”,凭着主观能动性,乐于享受生活;沙和尚称“悟净”,做到了心地清净,善于自我保养;孙行者称“悟空”,法力超越时空,终于修成正果。生命三昧能、净、空,就是在解喻生命的三重境遇:生理——心理——哲理。  相似文献   

16.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 )。进而以该书《中庸》译文为例,比较卫氏译文与其他拉丁文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勾勒出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翻译与阐释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卫氏译文的独特之处及个中缘由。  相似文献   

17.
近日出版的《探索与争鸣》撰文认为,治理社会群体性事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心理建设:第一,积极稳妥地制定和施行社会公共政策,努力提高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和可预期性。可以肯定的是,一定社会心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8.
索晓海 《学理论》2009,(14):125-127
不少文学名作需要重新解读,杜运燮诗作《山》不是对于奋斗作一般意义上的讴歌,而是表现精神追求者的生存状态;林语堂散文《祝土匪》善用反语,文中隐藏着五层逻辑关系;鲁迅小说《伤逝》批评了当时青年“五分热”的病症;沈从文小说《丈夫》揭示的仍是湘西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和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00年6月19日《学习时报》发表了《落日的辉煌》一文。文章的副标题是《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文章发表后,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内外几十家报刊先后予以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十年过去了,在全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迎来自己90华诞的今天,重读《落日的辉煌》,倍感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0.
黄平在《党建研究》2006年第11期中撰文指出,目前的干部考察工作存在“四难”,即:真实情况了解难、考察对象把握难、考察内容量化难及考察不全定论难。要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首先,突出一个“深”字,用好集中考察。一要深入分析干部的述职报告;二要细心甄别民主测评结果;三要重视研究座谈了解的信息。其次,突出一个“细”字,做好日常考察。一要经常观察干部在工作状态下的表现;二要利用特殊机会考察干部的能力水平;三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干部八小时外的情况。第三,突出一个“实”字,完善配套制度。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除继续落实好《干部任用条例》和已有的相关制度外,还应探索建立和实行以下四项制度:一是制定考察工作实施细则;二是实行差额考察制;三是建立考察举报和申诉制度;四是建立尊重考察成果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