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日,美国老牌媒体报道(如图),揭发自己报社名叫布莱尔的资深记者,多年来报道了36则假新闻给报社蒙羞的行径,令世人为之震惊。震惊之余却生出一种感动:《纽约时报》破釜沉舟地自揭家丑,实在是对新闻真实性的生命底线的捍卫。新闻和造假本是水火不容,但每年年底的“十大假新闻”  相似文献   

2.
大约是隔三差五在报刊上发表几篇“愤怒文章”,被一些人想当然地当成了“反腐斗士”之故,时不时能收到各地读者寄来的上访信件。有的是希望帮着向“上面”递,有的是要求给予曝光。虽然并不一定都能帮他们做些什么,但上访信的内容还是要认真阅读的。看得多了,发现了一个规律:上访者在陈述自己的冤情或列举贪赃枉法者的劣迹的同时,十有八九忘不了要给被举报者和被控诉者扣上一顶大得吓人的帽子,比如“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败类”、“破坏了地方的安定团结”、“违背了依法治国原则”、“违反了中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等等。这不,十六大刚…  相似文献   

3.
物质生产领域的“造假”,人们已经见怪不怪。然而近年来精神生产领域的新闻“造假”呈猖獗态势,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不安,以至于新闻界每年都要评选一次“十大假新闻”。喜耶?忧耶?对于虔诚的读者来说,今天也许还对某一则新闻或喜或悲或感慨良久,说不定明天即被告之这是一条假新闻。这种受愚弄的感  相似文献   

4.
金山石化地区1993年度评出“十大新闻”,其中社会新闻的头条新闻是:“李明受贿案”,受贿数额高达几十万元。这条新闻当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上海几家主要新闻媒介相继予以报道。但是,金山县人民法院最终判案犯李明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这是出人意外,令人不解的。金山石化地区检察院对“李明受贿案”重新研究,反复核实,认为法院量刑不当。为  相似文献   

5.
也谈沉默权     
新华社每日电讯2007年1月4日头版刊载了一则消息,题目是《南京市玄武区检方推出办案“十大禁忌语”》,一看便知是一则推介好做法的消息。文中介绍到,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推出的这些禁忌语包括:“不说就多判你几年!”“钱退出来就没事了!”“不老实交待就把你关起来!”“事情说清楚你就可以回家了!”“事情说出来算你自首!”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经过中央电视台东门,总会看见门外排着长队,他们是来向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反映情况的。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衣衫褴楼,满脸悲愤,大约是遭受了巨大的冤屈;他们当中也有许多人手里拿着厚厚的材料,甚至还担着几十个、几百个群众的手印;他们当中还有个别人举着标语横幅,例如“生命不止,告状不已”等等。他们把所有希望寄托于焦点访谈。他们相信,假如焦点访谈报道了他们的事情,那么转机就会出现——即使是那些被拖延几年。几十年的冤假错案,也有可能得以平反。然而,焦点访谈每天只能报道一件事情,以中国之大,不过是杯水车…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半月谈》已将处理“渤海二号”翻沉的重大事故推选为1980年的国内十大新闻之一,这是完全正确的。这一新闻以及在此以后报刊上公开发表的对商业部长利用特权在饭店吃饭不照付费用的报道,都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至今余波未息。从这些事件中应汲取哪些经验教训,人们已经谈得不少。但是对于在报刊上公开揭露和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以及某些违法乱纪现象,借以公开宣传党纪、政纪和国法,加强人们法制观念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我以为有些人似乎还认识不足。什么“家丑不可外扬”啦,或者认为一般干部的问题在报纸上登一下还无伤大休,但领导干部的问题张扬出去岂不有损党或是领导的威信?特别是当外国报刊加以报道并有所  相似文献   

8.
鼠年新春,“王海现象”的旋风越刮越猛,大有势不可挡之势。不仅国内大小报刊连续报道,形成家喻户晓、人人议论之势,就连国际上许多大通讯社也不甘落后,先后积极参与报道,使众多外国人也知道中国“王海现象”很“火”。  相似文献   

9.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100多年前,鸦片被以英国为首的列强作为牟取暴利、对华扩张侵略、麻痹人民的“武器”输送到中国,给中华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为此,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流毒于天下,危害甚巨,法事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对烟毒亡国的危害看得十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2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的长篇报道,揭露河南舞阳农民郝金安以抢劫杀人罪被判死缓,直到警方锁定真凶后,他才冤情大白,但却已在狱中度过了近十年的大冤案。  相似文献   

11.
很多贪官现形,不是被反腐败部门主动查出来的,而是由于意外的偶然因素使其“露陷“.过去贪官现形的十大偶然现象:有贼“偷“出来的,有火“烧“出来的,还有黑社会“绑“出来的等.……  相似文献   

