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从而使我党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对建国后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再析刘少奇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我党的建国指导思想.刘少奇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构想,即“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对此问题的研究迄今仍很薄弱.笔者认为,在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之后,联系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科学内涵.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我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  相似文献   

3.
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初始经历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新民主主义建设方针,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实施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党和政府在恢复经济过程中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扶植,并对违法经营的私营工商户加以打击,同时在私营工商业经营发生困难时前后两次进行政策调整,保证私营工商户的合法经营和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4.
雷小倩 《党史文苑》2011,(22):28-32
从1948年9月至新中国成立前,刘少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准及其社会主要矛盾、国营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和平竞争以及建立消费合作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这些观点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一方面历经实践考验更显理论价值。分析这些创见对于目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探求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都具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国初期 ,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重要思想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然而 ,国家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这就是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存在多长时间 ?中国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刘少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他认为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大约要经过 1 5年至 2 0年的新民主主义时期 ,以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只有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再逐步稳妥地进入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主张以及《…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是从理论上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建立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 ,从而架起了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实践中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又发生嬗变 ,并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是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性质、地位、任务、及长期性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认识。这个理论经过了孕育、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  相似文献   

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L达自年的帝国主义、封建上又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厂,中国的历史掀开厂崭新的负。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有步骤地实现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本义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顺利完成片生产关系的深刻革命。这一伟大进程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完成土地改革,统一财政经济,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第一:阶段是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完成对农业、手_11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8.
黄黎 《世纪桥》2004,(2):10-13
一不可否认的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认识出现了反复和曲折。毛泽东曾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  相似文献   

9.
在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国社会没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而及时地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是由一系列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国家政权,这是根本的条件;此外还有经济的社会的等条件。本文想着重从后一方面谈些看法。一、官僚资本转为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初步的经济基础解放前夕,由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把持的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的2/3左右,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新生的人民政权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了50年的历程。作为新中国经济实践的指导和反映的经济理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的经济理论,总的来说,是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摆脱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具有自己特点的经济理论。同时,它也曾出现过不少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某些失误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实践中的问题旧中国是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胜利后,能否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  相似文献   

11.
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不会忘记刘少奇因在《天津讲话》中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实际上,刘少奇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所作的《天津讲话》,主张私营经济与国营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思想,是完全符合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条件下保护民族资本的总政策的。今天,我们重温刘少奇《天津讲话》,我感到,《讲话》中的观点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用和地位,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国工业化是毛泽东一生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抗日战争后期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即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担负领导作用 ,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尽可能争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条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本文还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及毛泽东在犯严重错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他的成功与失误 ,都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领域,对党领导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研究,总的说来是不充分的,至今还很少有专著出版。李占才等同志合作编写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对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萌发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三大改造”前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情况作了连贯系统的论述。这是一部从经济史的角度对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40年代末,毛泽东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为基础,在审慎思考和与党内其他领导人反复磋商后,形成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以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中心的革命转变战略。1948年秋至1950年初,毛泽东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中心、指导方针、基本政策及步骤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构想作简要的探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刘少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 ,可分两大部分来阐述 ,一是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和理论 ;二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一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科学构想1 .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并把它作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比较长的、不可逾越的、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刘少奇预计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搞新民主主义 ,第二步是搞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阶段 ,经过长期努力 ,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以便稳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指出 :“我们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主线,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发展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时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四个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具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典型特征,是马列主义理论在我国成功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探析 (一)国营经济初步建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圆满恢复 1、建国前后,党和国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官僚资本的工矿、金融企业、贸易公司及国民党所属的交通运输业进行了没收,收回了海关主权,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和财产,将他们改造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这样加上解放区的公营企业,就建立起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出后,《群众》周刊立即着手从政治、经济和文化3方面进行理论宣传和阐释。政治上,梳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发展历程,阐发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与实现路径;经济上,探索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解析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文化上,剖析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形式与服务对象等。《群众》周刊全面细致的理论阐释,抨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法西斯主义宣传,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广泛传播,最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资两利"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内容.这一思想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模糊到明晰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动态性、差异性和超越性的理论特点,并在实践中得以彰显和发展.我们要以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为指导,建构非公有制企业雇主与雇工间战略伙伴关系,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共产党和群团的组织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创制与放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构成,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析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完成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问题之文章的“前后篇”。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这一“前篇”告一段落。作为“后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系统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在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①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要包含关于联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必然性、任务、纲领、前途等问题。在新民主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