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7月22日至28日,应"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邀请,贵州省台联会长曾力群率贵州省定居台胞一行6人赴台,开展了为期7天的参访交流。贵州省台联与"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于2015年3月签署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推动两地少数民族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先后促成了5对友好民族乡镇、一对友好民族小学的缔结。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就推动两地少数民族乡镇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探索共同历史文化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取得良好成绩。此次赴台,在"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主席根志优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4)
<正>永续传承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文化张贵珠,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人,被2012年南投县政府公告登录为传统艺术"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经挑技法技艺保存者。她在传承着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族群的编织文化。赛德克族群和台湾少数民族其他族群一样,经过历史的洪流,人口外移严重,耆老凋零,面临部落传统文化艺术逐渐消失的命运,但文化认同或许能够延缓族群灭绝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5,(14)
<正>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俞正声表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同胞共同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牺牲的英烈忠魂,这其中就包括许许多多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而牺牲的台湾少数民族先烈们。俞正声高度肯定台湾少数民族为反对"台独"、发展两岸关系所作的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24)
<正>11月17日,应山西省台联邀请,在"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主席根志优先生的带领下,台湾少数民族长老头目一行17人来到山西,开始了为期8天的参访活动。此次参访团的台湾少数民族长老头目分别来自台湾少数民族阿美、太鲁阁、赛夏、布农和邹等10个族群,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山西。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0)
<正>"阿美族群传统歌谣、迎宾舞蹈、台湾少数民族手作体验……"5月1日,台湾少数民族山舞天使团成员跨海来到福州三坊七巷闽台青年创业基地"唯美客文创聚落",为福州市民作精彩演出及展示,受到民众热捧。台湾"原住民族文创农特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何玉平表示,两岸一家亲,首次率领13位老中青三代台湾少数民族艺人"带着家乡原汁原味的东西,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歌  相似文献   

6.
李倩 《台声》2019,(10)
<正>5月18日,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5·18福州海交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由全国台联邀请,福州省台联和福州市台联协助承办,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组织部分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参加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展出了台湾少数民族的产品,包括台湾少数民族种植和加工的高山茶、红米、黑糯米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2)
正一直以来,台湾少数民族都只能随波逐流,被人选择,被历史边缘化。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有机会了,我们要参与写就历史,希望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关于他杨品骅,1982年出生,台湾花莲县人,台湾少数民族。2012年,杨品骅成立自己的文化艺术团,取名为"漂流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
<正>2016年12月15日至20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台联副会长陈杰陪同台湾少数民族议事联盟主席根志优为团长的台湾少数民族考察团一行41人再次赴湖南,与湖南郴州华汉栖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就去年10月签署的"郴州台湾风情农业精品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后,正式签署具体合作协议。12月16日,郴州市苏仙区委统战部主持,郴州苏仙区政协少数民族、归侨界别部分政协委员与项目双方召  相似文献   

9.
正8月1日是台湾"原住民族日",蔡英文代表民进党当局向台湾少数民族道歉。这场政治秀刻意扭曲史实,不仅没有获得舆论的肯定,反而引起很大争议,受到广泛批评。台湾少数民族难获实质利益为落实选举政见,蔡英文大张旗鼓举办道歉秀,企图讨好台湾少数民族,但台湾少数民族并不领情,呛声不断。台湾少数民族歌手巴奈抨击说,这次道歉仪式很像"扮家家酒"。  相似文献   

10.
肖军 《台声》2010,(1):20-21
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1月6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旗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富展出。作为祖国大陆首次系统、全面、原汁原味地展现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大型主题展览的主办单位负责人,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在接受大陆媒体联台采访肘表示,随着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大陆民众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交流交往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56个民族56支花,56个民族是一家。"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力量始终不可或缺。2月22日至27日,应沈阳市台联邀请,台湾少数民族辽宁参访团(简称"参访团",下同)赴辽宁沈阳参访。此次参访团由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主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探讨近20年来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创作风貌的基础上,发掘从台湾少数民族主体这一相对边缘视角言说历史的再现与批判潜能,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相关文学创作与诠释所折射出的台湾政治文化变迁。台湾少数民族与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在处理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时的切入视角与美学策略有显著差异:台湾少数民族作家致力于追溯被汉文化入侵、改造和收编的历史,反思部落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溃败命运,并通过召唤部落文化传统来重建族群认同;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侧重于以历史事件为扭结呈现创伤记忆,一方面流露出某种赎罪心理,另一方面也有淡化历史上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冲突的倾向,以共构入史的策略将台湾少数民族的悲情转化为“台湾人”的悲情。本文认为,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分析应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论的兴起与本土化论述策略转型的社会背景的考察相结合,才能还原台湾少数民族议题在当代台湾的兴起与质变过程,进而把握近20年来文学领域对台湾少数民族题材的关注所呈现的历史眼光与意识形态心理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1,(12):49-49
“台湾还有14个少数民族族群呵?不看还真不知道。”“哇,宝岛上的少数民族是这样生活的呵!”这是2009年12月2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给大陆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也是大陆第一次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大型主题展览。后来,在2010年4月,展览又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再次举行。据悉,展览今后还将在大陆一些地方展出。  相似文献   

