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虽有“仲裁”之名,但实为“行政裁决”。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对解决劳动争议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劳动仲裁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法定程序,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随着劳动争议内容的复杂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弊端已逐渐凸显出来,不利于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笔者对劳动争议仲裁加以定性,并对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加以完善,从而促使劳动争议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核心问题。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否必需,取决于该国或地区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只有在采用强制性仲裁或者采用或裁或诉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设置才具有必要性。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模式具有独特性,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我国设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正当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作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则因为衔接不当产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通过在法院内部建立劳动审判庭、建立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制度、探索劳动争议仲裁司法提前介入等方式实现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机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运作中都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缺乏管辖权异议制度和仲裁保全制度,对仲裁裁决的监督体制不完善等等。因此有必要以劳动争议仲裁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机制的具体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小额劳动争议和标准明确的劳动争议确立了一裁终局制度,然而这一规定并不像有的立法者和学者所说的是劳动争议处理的灵丹妙药。一裁终局制度不适宜出现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因为它很难保证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对双方当事人的诉权处理易造成不当。建议我国对这种小额劳动争议和标准明确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采用一体允许当事入上诉并一体限制当事人诉权的方式,以更加合理的制度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劳动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程序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机制之一。但我国过去的劳动争议处理剁度存在不少缺陷,新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则基本立足于我国实际,在一些制度设计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为:立法价值取向更加务实;劳动争议调解主体多元化;争议处理时限缩短,提高了争议处理效率;仲裁组织的建拘趋于合理化;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进行了重欠完善;确立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终局制;确立了私法对劳动争议仲裁的有限监督等,从而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诸多缺陷.为了充分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强化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的调解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的仲裁机制、重塑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8.
2014年,广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系统健全依法维权和预防化解纠纷机制,进一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依法维护了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化解劳动争议,促进社会和谐全区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不断完善争议仲裁制度,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14年。  相似文献   

9.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是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实行“仲裁前置”程序,由于劳动仲裁程序与劳动诉讼程序的差异,使得审判实务中存在着许多衔接上的边缘问题需要澄清。本文对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和中止、中断问题,对是否已经经过“仲裁前置”的问题,对原仲裁裁决的生效、不生效、部分生效问题,对增加、减少仲裁请求、反诉及二审诉请问题,对提交证据及举证责任分配等两种程序衔接中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辨析,以期能为审判实践积累一些经验或为立法机关立法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劳动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程序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机制之一。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模式却颇遭诟病,新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立的相关制度也存在缺陷,所以,需要进行制度重构:一是应坚持平等公正、成本合理化、有效化解矛盾与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争议处理价值取向;二是处理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侵权争议与合同争议应适用不同方式;三是取消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坚持"三方原则",转移调解重心,实行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调解制度;四是淡化劳动争议仲裁的行政属性以增强民间性,简化仲裁程序以提高争议处理效率,裁审实现分离,正确发挥仲裁功能;五是改造劳动争议审判组织及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机制,合理确定劳动争议诉讼的主管范围,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仲裁在我国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呈现"诉讼化"趋势,政府、资方、劳方三方人员利用集体智慧共同参与、共同裁决实则为行政机关"独裁"。以高效解决纠纷为目标的劳动仲裁程序实则冗长复杂,劳动争议案件"久裁不决"现象屡见不鲜。在劳动诉讼阶段,从立案受理到法院审理作出判决,一系列同仲裁并无太大差异的程序需要从头再来,从而导致诉讼资源的浪费,甚至使劳动仲裁成为了拖延责任的手段。因此,两大程序之间需要衔接。在思路上,以诉讼资源的高效配置为视角,可从证据的采纳、专职仲裁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劳动仲裁机构的独立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劳动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时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该制度的具体适用对劳动者的自我救济方式进行了若干不合理限制 ,我们从起算点等三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我们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人类交往范围的日益广泛,社会关系的趋于复杂化,使维系原本单纯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越来越困难,权利义务三角关系的客观存在是设立第三人制度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我国仲裁法学界和实践中对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的价值与途径争议颇多,应当通过透视各学派争议及仲裁实践的探索,在肯定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竭力纠正理论界与实践界对仲裁第三人的主体定位偏差,揭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本质含义,并定位仲裁协议第三人进人仲裁后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与掌握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确定的劳动争议范围,是切实保护劳动者劳动权利,维护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前提。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包括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解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解决和劳动争议的诉讼解决。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是两个独立且联系的程序,二者有其各自的程序规则和流程,但由于仲裁强制前置于诉讼程序,经过仲裁的劳动争议才可以进入到诉讼程序中,仲裁裁决与审判内容存在着牵连和制约。当事人在仲裁中的请求事项与诉讼中的诉讼请求如果不一致,将导致前后程序的冲突,进而影响当事人的实体权益。针对于此,应在对程序性冲突问题进行分析、甄别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引入相关衔接规则,使劳动仲裁与诉讼的程序对接更加畅通和严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仲裁制度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我国《仲裁法》、《劳动法》、《公务员法》的颁布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发布,在我国呈现出民商仲裁、劳动仲裁与人事仲裁三大仲裁制度并存的局面。三大仲裁制度都有其法律的支撑并自成体系。相对而言,民商仲裁制度比劳动仲裁制度和人事仲裁制度较为成熟,劳动仲裁制度需要重新设计仲裁程序,人事仲裁制度则应该并轨到劳动仲裁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是两项专门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制度,二者具有性质不同、依据不同、原则不同、程序不同、审限不同、效力不同、收费不同等差异,二者现行的制度各有利弊.因此,应实行裁审分离制度.  相似文献   

18.
谢焱 《工会论坛》2004,10(5):18-18
工会组织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其在劳动争议仲裁的处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工会组织在不同的劳动争议中的地位有所不同 ,但身份都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9.
《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对该起点的规定,引发了一些法理冲突和法条矛盾,导致了在法律适用和执行上的困难。因此,法律应当对仲裁申请期限的起点作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从而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临时仲裁作为仲裁制度初始阶段的唯一形式,在解决争议纠纷方面相比机构仲裁有其独特的优势。临时仲裁制度在现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得以确立,在国际层面也得到认同。我国在仲裁制度建立之初,没有确立临时仲裁,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法治层面考量,都需要确立我国的临时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