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春秋时代人 ,著有《道德经》 ,亦称《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 ,共八十一章 ,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老子》是人类思想发展中的宝库 ,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 ,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遵循“道”的自然法则是老子哲学学说的基础 ,同时又是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基础。老子把“道”从世界本源问题运用到国家政治问题上 ,提出了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老子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第一 ,老子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自然…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道德经》(即《老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3.
老子德治思想意蕴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循天理 ,说人事 ,高扬道德的权威和价值。他提出的尊道贵德的思想以及论述的许多道德要素包含着深厚的德治思想意蕴 ,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政治运作产生了重大作用 ,而且对我们反省当代社会道德状态 ,以德治国加强道德建设极具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名李耳,是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传说孔子曾经拜他为师。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其所著《道德经》81章,虽仅寥寥5千余字,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语言优美洗练,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仅次于《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统治者———社会的管理者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而采取超前措施,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掌握大事的先机,这一思想对于成功的管理是极其关健的,具有很大的价值。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超前管理”不仅吻合,而且是在较为深刻的哲学层次上对超前管理做了概括。1.对超前管理精髓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6.
正《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李耳)所著。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同时也是道家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老子》上篇为《德经》、下篇《道经》,之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共分为81章。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被视为中国哲学的精神宝库,其中包括治国、文化、修身、齐家等诸多内容,是跨越时空和文化的先贤哲学。  相似文献   

7.
老子散论     
一、老子生于河南鹿邑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说,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生地在河南鹿邑。一是古文献上有明确记载。《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后汉书·桓帝纪》载,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郦道元《水经注》载:“谷水又东迳赖乡城南……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庙前有二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3,(Z2):101-102
<正>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时代课题,古今中外的历代哲人对和谐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并形成了本质相同但又各具特色的和谐理念。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化典籍之一,不仅阐述了古代哲人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阐述了古代哲人对和谐的深刻认识,为传承了2500多年的中国传统和谐观及其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道德经》凝聚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从对道的诠释,到顺乎自然、法自然的治者之道的揭示,对治者品德、素质的探究,以及治者与民众的社会和谐的领导策略阐述,《道德经》尊道贵德与充满效法天地的宏观思维的辩证法展示领导生态文化及这种文化历史与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0,(4):48-48
老子的事迹,已不可考证。根据《史记》所说,老子是春秋时代楚国人,名耳,字聃,姓老氏李。曾当过周王朝的史官,孔子34岁时曾向他请教过有关古代礼仪的问题。老子晚年,看到周王朝日趋没落,于是回到故乡楚国苦县过着隐居生活,著书立说,"言道德之意",这就是今天流行的《老子》一书,又叫《道德经》。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较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哲学家。在他的思想组成中,除了马列主义理论外,还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的光芒。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道德经》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其后,毛泽东对《道德经》这部书深有涉猎,而且引用精当,致成名句。  相似文献   

12.
刘强 《当代党员》2009,(5):66-67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经典,通篇闪烁着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经典中富含和谐思想的代表作。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道德经》蕴涵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一书中。道与德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其内涵非常丰富。经过两千多年的嬗变,剔除糟粕,传承精华,道德的界定、概念、范围,也就更明确、更科学了。今之道德,概而论之指的是社会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总和。因而,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军事思想在《道德经》中显现。《道德经》一书八十一章中,在第三十章、三十一章、三十六章、五十七章、六十九章等章节中均表达出老子的军事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章说道:"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得已居,是谓果而勿强。"意思就是说,善于用兵的人,获得胜利便适可而止,这叫穷寇勿追,不以兵力来逞强;胜利而不骄傲,胜利而不自傲,胜利而不夸耀,胜利而显出不得已,这就叫胜利而不逞强。这就是告诫,胜利后不能骄傲,以防骄兵必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标准思想萌芽、产生于先秦时期,并为秦代及以后各代标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先秦时期的标准思想存在于我们先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活动的各个领域,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准则,具有指导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先秦时期的标准思想无疑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我们面临的新世纪 ,将是一个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和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 ,弘扬创新精神 ,增强创新能力 ,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的思想被西方人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老子思想中关于创新方面的许多见解 ,直到现在仍然闪耀着光辉 ,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老子的创新思想的着眼点是“为了于未有”(《道德经》第 6 4章 ,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章数 ) ,这是他创新思想中的名言。这里所谓的“为”指的是有作为 ,干事业。他认为干事业就应有所建树 ,应有所贡献和…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一书中包涵有丰富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消极无为地适应自然。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无知”,要求“绝巧弃利”,反对任何工艺技巧,主张靠天吃饭;反映在消费上,表现为“无欲”、“知足”,主张回归人自然质朴的本性;“无知”、“无欲”的思想最完善的体现,就是构建寂静无事的“小国寡民”社会。《老子》消极无为经济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对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印旺 《党史博采》2009,(10):26-26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老子提醒我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同时也是我们最朴素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黄帝四经》是黄老之学的早期代表作。黄老之学,是假托黄帝之名、吸收并发展了老子思想而形成的一整套社会政治思想和领导管理思想。黄老之学在战国中后期广泛传播流行,并在西汉前期成为国家的治国指导思想。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偏颇政策之后,黄老之学在形式上似乎从政治思想领域中消失了,但其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仍为历代明智的领导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遵行、运用着,成为我国社会政治思想史和领导管理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帛书,其中在《老子》乙本前有四篇佚书,每篇佚书后都有篇名,它们分别是:《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其中《经法》和《十六经》还各分若干节,每节后亦有节名。经专家们的考证论定,这四篇佚书是湮灭已久的《黄帝四经》。这部产生于公元前400年左右的《黄帝四经》的重现,使我们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和领导管理思想所达到的高度有了新的认识,其中很多内容对我们今天也不乏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拟  相似文献   

20.
南开大学刘译华所著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一书汇集了几年来作者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从不同侧面,剖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所具有的各种特征。该书首先从中国古代社会恢宏庞杂的历史事实中,通过对古代中国“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的众多现象的系统考察,得出“政治思想是古代整个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核心部分”这一结论。哲学、经济、教育、伦理等思想,都受着政治力量的牵引,就连曾多次试图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