14.
刘凌斌 《两岸关系》2010,(11):15-16
<正>金秋10月,时逢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正式回归祖国65周年,两岸各界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隆重纪念台湾光复这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事件。北京,首次展出台湾少数民族抗日史实10月25日,由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中国社科院和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纪念台湾光复65周年学术研  相似文献   

15.
<正>来大陆发展11年,杨品骅终于圆了参加海峡论坛的梦,而且以他最乐于表达的身份,一个台湾少数民族音乐人。6月16日下午,台湾少数民族文艺演出在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少年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演,从下午4时30分到5时30分,将近1个小时的演出,仿佛将人拉到了阿里山、玉山、太平洋,"少数不再是少数,这是一个可以被看见与触摸的群体"。策划这场演出的导演杨品骅说。从2007年在大陆发展至今,杨品骅一直致力于推广台湾少数民族文化,成立漂流木艺术团、建立台湾少  相似文献   

16.
<正>4月7日,海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肖杰在陵水县会见了应邀前来参加海南省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的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全国台联副会长、海南省台联会长符之冠陪同会见。肖杰对参访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琼台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同,以根志优先生为团长的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连续两年来海南参加黎族苗族的传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17)
正"20多年前,在两岸还在政治协商时,两岸少数民族的情感、文化就已经统一了;如今,两岸关系再次遇冷,但少数民族的交往仍在继续,不因政治而中断。"8月14日,在滇参访交流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协会"理事长孔文吉如是表示。当日,孔文吉率领的30余人组成的台湾少数民族访问团,在结束丽江、大理之行后,回到昆明,和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宁会见。孔文吉  相似文献   

18.
<正>"山歌不唱哟就不开怀哟,娇阿依……"伴随着重庆彭水县苗族民歌《娇阿依》,5月10日至16日,第7届"两岸一家亲—渝台少数民族交流活动"在重庆拉开序幕。来自台湾6个县市、5个族群的37名少数民族同胞走进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启了为期7天的参访交流行程。"两岸一家亲—渝台少数民族交流活动"作为渝台交流品牌项目,自2013年起已成功举办7届,累计邀请台湾多县市、多族群、多领域300余名少数民族代表来渝,先后促成台湾南投、台东、新北等县市与重庆彭水、酉阳、石柱、秀山等区县少数民族乡  相似文献   

19.
10年前,40多岁的根志优接受过本刊的采访,那时,适值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京开展,那次展览是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系统性地推向大陆的首次尝试。作为那次展览的艺术总监,他包办了从场地设计、展品收集等等事无巨细的工作,他好似有用不完的热情,就像台湾中央山脉永不停落的飞鹰,他将推广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称之为"血管里流淌的责任"。岁月终究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飞鹰"渐显老态,两鬓掩映白发,眼睛下吊着眼袋,帅气硬朗的五官显示出一种成熟与稳重。年轻时,他从事过记者、摄像、编辑、撰稿人等职业,曾获得两岸诸多奖项。而今,他专注于台湾少数民族发展与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说,成熟意味着某种"保守",他更加务实,更加学会了为台湾少数民族争取实实在在的权益。英雄豪言壮志消末的背后,是对承担更重责任的默写。那颗心依旧在勃动,飞鹰一天不落地,就要一直飞翔。趁着本刊记者跟随报道台湾少数民族辽宁参访团的机会,我与中评社记者联合专访了根志优。  相似文献   

20.
孟莉  孙玲 《台声》2010,(9):49-50
8月10日至20日,应全国台联邀请,由来自排湾、泰雅、邹、鲁凯、阿美、赛夏、撇基莱雅、葛玛兰、布农等9个台湾少数民族部落的头目长老组成的大陆参访团,共计34人,在北京、云南两地进行参观访问。此次参访活动是继今年初全国台联成功举办“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后,又一次大规模地邀请台湾少数民族头目长老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