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洛茨基不是无产阶级文化派.他在文化问题上是比较开明的,认定精神创造需要自由,主张按照文艺自身的规律行事.他不以作家的出身来划分作家的阵营,需要的只是区分革命和反革命.在创作方法上无需强求一律,需给以充分自由.反对莱一团体垄断文化的领导权,主张作家用作品进行竞争.他提出"同路人"的概念,保护了一批遭排斥打击的作家.他既不排斥传统文化,也不排斥西方文化的成就.他所主张的文化政策,今天看来也还有可取之处.他否定"无产阶级文化"的理由,未必能够成立,但无论如何,他不是"无产阶级文化"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2.
近代湘籍思想家和外交家郭嵩焘之所以称为湖南人"独立之根性"的典型代表,是因为浸润着湖湘文化元素的家风和地方风气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精神,影响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湖南人特别独立之根性读书、为官、做学问。特别是他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最早将中国传统实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理解,提出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师夷之长技",而且要师夷之根本政教制度、民情风俗的见解,大大超越了前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湖湘文化向近代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谢铭 《传承》2009,(12):88-89
马赖是近代进入广西传教的第一个天主教传教士,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发展了近代广西的第一批天主教徒,开创了广西的基督教事业。西林教案发生后,他被西林知县张鸣凤下令逮捕并处死,但他的死却成为鼓舞传教士继续传播天主教的精神支柱,使天主教在广西继续得到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4,(7):17-17
东南亚各国民族众多,长期受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西方宗教文化等外来宗教和文化强劲的影响,所以其文化是多彩多样的。如果从宗教和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东方的儒家传统文化。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4个国家,地理上它们连成一体,均是以佛教为主的国家。11世纪上座部佛教从印度、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再到泰国、老挝、柬埔寨,大约在13~15世纪上述国家完成小乘佛教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赖是近代进入广西传教的第一个天主教传教士,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发展了近代广西的第一批天主教徒,开创了广西的基督教事业.西林教案发生后,他被西林知县张鸣凤下令逮捕并处死,但他的死却成为鼓舞传教士继续传播天主教的精神支柱,使天主教在广西继续得到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最后一批"90后"已经全部成年。正如"80后"一样,"90后"也曾一度被一些人视为"垮掉的一代"。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非议,这一代青年大学生乘着信息、互联网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快车成长了起来,在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是否打破了"垮掉的一代"的预言?他们热爱什么,关注什么,又期待什么?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毕生追求强国之梦。为建设一个文化强国,他提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甚至不惜发动"文化大革命"。本文拟从本体论角度来探讨毛泽东文化强国思想的"元"问题,探索毛泽东的文化立场、文化渊源、文化特性以及他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的价值及其经济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惟达 《思想战线》2004,30(3):92-96
民族文化是多元的,具有价值的二重性。民族文化要成为产业经济价值的载体,必须以文化主体的价值为核心。立足对"我者"的使用价值,才会有对"他者"的交换价值。如果缺乏真正的"文化自觉",要保护民族文化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软实力与公民社会建设 中国政府和中国学界目前都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软实力"概念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最先提出的.在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指出:"实力是指通过影响他人而获得期望结果的能力.影响他人行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式:即通过强制性威胁(大棒)、利益引诱(胡萝卜),或吸引力,使别人认同、接受你的主张的影响力."可见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力而非靠强硬手段或利益引诱的方法去影响别人的力量,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也.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代际的青年人都曾出现被污名化为"垮掉的一代"的情况。总结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被污名化为"垮掉的一代"的原因,既有宏观的时代性、社会性因素,也有微观的群体性、心理性因素,还有全球化的影响和媒体的推波助澜。在污名化的逆境中磨砺成才固然不是坏事,但青年人更需要有利于人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应关心青年,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努力锻造中华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相似文献   

11.
赞周  学锋  敬民 《乡音》2011,(12):34
采访高邑县政协主席陈金锁时,他刚校勘完一部文史书稿。谈起文化建设,陈金锁激情难抑。他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庆先生提出,所谓"先进文化",即是建立在尧舜文武周公孔子道统上的儒家文化,也就是尚德尚仁的"君子文化",是把善和公正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而不是近代西方那种尚力尚利的"小人文化",不是把强力、霸权、功利、效率、欲望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蒋庆先生的观点是片面而偏狭的,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他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的基本特性,儒家文化的系统性、历时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都是先进文化;二是他把善或道德当成评价文化是否先进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只有能够实现真善美利四种价值的最大化与最优化,才能称为先进文化;三是他忽视了儒家文化的社会功用性.其实,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正负多种作用,决定了它不可能隶属于某种单一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3.
高兴 《学习与实践》2012,(6):130-135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冯骥才是著名的城市文化保护者,他的城市文化意识在时间向度上表现出开放与建构的品格,同时强调城市文化的历史性和空间性相统一,尤为重视城市文化的时间意义和空间价值。冯骥才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天津历史文化在他看来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而构成的一种"奇异的创造"。冯骥才痛惜天津旧城遭遇"建设"性破坏,他将信念化为行动,通过文化"抢救"和文学创作来记录和描述天津的历史文化,彰显了当代中国文人的智慧、良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直接过渡"与基诺族的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 "直接过渡"是他者文化主导下有计划整体性的文化突变.由于文化变迁连续性的中断,原有"生存方式"的解体或坍塌,人们所熟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被迫改变,传统文化的消失不可避免.文化突变意味着文化冲突的极其强烈,种种现实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文化冲突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人们对他者文化的认同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失忆"乃至"选择性排除".民族文化的新生根本在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蒋中崎 《今日浙江》2012,(20):54-55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从新近发现"上山文化遗址"至今,浙江先民创造了一段段辉煌历史。同时,作为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浙江还有着十分丰富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从而赢得了"旅游胜地"、"文化之邦"等美誉。从浙江文化的生成结构与生成状态看,浙江地理条件、地域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差异,是影响浙江文化,特别是影响浙江文化特色形成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华山 《理论月刊》2005,(11):119-121
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之下,中华文化不仅正在焕发新的青春与活力,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他觉"北和"文化互觉"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也方兴未艾.<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正是中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园地中的一支新开的奇葩.  相似文献   

17.
王晓德 《人民论坛》2011,(10):24-27
全球化会带来美国文化加速向境外传播,但无论如何都不会使这个多元文化的星球变成"美国化"的世界。如今美国文化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最终结果只能是后者在与前者的冲突中吸取其有益于壮大自身的成分,并不会在文化传统上失去"自我"或认同。  相似文献   

18.
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与“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都属于文化反叛的类型,他们都不属于从属阶级的亚文化;都存在着放纵自我的因素;都有逃离的倾向。但相比较而言,“80后”写作与青春倾诉相关,更具有自娱自乐的性质。他们在反叛要求上只局限于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应试教育、文化成规等,不反对其它现行政治制度,没有鲜明的组织,也没有什么过激的反政府行动。其亚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因而对“80后”写作的过度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32位澳门华商的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了澳门华商的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显示澳门华商信仰天主教者很少,信仰佛教较多,大多数无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间能够和平相处,但中西不同宗教间仍存在隐性的争夺;宗教信仰观念错综复杂,但在世俗化和宗教越来越"融合"的形态下,并不会影响澳门和谐的宗教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梅珍生 《政策》2015,(2):58-60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