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遗产诉讼及未来我国自然人之遗产破产中,谁是诉讼主体(尤其是谁是被告和被申请人)的问题,在我国民法典之继承编中并不清楚。首先要确定的是:概括继承原则还是个别继承原则?尽管我国公司法与合伙企业法也规定有个别继承,但从民法典第1121条及第1147条之规定看,概括继承应该是我国继承的一般原则。因此,继承人全体也就自然成为遗产诉讼的主体。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上将诉讼主体区分为实体主体和程序主体,但是,我国2006年破产法已经否定了“程序主体”的这种做法——破产管理人只能以破产债务人(破产企业或者其他债务人)的名义起诉和应诉。因此,遗产管理人不能成为诉讼的主体,尽管他可以启动程序——这是其职责所在。但是,如果对遗产开始破产程序,由于“限定继承”的适用,必须把继承人的个人财产同遗产区分,就不能把继承人作为被申请人,只能针对遗产本身。因此,我国未来个人破产程序中必须有一个在继承人团体与每个继承人之间的阻隔主体——国外称为“破产财团”(我国未来如何称谓待定)。另外,在我国民法典规定无人继承财产归国家或者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情况下,国家或者集体经济组织也有可能成为遗产债权债务关系诉讼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建立——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绪翔 《行政与法》2005,(9):125-127
对于我国破产法是否应当包括自然人破产制度,学界观点不一。从《破产法》(草案)中可看出,合伙的破产能力得到了认可,但却未赋予自然人有破产能力。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试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主张在我国应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3.
破产立法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利明 《法学》2005,(3):3-15
本文结合我国破产立法中有关自然人破产、破产原因、破产管理人、重整、国企破产以及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问题进行了研讨;建议我国破产法应当对自然人的经营破产问题作出规定,破产法应当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申请破产的原因,对政策性破产应当作出必要的限制。劳动债权不能优先于担保物权而受偿。  相似文献   

4.
自然人破产能力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自然人破产能力是我国当前破产法理论和破产立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分析自然人破产能力的历史发展以及自然人破产存在的根源后指出:在我国,确立自然人破产能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完善破产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自然人破产能力问题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破产法的保护及民法平等和公平理念的实现。本文对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对我国破产法采取一般破产主义立法模式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破产法中没有自然人破产制度,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创建自然人破产制度可以借鉴先进立法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考虑确立自由财产制度、许可免责制度、复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新颁布的破产法无疑完善了破产法律制度,但在自然人破产能力问题上却完全作出了否定的选择,不能不说是新破产法的遗憾。一部法律的颁布不仅要具有稳定性、权威性,而且要有前瞻性。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与国际接轨的呼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破产法无疑完善了破产法律制度,但在自然人破产能力问题上却完全作出了否定的选择,不能不说是新破产法的遗憾。一部法律的颁布不仅要具有稳定性、权威性,而且要有前瞻性。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与国际接轨的呼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破产法所规定的适用范围是适用破产法的前提,本文在对自然人破产制度进行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破产法应采用一般破产主义,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以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和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早有企业破产法,但却一直不承认商自然人的破产资格。确立商自然人破产立法是商法必然的发展趋势,因为商自然人破产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保障法的公平价值。本文分析了建立商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构建我国商自然人破产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破产是市场经济在其竞争、优胜劣汰等规律下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破产法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法律,它通过对债权人、债务人等利害关系人权益的保护,使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等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企业破产法,但是尚没有制定个人破产法(本文中对个人破产法与自然人破产法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就使得很多因个人债务纠纷引发的社会问题与矛盾无法在个人破产制度下得到合理解决,并严重影响到企业破产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刘黎明 《法商研究》2007,24(2):98-103
刑事破产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该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一定数额的财产损失,行为人对此损失应该予以赔偿,但行为人的财产总和又不足以赔偿被害人或其亲属的财产损失而被宣告破产的一种免责制度。刑事破产制度的确立,可以体现破产法的人道感情、公平理念、效率理念、自治理念等价值取向。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各国的破产法均规定可以对自然人提出破产程序的申请。最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没有规定自然人破产制度,这是立法的一大疏漏。因此,在我国确立刑事破产制度,对平衡行为人与受害人或其亲属的利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波  屈茂辉 《河北法学》2004,22(10):58-60
新破产法草案把破产法的适用对象不仅扩大到了非国有企业、合伙企业,而且还包括了商自然人。但仅仅有了立法上的确认还不够,要使商自然人破产在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应对它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探讨。未雨绸缪地考察和探讨商自然人破产的具体适用对象及可行性,无疑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和个人消费信贷量的急速增长,债权债务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一部系统的《自然人破产法》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调整,就势必导致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也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这违背了破产制度的初衷。而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国际发展趋势,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前期,还没有具体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立法来保护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合法利益,为了使债权人债务人充分实现自身权利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5.
破产免责制度是针对自然人破产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保障诚实债务人获得重生的双重价值.我国现行的破产法没有确立破产免责制度,因而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个人消费信贷迅猛增长对破产法的新要求.我国应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免责制度的立法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破产免责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破产法的适用范围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现行破产法只适用于企业法人破产的规定 ,已不足以解决我国实践中大量债务不能清偿的问题 ,在设计灵活多样的程序制度的同时 ,新的破产法应当适用于自然人和企业法人。  相似文献   

17.
破产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部重要法律。破产能力的界定反映一部破产法的价值取向 ,决定破产程序结构。我国目前对企业法人的破产能力已无争议。从破产制度的目的和立法政策两方面探讨确定自然人破产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确立商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立法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世界各国的破产法律制度,尽管采用的是不同的破产主义立法,但商自然人都是其破产法的调整对象。我国目前的《企业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中有关破产的程序都只规定了企业法人具有破产资格,而不承认不是法人的企业、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组织具有破产能力。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自然人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经济组织,且濒临“破产”的问题亦相当突出,目前全国人大授权有关部门起草的新的《破产法草案》虽已大胆写进这一内容,但仍存在激烈的争论。那么,这些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自然人真的不应该具有破产能力吗?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对商自然人破产立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编者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遗产纠纷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关乎民生的重要事件,遗产纠纷的处理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但是在国外的遗产破产制度已经很完美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却没有赋予遗产破产能力,可以算是一种缺陷。承认遗产的破产能力不但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而且能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律制度。本文首先从法理上分析遗产具有破产能力,符合破产的能力要件,接着以现实为基础论证我国承认遗产破产能力的必要性。从而建议我国应承认遗产的破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破产立法仅赋予了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以破产能力,在立法例上属有限破产主义。而对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自然人的破产问题,尚有待在将来的破产立法中加以规定。为了弥补破产法适用主体上的不完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