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姜宏    贺瑞 《理论研究》2010,(2):49-52
斯大林的民族观,不仅对苏联处理民族问题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斯大林认为民族不平等的根源主要源于历史的遗留,解决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就是要全面促进民族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斯大林民族观对苏联各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对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有宝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俄罗斯,评价斯大林的某些音符在提高,甚至呼唤“第二个斯大林“,其实质是在呼唤“铁腕“,期盼强权.但这并不意味着“重新肯定斯大林“,也并没有出现所谓“重新评价斯大林的热潮“.“斯大林热“同杜马取消十月革命节的决定是并不相悖的.前者是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达到国家的强盛和繁荣,期盼民族的尊严和荣誉,后者是为了在人们的意识中抹去苏联时代的痕迹,消除对过去岁月的记忆.前者彰显的是大国主义、强国意识和民族感情,后者消解、去除的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其实质含义,二者一点也不矛盾.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发表《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等文章,反映当前俄罗斯学术和社会思潮动态,引起社会较大反响。也有不同看法:认为目前在俄罗斯根本不存在对斯大林的“重评”思潮,当然也不存在对苏联历史的重新评价。其实,俄罗斯对苏联历史  相似文献   

4.
博览之窗     
正1956年毛泽东为何放弃编写党史教科书的计划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和批判个人崇拜。从1953年至1955年,苏联《历史问题》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资料,打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框框,力图重新评价苏共历史。对于苏联的这些做法,毛泽东主张:既不应全盘否定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新闻网站7月30日报道,俄罗斯最近对历史教科书进行调整,名为《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的教师手册即将发到各中小学。该书对涉及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等重大问题的评价产生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与二十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研究斯大林问题是有重大意义的.斯大林领导苏联长达30年,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对世界的影响不仅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很大.死后依然影响很大.认识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一条怎样的路程,把观察的视角选在斯大林这个历史人物上,以斯大林问题为切入点,解剖、分析20世纪承前启后的历史进程,是合适的.可以说.斯大林问题是认识人类刚刚走过的20世纪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发展和受挫,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30年代建立起了一整套以高度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史称“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二次大战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欧亚一系列国家相继建立,苏联模式也随之扩展到所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的种种国内外条件,也全面搬用了苏联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体制固有的弊端更加突出地暴露出来。于是,改革原有的僵化模式,成为社会主义各国共同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革命的整个时期里,中共中央和联共(布)中央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苏联领导人和斯大林本人根据他们领导国家和党的经验,试图通过提供建议的方式来帮助中共领导人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因此苏联和斯大林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问题,迄今仍是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进行热烈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奎松 《党史纵横》2001,(8):14-17
不可否认,毛泽东对斯大林和苏联的诸多不满,确有相当一部分是同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只不过,他对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理解是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说法不同的.毛泽东通常更喜欢用"人民"这个字眼儿来说明他的利益所在和追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民族关系的发展史上,如果说列宁是民族团结的“胶合剂,”那么斯大林就是民族团结的“松化剂,”而戈尔巴乔夫则是民族团结的“解构器”。苏联民族关系状况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要实现民族的团结,既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更需要完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9)
苏联作为拥有100多个民族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其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民族问题是几个世纪以来沙皇俄国不断向外侵略扩张留给苏联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苏联时期不正确的政治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涉等又使苏联的民族问题更加尖锐,最终民族分裂,苏联解体。且苏联后期背离社会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也是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去世已近半个世纪.他统治下的苏联也已成为尘封的历史。但在俄罗斯,斯大林并未因岁月流逝而被人们遗忘,对他的评价也仍然众说纷纭。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斯大林诞辰130周年,在俄罗斯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斯大林热。而且,与以前“暴君”、“独裁者”形象相比.近来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评价更趋于正面.据说.2009年俄罗斯的一次民调曾把斯大林评为俄历史上第三大最得人心的人物.莫斯科市中心地铁站的大理石大厅里还出现了赞美斯大林的镀金文字。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即成为我国研究者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20年来,我国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即苏联解体之后的十年,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存在着两种非常明显的对立态度。一种是对斯大林模式持基本否定的态度,将苏东巨变、苏联解体以及苏联时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5,(5)
苏联是否曾劝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划江而治问题是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中苏关系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斯大林与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关于国共调停的电报内容、米高扬秘密访华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和苏联大使馆随国民党政权南迁广州等历史事件,进一步证实了斯大林曾有劝告中共与国民党"划江而治"的动机。二战后,苏联采取双重的对华政策,反映了苏联对待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和斯大林矛盾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是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在随后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被作为苏联对外经济战略的理论基础。由于当时斯大林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理论实际上也成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很长时间,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快,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与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有关。在我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进行再认识是十分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模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求实》2005,7(2):64-66
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即"斯大林模式"的实践,不同阶段、不同政治派别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成绩,而且要分清主流、支流;既不能脱离当时的国际和苏联国内政治环境,也不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混为一谈.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来对待,在前人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典范。他明确指出,不许有哪一个大国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不管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主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支配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根据这样的原则,在新中国对苏联的外交活动中,他以~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和非凡胆识,果断地处理了中苏关系中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斯大林看了毛泽东的复电,好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本世纪50年代初.苏联急需橡胶,但因气候条件不能生产橡胶,每年需要大量的资金向西方国家购买生胶。斯大林对此很忧虑有人,他把马林科夫、贝利亚、赫…  相似文献   

18.
1948年夏,中共参加了对南共民族主义的批判。所谓南共民族主义,实际上是南共对苏联和斯大林执行独立自主路线的表现。在这方面,中共与南共有颇多相似之处。中共参加这次批判,并没有对南共对内、对外政策进行具体指责,主要表明自己决不走第三条道路,以便消除斯大林的误解,以达到与苏联建立战略同盟,粉碎西方孤立新中国的目的。今天应历史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二十大宣告了国际共运传统模式的危机,遗留了谁是后斯大林时代国际共运理论的阐释者的问题,这成为中苏论战及社教的共同起源.中苏论战与社教互动的影响:一方面使双方都错过了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契机,毛泽东误入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阶级斗争歧路,赫鲁晓夫自认为是对马列主义新发展的"全民党"、"全民国家"等理论,为苏联日后解体埋下了种子;另一方面,使两党两国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20.
正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德军实行闪电战,迅速推进,迫使苏军节节后退。7月,侵华日军在东北举行有70万人参加的军事演习。苏联腹背受敌,情况危急。斯大林要求中共援助斯大林将苏军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求各国直接牵制,打击日、德法西斯,保卫苏联。斯大林致电毛泽东,以商量的口吻询问中共能不能抽调若干旅或团,部署在长城附近,牵制日军。毛泽东认为,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不仅是反对苏联的,也是反对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苏联抵抗法西斯的侵略的神圣战争,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