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迁 《法学家》2012,(1):133-144,179
作品上的自然人的姓名或组织的名称并非都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署名"必须针对特定作品表明作者的身份,因此有别于剧种名称,如"安顺地戏"等。根据英美法系国家版权法和《世界版权公约》的规定,"■"标记之后所接的姓名或名称表示的是版权归属,并非表明作者身份的"署名"。而且在版权归属于一个组织的情况下,该组织不可能对作品享有"署名权"。""标记之后所接的姓名或名称表示的则是商标注册人。即使图形商标构成作品,由于存在许可使用的情形,该姓名或名称也并非"署名"。只有作者才享有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因此在作品上冒他人之名并非侵犯他人"署名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署名权是作者经智力活动创作后,在所形成的作品(含复印件)上标示姓名的权利。署名权作为著作权中的一项人身权利,既表明作品的作者身份,又反映作者与作品的内在联系。享有署名权的主体是真正的作者。法律禁止在他人作品上随意署名,即使作者本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示他...  相似文献   

3.
版权,也称著作权。它是指法律授于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某些专有权利。版权,首先是作者的权利,未经作者授权或法律许可,其他人不得行使。作者的权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者的精神权利,另一部分是作者的经济权利。 世界上第一个版权法是英国女王安娜于一七一○年颁布的《安娜女王法令》,规定在其颁布前的作品,作者享有二十一年的出版权;在一七一○年以后创作的作品,作者享有十四年出版权,十四年期满后还可再申请延长十四年。 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产生的版权概念是:作者有权控制和处理自己的作品,有权分享因他人使用自己的作品而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怎样确定版权主体 版权主体也称作版权人,指在版权关系中谁是权利人。 版权的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者。在特殊情况下,版权人并不是作者。作者与版权人是两个概念,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版权人包括作者和其他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在大多数情况下,版权的原始主体是自然人,因为绝大多数作品是由自然人创作的,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也可以成为版权的原始主体。比如,单位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创作的工作经验总结。这类作品,单  相似文献   

5.
多重版权是指创造性的利用他人作品后产生新作品或其他成果,由有关作者或其他主体分别享有版权或邻接权的现象。多重版权因创造性的利用他人作品而产生,有关作者或其他主体行使版权或邻接权应当尊重他人的在先权利。侵权作品能否产生多重版权的问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版权与制止不正当竞争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版权和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的区别 1.权利主体不同在世界版权法律制度中,作品版权的原始主体十分明确,均为作者,即直接构思并创作作品的人,主要是自然人,在部分国家,法人可以构成作者。版权的主体制度排除了一切非创作人员成为版权的主体。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的主体是谁?许多理论著作未予明确阐述,事实上,其主体是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任何人。对于同一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言,其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的权利主体十分广泛,可能包括商标权人、专利权人、技术成果权利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等,为不特定的人。比如,日本《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法第十三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人民法院审理的著作权纠纷案件中,涉及合作作品的约占  相似文献   

8.
论假冒他人署名行为朱雪忠在作品上署名,是表明作者身份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按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作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许多名不符实的署名。比如,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为谋取个人名利,违背真正作...  相似文献   

9.
任何公民均具有姓名权,任何人未经同意,不得随意冒用、改变他人的姓名,但姓名权并非专用权,一人享有该姓名,并不能排斥他人与其具有同样的姓名,即姓名权不具独占性、专用性,因此,姓名权人能否以商标法对在先权利的保护为由而阻止他人以其姓名申请商标注册呢?从理论上看,只有"名人"能得到商标法的保护,从而阻止他人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而对于重名者和已故人的姓名"权"则采取不同的态度处理。  相似文献   

10.
版权保护的对象,应当是版权法律客体的有形化、具体化。即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为他人所感知,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作品。这也就是说,版权所保护的是作品,而不是人。作者只因创作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基于作品才产生权利,作者只是版权对作品保护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1.
版权中的精神权利是指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人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人身非财产权利。精神权利是版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它包括以下数种权能:作品发表权,即作者决定是否发表作品及发表方式的权利;署名权,即作者决定是否在作品上署名、署真名或者笔名的权利;作品修改权,即作者修改作品内容的权利;作品收回权利,即作者在一定条件下将已发表的作品收回的权利,它是  相似文献   

