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发展观经历了从经济增长论到增长极限论,再到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这些发展观的演变,反映了人类在自身发展道路上无尽的探索以及在发展问题上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发展观,倚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注重GDP的增长,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优化;单纯地把自然界当作索取对象,忽视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运用,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相应地,发展观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从增长至上论、基本需要论、可持续发展论再到人类发展论,使人们对发展的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人类发展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的主流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丰富和升华。树立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规律的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的30年来,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发展观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和路径选择的重大问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及其发展观的演进,对于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按照客观规律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形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有理由扬弃以往的传统发展观,树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现——知识经济发展观;知识经济发展观有着自己独特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知识经济发展观的中心思想;基于对知识经济发展观的共性分析,文中粗略探讨了中国的个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问题的产生 ,迫使人类反思传统发展观 ,探讨新的发展战略。新发展观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自然、经济、社会协调一致 ,实现人类社会全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但它的实施面临许多重大障碍 ,需要人类密切合作 ,共同进行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深刻反思传统发展观,形成了从以发展为主题的发展观,到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再到中国特色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特点●黎昕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唯物辩证法的准确把握和娴熟地运用以及理论的可操作性超越了形形色色的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推向了当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发展过程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赶超发展观到改革开放观、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这个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活动是人类一切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孤立地认识生态问题和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往往会受到经济和社会的制约。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几代领导人先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本文从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以及三种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方面入手,比较分析三位领导人的社会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三种发展观的科学认识,更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人类的社会发展观经历了两次大的革命变革一次是历史唯物论的诞生,正确解决和说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精神生产,以及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完成了社会发展理论的第一次重大革命变革.第二次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通过揭示社会发展与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可持续发展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新丰碑.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人们广泛谈论可持续发展以来,对这一新的发展观,有一种广泛存在的乐观的态度: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的确,在人类生产能力极大提高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和许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为再次谋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有天壤之别的,社会发展的“应然”(shouldbe)与“实然”(be)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鸿沟。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实中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性…  相似文献   

14.
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解决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创新我们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基本判断,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总的看法。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次创新,最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世界的一种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人与自然关系所发生的种种冲突,已经危及到了人自身的生存,由此也引发了许多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因此必须在发展观中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人类中心论"的价值取向,但必须克服以往对自然的非理性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的生活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体现。  相似文献   

17.
汪达环 《理论前沿》2001,(10):20-21
社会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趋势预测、实现途径以及发展状况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定的社会发展观体现着一定的社会主体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指向和价值选择 ,表明该主体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因此 ,运用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指导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活动 ,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 ,不仅体现在他的社会发展理论中 ,而且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例如…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中心,以先富与共富论、改革论和开放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观。其哲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发展观与树立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生死存亡的一个永恒主题。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认识和根本主张。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人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转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多次的转变。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占据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该时期,由于新独立的国家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经济发展问题,不少西方学者按照西方社会发展的模式设计了许多发展道路。他们根据对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认为落后国家只有促进经济增长,才能实现追赶的目标。因此,在理论和认识上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