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去年9月反盗窃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来,各级人民法院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9·3”电话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当前开展反盗窃斗争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广大干警搞好反盗窃斗争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许多法院还成立了反盗窃斗争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领导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和指挥,并调配业务骨干以充实和加强办理盗窃案件的审判力量,从而确保了反盗窃斗争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反盗窃斗争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近几年同盗窃斗争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发出了《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历次有关盗窃罪的司法解释进行了清理、修改和补充,对办理盗窃案件实践中提出的九个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司法解释.为了更进一步推动目前正在深入进行的反盗窃斗争,我们结合起草和适用《解释》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反盗窃斗争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近几年同盗窃犯罪作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于最近联合发出了《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历次有关盗窃罪的司法解释进行了清理、修改和补充,删去了一些过时的规定,对办理盗窃案件实践中提出的九个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自1991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的反盗窃斗争,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了。为了加强指导,保证稳、准、狠地打击盗窃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颁发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如《关于办理盗窃犯罪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关于修改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通知》等,对审判实践中如何适用法律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规定。但是,随着反盗窃斗争的进一步开展,审判实践中仍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盗窃无形财物的认定问题,盗窃案件的死刑标准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影响着反盗窃斗争能否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决定对办理盗窃犯罪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难题开展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加,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险反欺诈综合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社会保险欺诈,在立法层面应出台《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对社会保险反欺诈进行专门规定。在《刑法》中增设社会保险基金诈骗罪,并且鼓励社会保险反欺诈地方立法。在执法层面应增设社会保险反欺诈工作机构,建立社会保险反欺诈行政协调机制,同时制定社会保险反欺诈专门管理制度。在司法层面应适当扩大人民法院受理社会保险争议案件范围,充分利用社会保险欺诈典型案件公开审理的宣传教育功能,发挥社会保险欺诈案件司法建议的完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盗窃案件发案率高,居各类刑事案件之首。加强同盗窃犯罪活动的斗争,是刑事审判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为了更有效地同盗窃犯罪作斗争,笔者就当前盗窃案件量刑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对共同盗窃的犯罪  相似文献   

7.
反盗窃斗争正在全国城乡普遍开展,在审理盗窃案件中,我们发现,盗窃犯罪一般都伴有破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有的相当严重,造成成千上万的财产损失。以往对盗窃犯罪中破坏公私财物的一般作牵连行为不单独定罪量刑,损失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也只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当前,盗窃犯罪十分猖獗,盗窃犯罪中破坏公私财物的行为面广量大,日趋严重。如对这种破坏行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义马市人民法院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发现在提起公诉的七十起盗窃、赌博、贪污、诈骗案件中,赃款赃物随卷移交的仅有五起,占7.14%。多数案件赃款赃物没有随卷走,有的下落不明,有的私自动用。经过调查分析,大体有如下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盗窃案件在刑事犯罪中始终高居榜首,随着形势的发展,近几年来,盗窃犯罪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参与盗窃的人数来看,具有明显的群体化倾向,即多人(三人以上)结伙盗窃,在盗窃案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对上海市杨浦、虹口、徐汇三个区人民法院及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1990年判决的盗窃案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三个区多人结伙的案件(以下统称一般案件)分别占全部盗窃案件和盗窃总人数的11.15%和26.25%,中级法院的案件(以下简称大案)比例  相似文献   

10.
1993年3月至8月,江苏省无锡市的12家企事业单位先后发生使用"拉码器"撬盗保险箱的系列案件。犯罪分子以财务室为主要袭击目标,采取翻墙、卸玻璃、扳铁栅等手法入室,用自制"拉码器"拦脱保险箱密码盘和在锁头×时部位钻孔等手法盗窃作案15起,共计盗窃钱财价达12万余元。为此,无锡市公安局在案发的初始阶段就将这一特大盗案作为反盗窃斗争和"严打"斗争的重点案件来抓,制定了一系列侦察措施,并成立了专案班子,全力开展侦察。专案组针对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和特点,采取了"点""面"结合、"点""线"结合、分开调查和秘密守候等措施,层层落实了责任制,终于当年9月4日一举突破全案,8名盗窃、教唆、包庇的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省各类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相当突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百分之七十六点五三,其中重大盗窃案占重大刑事案件的百分之五十五点六八,比一九八四年上升了一点四倍。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全年审结的盗窃案件占审结刑事案件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三三。盗窃案件的急剧增多,无论是发案数量,上升幅度和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各级人民法院,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与公安、检察等兄弟部门的密切协作下,经过镇压反命令和历次打击刑事犯罪运动,十年来,处理了相当数量的盗窃案件。通过审判活动,严历惩罚了大批  相似文献   

13.
盗窃犯罪,在我国长期以来是一种主要的、多发性犯罪,在刑事案件中占的比例最大,一段时期其比例达到了刑事案件总数的50%以上。正是因为盗窃案件的数量多,人民法院受理的二审案件也以盗窃案件为主。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立法的不断完善,司法理念的转变,盗窃上诉案件呈不断下降趋势。以遂宁市为例,1996年市中级法院受理二审盗窃案件20件。而1999年至2001年三年受理的二审盗窃案件为21件,年均仅为7件。盗窃上诉案件大幅度减少,笔者通过座谈、调查和分析,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反不正当竞争的知识产权案件日益呈现出类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如何正确运用和把握《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和立法精神,正确解决案件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和新问题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执法标准的统一、新问题的解决、立法滞后与现实需求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都呼唤着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笔者在本文中将结合实际案例,针对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案件的一些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确审理农村承包、企业承包和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合同纠纷案件,体现了人民法院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职能作用,这对促进改革和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维护承包人的合法权利和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反映新的经济关系和改革发展趋势的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应注意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大胆实践,严肃执法。为了促进各级人民法院交流审理这类案件的经验,本期选登了一组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同案犯在逃案件如何审判岳崇山同案犯在逃案件是指部分同案犯外逃不在案的共同犯罪案件。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共同犯罪案件逐渐增多,同案犯在逃案件也随之增加,其中尤以盗窃案件突出。由于同案犯的在逃,给此类案件的宙判带来了难度,直接影响了对刑事犯罪分子的及时...  相似文献   

17.
张红霞 《内蒙古检察》2007,(3):25-26,18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对犯罪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追诉机制。在职权主义的诉讼体制下,对自诉案件作法律上的明文规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尤其是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制约。所谓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刑事案件的情况,我在湖北省孝感地区做了一些调查。孝感地区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三年来,全地区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上升幅度最大,占全部刑事案件的36.3%。一九八○年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盗窃案件二百九十八件,比一九七九年的一百二十二件增加一百七  相似文献   

19.
一场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反盗窃斗争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人民法院怎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审判工作严厉打击盗窃犯罪,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我们认为,必须注意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宽严相济问题。在打击盗窃犯罪中,发挥政策威力,宽严相济,是早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以往的实践看,充分发挥宽严相济的作用,必须注意克服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经常性。二是宽严标准的随意性。我们认为,实行宽严相  相似文献   

20.
试析受理反不正当竞争行政案件中的两个问题蔡小雪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以来,各地人民法院陆续受理了一些不服行政机关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对不服适用该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而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这是无异议的。但对相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