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使国有企业增强活力,提高效益,彻底摆脱困境,我国的企业改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了种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改制形式。然而,有些地方企业改制行为不够规范,漠视债权人的利益,擅自转移债务,甚至故意“悬空”债务的现象层出不穷。人民法院在执行实践中,面对债务人利用企业改制逃废债务的种种手段,执行难度相当大。鉴于此,笔者结合执行工作实践,就执行实务中经常涉及的关于改制企业的执行问题作一探讨。对企业公司制改造后原有债务的执行企业公司制改造是指非公司企业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符…  相似文献   

2.
李明昌  鲁亮 《法制与社会》2013,(25):134+146
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在法院开庭后、判决前,被告企业发生改制,企业的性质及名称均发生变更,而在法院判决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判决中的被告仍是改制前的企业。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改制后的企业拒绝配合法院执行,出现这种情况时法院应当如何处理?本文认为,企业变更并不能对抗法院生效的裁判,变更后的企业应当对变更前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法院应当直接通过执行裁定变更案件被执行为改制后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我们之所以将再审程序中如何考量企业改制后的责任主体作为专门问题来探讨,是有其特殊原因的。第一,从审判实践看,债务企业往往进行多次改制,改制形式也非从一而终。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经一审、二审,待进入到再审阶段,距债务发生时已经历了很长时间,债务企业因几经改制,早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4.
刘秋岑 《法制与社会》2010,(16):102-103
企业改制是改革企业体制的简称,是以经济机制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为核心,以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为实质的企业变革。债务负担是企业改制中的关键问题。我国现行体制从司法、行政和立法的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规范,尤其是新《公司法》对公司变更改制中的债务问题作了重大修改,但目前国内并没有统一的企业改制中债务问题的划分规范和责任承担。本丈拟对现行状况进行分析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更合理的利益平衡方式。  相似文献   

5.
企业改制后原有债务的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改制后原有债务的承担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始于90年代初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随着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在我国各地城乡进入高潮。然而,由于有些地方改制行为不够规范,改制过程中存在对企业债务未作清理或清理不彻底而遗漏债务,或者漠视债权人利益,擅...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重申:“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对各类企业体制改造力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紧迫任务。但是企业改制行为的超前和如何确定企业改制后原有债务承担的立法滞后的矛盾,使某些企业千方百计假借改制企业之名,行逃废、悬空企业原负债务之实,导致企业改制前所负债务的债权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7.
逃债是债务人否定债权的约束力或故意削弱自身偿债能力的行为。在交易市场里,逃债表现为信用约束极端失控后的规则背离,具有非交易性的特点;在法律评价上,逃债表现为对契约的严重违反和积极侵害债权,具有明显的违约性和应受惩罚性。一、改制逃债改制逃债是指企业在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回避债务或妨害债权人行使债权的行为,改制逃债以企业改革为借口,常常有政府背景作为支持,包容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进行。1.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以优良资产组建不承担债务的股份制企业,由资产既少又劣的原企业承担债务,或者企业整体股份…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造成为现代企业。但改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许多企业在改制中悬空或逃废债务,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导致利益的失衡。因此,如何保证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又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成为企业改制中的一对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9.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毋庸置疑,随着国企改制公司改制过程的不断深入,国企改制也不断暴露和凸现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在当前国企改制公司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是,为数众多的国企借改制之机,钻法律的空子,不讲诚信,想方设法逃避或悬空企业债务,坑骗企业的债权人,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统计:我国国企每年不讲诚信的代价大约为5,855亿元,而仅国企逃避债务一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880亿元。以上情况告诫我们依法遏制国企在改制…  相似文献   

10.
梅宏 《法治研究》2006,(4):74-75
《企业改制规定》制定的初衷和法理基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对外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企业改制规定》)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债务人借企业改制逃债的现象较为突出。债务人借企业改制将原企业优质财产移转到新组建的公司中,而将债务留在原企业,用以对付债权人,其后果是非法减轻或者免除债务人的责任,从而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企业通过职工全额出资购买净资产的方式改制的,属于法人出资主体性质和名称等的变更,不影响企业对改制前形成债务之民事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2.
一、债务人在债权人发出的债务逾期催收通知书上签字或者盖章的行为。虽然并不必然表示债务人愿意履行债务,但可以表示其认可该债务的存在。属于当事人对民事债务关系的自认,人民法院可据此认定当事人之间存在债务关系。二、国有企业改制后。原有债务应当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债权人向改制后的企业发出债务逾期催收通知书的,应当视为债权人对债务人变更的认可。三、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当事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针对当事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问题进行审查。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而在二审中对一审判决提出异议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予审查。  相似文献   

13.
钱卫清 《法人》2004,(4):62-63
改制企业的外债被原出资入、经营者有意加以隐瞒,企业的并购、重组刚完成,债主就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改制重组后的企业承担担保责任,使大量的隐形债务纷纷“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4.
袁娜 《天津律师》2005,(1):36-37
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潮的再次袭来,有关国企改制中一些相关事项的妥善处理,如职工安置、债务债权处理等问题.成为了每个拟改制企业(以下简称改制企业)都切实关心的焦点.其中改制企业占用土地的使用权处理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企业改制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93年开始,改制的主要内容开始针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制主体已不限于国有企业,还包括集体企业及其他非国有企业,改制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包括企业的合并、分立、出售、重组等。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国家工作人员随意低估资产、隐瞒债权、虚设债务、虚构产权交易等非法方式去隐匿公共资产,给国家或集体  相似文献   

16.
何尧德 《法学杂志》2007,28(2):128-131
本文从企业改制及加强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理性认识出发,分析了企业改制中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和新<公司法>有关企业公司改制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基本规则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7.
短讯集纳     
近日,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要求“全党全社会大力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重要决定,严肃查处造成人民法院“执行难”的违法违纪行为.通知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监督查处工作:(一)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滥用权力,乱批“条子”,乱打“招呼”,非法干预、阻碍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的行为;(二)为了本地区或本部门利益,制定违反法律的规定或文件,或者对具体案件制发函文,阻碍和限制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的行为;(三)企业及其负责人为逃避执行义务而转移、隐匿甚至私分公有财产,以及煽动群众闹事、阻挠法院依法执行的行为;(四)受托法院借故拒绝依法接受委托,或消极应付,久拖不执的行为;(五)负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机关、单位和个人,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特别是人民法院异地执行,当地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消极应付或拒绝协助,或对应当司法拘留的人员拒绝依法办理、拒绝羁押及放纵犯罪的行为;(六)利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规避法律,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或使“债务悬空”,或者搞假破产、假抵押逃避债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明军 《法人》2004,(7):96-99
即墨市水泥厂通过改制的名义成立了另一家企业双春水泥有限公司,该公司承接了即墨市水泥厂的设备和人员,却未承接其2000多万债务而且两家企业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9.
企业债务案件不宜提倡“放水养鱼”所谓“放水养鱼”,并不是法律用语。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审理、执行债务案件(这里所说的债务,不仅指民法上的债务,而把所有“欠款”关系统称债务)过程中,对本地企业或本地所谓“骨干企业”实行倾斜,对这些企业的债权,“优先...  相似文献   

20.
尹承业 《山东审判》2003,19(6):93-96
近年来,企业借破产、改制、转制等之名,利用各种方式逃废金融债务的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危及金融业稳健运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大量逃废悬空债务,不仅严重危害了银行债权的安全,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信用秩序,削弱了人们的“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