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员工作为最具能动性的重要资源以及第一生产力的载体,相对于企业的物质资源更具有绿色发展的根本意义。员工绿色管理是近年来前沿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核心内容,在我国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的情境下,探讨这一问题可能会引致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巨大跃迁。绿色员工管理同样主张以人为本,特别注重员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员工个体目标与企业目标尽可能统一起来,进而形成员工、企业、社会三方协同、和谐发展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绿色员工管理通过将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员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以改善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非绿色"现象,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绿色、和谐、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军 《支部生活》2007,(10):19-19
和谐企业应具有"依法治企、协调有序、团结友爱、公平诚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昆明铁路局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共有职工约4.3万人,其中党员近2万名,在党员人数较多的国有企业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推进和谐企业的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最活跃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和谐企业,而实行和谐管理则是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根本途径。和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追求"和而不同",重视整体和谐。这些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最活跃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和谐企业,而实行和谐管理则是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根本途径.和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追求"和而不同",重视整体和谐.这些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杰 《新长征》2006,(3):48-49
打造高品位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型企业,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育和谐的文化理念,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形成和谐的发展氛围,从而达到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全面进步,实现人与企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刘国徽 《理论研究》2006,(4):63-64,F0003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作为社会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构建和谐企业,要加快企业发展,以发展求和谐;维护职工利益,以人为本促和谐;以身作则,以干部的廉政、勤政保和谐;深化管理,以管理谋和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创和谐;坚持企业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细胞,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构建和谐企业“小环境”来确保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将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思想和理论运用于促进高校后勤企业和谐发展的具体实践,积极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与高校后勤企业发展的统一,也是高校后勤企业早日实现改革目标的紧迫而现实的需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校后勤企业要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达到适应时代要求的和谐状态,就要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掌握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规律,把握高校教育发展的规律,领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精神实质,深刻剖析高校后勤企业在人才、资产、资金、体制、经营、管理、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构建和谐企业,应从发展企业文化、加强民主管理、推动机制创新、搞好队伍建设、确保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入手,妥善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团结和谐的良好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化建设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我国的企业化建设应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既要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营造健康积极的法制环境,为企业确立正确的长期发展目标创造外部环境条件;同时,又要实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确立以“创新”为核心,以“和谐”为基础的企业化理念,创造追求卓越与内外和谐有机统一的企业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魏炜  邱小云 《求实》2007,3(4):73-75
胡锦涛关于“和谐世界”的思想是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谐统一性的鲜明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内部发展战略与外交战略的和谐统一、外交原则与外交理念的和谐统一、对本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对世界前景的理想追求的和谐统一、对国际新秩序的现实主张与理论概括的和谐统一、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坚持共产党人最高理想的和谐统一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马钢公司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和谐:企业与客户的和谐、企业与环境的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马钢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对于认识什么是和谐企业、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省政研会于7月ZI日举办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收到论文49篇,会议交流材料32篇,12个单位代表发言。与会者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C与会者一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以入为管理核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其宗旨是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人的因素、人的内在精神、行为方式对物质生产所发生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群体意识,是企业在谋求发展中如何求得个人与组织的和谐,以激发劳动者的热情,调整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统一…  相似文献   

17.
吴海燕 《求实》2005,(10):27-29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概括来讲是两大关系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而实现这两大和谐,实质就是要求我们解决好这两对矛盾。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此,我们就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要达到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就要协调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要协调富裕群体和困难群体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矛盾,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那些不和谐的因素,使矛盾双方达到和谐统一,这就是解决矛盾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这是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论及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互关系时深刻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发展政治文明的关键要义。推进厂务公开,是深化企业民主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凝聚和谐团队合力、激发持续创造潜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力手段。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使企业劳动关系双方能够紧密团结,职工一方能够"爱企如家";用人单位能够  相似文献   

20.
于炳贵  张涛 《理论学刊》2007,(11):18-21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包括核心价值层面、战略层面和策略层面三个组成部分。和谐文化对个体和谐人格的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社会运行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紧迫性和有序性的统一、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建设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统一、理性与价值的统一以及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