12.
要讨论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合作作品”。 某一类作品之所以被称作“合作作品”,是因为其创作过程的特殊性,即这类作品是由不只一个作者“合作创作”的。何为“合作创作”?我国的著作权法直接使用了该概念,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根据《著作权法》第13条条文的叙述,我们可做出如下的分析:条文中将合作作品依其是否可分割使用,分为两类,并有不同的版权归属。其中,“不可分割使用的”,其作品的著作权由参加了创作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可分割使用的”,在不损害作品整体著作权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今年九月,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签订一百周年。该公约问世之后,进一步引起了世界各国对版权保护和版权立法问题的普遍关注。所谓版权,是指法律上规定的个人或法人对自己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所享有的印刷出版和销售的专有权利。这些权利,非经本人允许或法律许可,他人不得使用。我国的法学界有人把版权和著作权当做相似但又有微小差别的两个概念,也有人把版权和著作权同  相似文献   

14.
在国外,用名人的名字做商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国内,由于法律没有禁止用名人姓名注册商标,因此,用姓名注册的商标也出现了不少。但是将他人姓名注册商标后能否将该姓名据为己有,并且以此来排斥他人甚至该姓名人的使用?如何界定商标的合理使用和姓名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月1日《民法通则》生效以后,有关著作权的案件开始出现,且呈上升趋势。武汉市两级人民法院受理的著作权案件,1988年比1987年增加一倍,1989年1至6月比1988年增加50%。因此,如何正确审理这类新型案件,是人民法院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审判实践接触的情况,就署名权及其保护期限、完善立法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署名,作为著作权的核心内容,是指作者对文学、艺术、科学创作成果,依法享有的、不能转让他人的一种人身权利。从受理的案件看,涉及署名权的占绝大多数,主要类型是原始作品的署名、合作柞品的署名和委托作品的署名。原始作品的署名,往往是在作品发表、出版后,  相似文献   

16.
论署名权     
署名权作为一种精神权利其确切的含义是:法律确认作品署名人是作品的创作者,即法律赋予作者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基本内容是作者有权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原件或非原件上决定是否署名,署真名、笔名、艺名、别名或者假名。  相似文献   

17.
当公民、法人的著作权被侵犯时,作者或版权所有者,有如下实现权利保护的途径:(1)可以在侵权行为发生地提请当地省级出版管理机构进行处理,对其处理不服的,还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2)依法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3)提起刑事诉讼,目前大多数国家对严重的侵权行为,都以公诉的形式提起刑事诉讼,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笔者认为,在我国时那种严重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也应依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4)要求侵权人所在单位对侵权人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现实生活中,侵犯版权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合作作品版权纠纷:委托作品版权纠纷;擅自改编他人作品或擅自以个人名义发表共同作品的纠纷;要求确认版权,保护版权,追究(?)窃者责任或制裁销售假冒复制品的纠纷:还有署名纠纷,稿酬纠纷等等。这些纠纷有的涉及人身权利,有的涉及财产权利,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在目前尚无著作权法的情况下,应依据我国民法通则118条“公民、法人的著作权(版权)专利权,  相似文献   

18.
《生命在于静止》,(简称静止)89年3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署名张文江、常近。90年9月,常近向法院起诉张文江,称:《静止》由其单独完成,为报答张过去的治病之恩(诊费已付),和张共同署名,但张藏匿了原始底稿;现张要求一半稿费,并对外宣称,此书由张创作,常反作了些辅助工作。常要求法院确认《静止》为其独创作品。张文江辩称:他是《静止》的“主稿人”,完成全书77.7%。原始底稿被常取走。被告是《静止》的署名者。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作者。”原告要求法院确认被  相似文献   

19.
作品不但是财产权的客体,同时也是人身权的客体.署名权作为一项自由型人格权,其支配对象是作品而非姓名.临摹活动会产生作品与署名权渐变现象: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是从他人原作品渐变而来的,与他人原作品具有内在关联性.制止假冒署名的权利也是从自己署名的权利渐变而来的,与自己署名的权利存在性质一致性.署名权是自己署名的权利与制止假冒署名的权利之有机结合,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明确界定作品的边界,全面、充分地保护自己的作品.署名权的价值与效力范围是由作者的作品所决定,因此其行使客观上也可以产生保护作者作品整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著作权的主体是指从事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创作活动所创作出的作品的作者及其合法受让人、继承人、受遗赠人,即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公民)和法人(包括国家)。一、作者是原始的完整的著作权主体作者,即著作人,是我国著作权原始的完整的主体。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作品的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