12.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众多的新闻媒体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空间。但读者、观众们也越来越多地发现一些“爆炸式新闻”几天甚至几小时后就变成了虚假可笑的骗局,被假新闻戏弄得近乎麻木了的人们常常不禁感叹当今媒体的“坠落”。事实上,不少媒体确因“爆料”恶心的“八卦”消息而成为人们的谈资笑柄,由此引发的名誉权,荣誉权侵权诉讼更是屡见不鲜。笔者仅从北京市海淀区法院2007年的部分统计数字中发现,因新闻媒体报道而引发的侵权诉讼案呈高比例增长。信手拈来的就有:《重庆商报》因报道失实侵害央视主持人文清名誉权案;新浪网因报道“艺人李亚鹏与妻子王菲离婚”而被判公开致歉侵权案;《青年时报》因虚假报道清华博士董秀海卷入命案,称董秀海仅因邻里建房纠纷而动手杀人,并横行乡里.欺压村民,口放狂言:""谁挡我建房我叫谁死,""近日.法院就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青年时报》社因报道严重失实,应承担侵权责任。公开向原告致歉,给付受害人精神损失抚慰金3万元。赔偿经济损失1万余元。2008年开年伊始.央视主持人裴新华又向海淀区法院起诉.状告广东某媒体侵权。诉称该媒体主办的报纸以《“中国式离婚”.就在眼前》为题,在报道央视体育节目名嘴张斌与其妻胡紫薇家庭纠纷时,将她说成是张斌的“前妻”,并且还配发了她工作时的电视画面截图。她认为:自己与张斌分属不同单位。工作在不同部门.工作上没有任何接触.生活中亦无交往,更不存在“夫妻关系”,该报道完全是无中生有,肆妄捏造。称此文章严重伤害了她和家人的感情.破坏了她正常的生活氛围.带给她巨大的精神压力.侵害了她的名誉权,从而起诉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向她公开致欺,恢复名誉.并向被告提出100万?  相似文献   

13.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政权建设中,尽管它处于承上启下、直接联系人民的重要位置,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但为什么它不像县以上人大发展得那么快?至今难以“大”起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宇 《中国律师》2004,(5):61-61
有的年轻律师,总想做“大”业务,而且把能操作“大”业务视为一种成功的标志。而从长远的角度看,业务的大与小是其次的,业务的稳定性是首要的。而维系业务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客户的手法。法律顾问历来被视为律师的传统业务手法。看看现实中这样的情景:与客户接触得不错,谈成了法律顾问,签了顾问合同,律师一次性收了若干律师费。客户开始找我们。他们总想“我一年交了那么多钱,不能白交,我得多用用律师”。于是隔三差五地找;而律师呢,老想,“不就一年几万块钱吗,怎么老是麻烦我?”于是能推就推……,三番五次,客户与律师先前良好的感觉没有…  相似文献   

15.
前一阵子北京有一只猴,跑到居民区调皮捣蛋。据说它是猴群里的“二大王”,不知道是因为一号大王“独霸一方”太厉害而不堪其辱,或者是因为自已想“独霸一方”太迫切而图谋未逞,所以从公园里逃了出来。总之,对猴来说,独霸的诱惑是很大的。 八十年代有过几句顺口溜,说是“四莱一汤,生意跑光;八菜一汤,独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实事求是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也是采编者必须恪守的规制底线。否则,新闻媒体还有何公信力?但仍有个别人为了所谓“轰动效应”和哗众取宠炮制假新闻。假新闻一旦被揭穿,遭到口诛笔伐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五大“品牌系”成市场主导 目前在中国安防市场,蜂拥着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几百个国外品牌。但通过调查发现,真正的外资安防品牌并没有我们想象得多。市场上有许多所谓的国外品牌,并非来自国外,而是国内企业为了迎合早期市场上某些客户的“崇洋”心理而“包装”出来的“洋品牌”。  相似文献   

18.
近一时期,有关媒体的假新闻频频出现,让素对媒体深信不疑的受众摸不着头脑。一则曰:“《知音》计划在海外上市”,要“把《知音》做成全世界期刊界的默多克”;另一则曰:“中央电视台将在今年10月1日起陆续开办100个收费频道,改制工作正在积极有序的筹备之中”……然而报纸上的墨迹未干,《知音》和央视有关负责人均先后出来澄清事实。《知音》负责人说:“这是对采访对象极不尊重和极不负责的行为”;央视总编室负责人也说:“这纯粹是误导”,声言正准备与首发这则假消息的媒体打官司。  相似文献   

19.
从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看,不少贪官在任时违纪违法问题往往捂得很严实,而离任后,其腐败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这种“屁股一抬,问题出来”的现象,群众称之为“挪窝倒”。这种现象很值得研究。“挪窝倒”种种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1.挪窝后被群众举报。江苏省宿迁市原副市长陈子龙在任淮安市市委书记期间,大肆卖官受贿,且道德败坏,玩弄多名女性。但陈在任5年间,群众敢怒不敢言,陈调到宿迁市任副市长后,群众便纷纷举报这个败类。深圳市南山区原区委书记虞德海在任时也是大肆受贿,但他任职8年,问题一直没有暴露,调任到另一个区…  相似文献   

20.
一位朋友对行贿者好有一比——贪官“饲养员”。意思是说,贪官既是他们自己“贪”出来的,也是某些“饲养员”“喂”出来的。这个比喻真如醇香老酒,越品味道越绵长。将行贿者“暗喻”为贪官“饲养员”的,还有“云南红”酒业董事长武克钢先生,他公司的大会议室里赫然写着“支持政府搞廉洁,官员到此莫伸手”的标语,并有两句喊得很响的口号。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